1、如何保护企业服务器的安全呢?

1、如何保护企业服务器的安全呢?,第1张

增强网络整体安全

很多网管往往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只要将服务器单机打好补丁,安装好防护墙

、操作系统定期升级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可实际上,很多黑客和病毒并非直接攻击服务器,而是通过入侵

其他计算机作为跳板来攻击整个网络的。目前很多网络都是通过域的方式来管理,一旦黑客或病毒成功入

侵与服务器有信任关系的一台计算机,那么从这台计算机攻击服务器将会变得非常简单。所以要办证整个

网络的安全要从根本来考虑。

首先是安全管理,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利用规章制度等文字性的材料规范,约束各种针对计算机网络

的行为,例如禁止员工随便下载非法程序,禁止网络管理员以外的人员进入中心机房,完善网络管理员的

值班制度等等。

其次是安全技术,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利用各种软件和硬件,各种技巧和方法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网络,

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双管齐下力保网络的安全。

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试想如果只有安全技术的支持而在规章制度上没有进行任何约束,即使刚开始安

全做的很到位,但员工随意下载非法软件,随便关闭杀毒软件的保护的话,整个网络安全形同虚设。而只

有严格的规章没有技术作为支持的话病毒和黑客也会通过网络漏洞轻松入侵。因此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两

方面相辅相成,网络管理员对于这两方面都要抓,力度都要硬。

加强服务器本地文件格式安全级别

目前服务器都采用的是windows 2000以上版本,所以在加强安全级别上需要利用windows 2000 server

提供的用户权限功能,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单独地为其制定访问服务器的特殊使用权限,从而避免因使用

统一的访问服务器权限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服务器的安全首先要在本地文件格式上做文章,即将FAT格式转换为安全系数更高的NTFS文

件格式。毕竟对于黑客来说存储在FAT格式的磁盘分区里的数据要比存储在NTFS格式的磁盘分区的数据更容

易访问,也更容易破坏,另外目前所有安全软件及加密软件也都是针对NTFS格式来说的,对FAT格式的保护

非常薄弱。

另外最好使用专门的网络检测软件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7*24小时的不间断监视,尤其要关注“

非法入侵”和“对服务器的操作”两方面的报告,笔者做在的公司就使用IISLOCK来监视网页服务器的正常

运行和MRTG来检测整个网络的流量。

定期备份数据

数据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许服务器的系统没有崩溃但里面存储的数据发生了丢失,这种

情况所造成的损失会更大,特别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也许存储的是几年的珍贵数据。怎么才能有效的保

护数据?备份是唯一的选择。以往对于数据的备份都是采取在服务器上另外一个区建立备份文件夹甚至是建

立一个备份区。不过这样备份方法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一旦服务器的硬盘出现问题所有分区的数

据都将丢失,从而备份没有了保证。按照“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的理论我们应该使用单独的

专门设备保存这些珍贵数据。

使用B服务器保存A服务器的数据,同时用A服务器保存B服务器的文件,这种交叉备份的方法在一段时

间非常流行。另外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磁带来保存珍贵数据,不过这样的投资会比较大。

就拿采用的备份方式来说,采用的备份方式是通过网络存储设备NAS来保存的,将单独的NAS设备连接

到网络中,定期通过工具将珍贵数据写入到NAS的硬盘中,由于NAS设备自身使用了RAID方式进行数据的冗

余,所以数据得到了最好的保证。

但是数据备份也存在巨大的安全漏洞,因为备份好的数据也有可能被盗窃,所以在备份时应该对备份

介质进行有效的密码保护,必要时还需要使用加密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这样即使数据被盗也不会出现

数据泄露的问题。易信科技,望采纳。

安全的改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系统向云端迁移,云计算便捷、可靠和廉价的特性被广大用户接受。

从另一方面来说,尽管距离商业化公有云业务的推出已经超过10年,根据CSA(CloudSecurityAlliance,云安全联盟)在今年年初发布的《CloudAdoption,PracticesandPrioritiesSurveyReport》调研报告,73%的受访对象表示安全仍旧是企业上云的首要顾虑。

对于很多企业用户来来说,由于云服务器替代传统服务器承载了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对云安全的疑问很大程度上聚焦在云服务器的安全上。

云服务器安全吗?这个问题不仅仅限定在看不到摸不着的虚拟化层面,让用户感触更为深刻的是——突然发现,之前很多常见和常用的安全防护系统,特别是“硬件盒子”,都从采购名单上消失了。云计算环境对于安全防护的改变可见一斑。

这样一来,云服务器的安全该如何实现呢?

不变的安全

正像云计算对于互联网业务革命性的改变一样,对安全的改变也是彻底的,不仅体现在安全防护理念上,还对安全交付方式的改变。

不过,安全的本质并没有因为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发生改变。事实上,部署在传统环境下的服务器和云环境下的服务器,从安全风险角度上讲没有太多不同。

从上图可见,云服务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

(1)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例如漏洞(包括虚拟化层面)、错误的配置、不该开放的端口等;

(2)外部威胁,例如后门、木马、暴力破解攻击等。

不管是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还是云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安全都要面对和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风险。

对于云服务器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自身脆弱性的问题,特别是漏洞。存在漏洞的系统就像一间打开窗户的房间,不管安装了多么先进的门禁系统,也无法阻挡小偷的光临。此外,对服务器关键配置和端口的检查和监控,一方面可以减少攻击面,另一个方面可以随时掌握系统安全状态。从外部威胁角度上讲,暴力破解仍旧是云服务器最大的网络威胁。暴力破解防护需要覆盖系统、应用和数据库三个层面,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增大系统遭受入侵的概率。最后,能否快速发现和清除云服务器上的病毒、木马和后门是对防护能力的重大考验。

双重挑战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云服务器安全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首先,云服务器的脆弱性突出体现在未被修复的漏洞上。根据国外某安全机构的统计,在金融行业,漏洞平均修复时间长达176天。采用云计算后这个数字稍微有所改善,然而,云服务器漏洞的平均修复时间仍旧是50天。无论是176天还是50天,对于进攻一方来说,足够遍历整个服务器。

其次,根据国外某安全公司的测试,“黑客”成功入侵AWS服务器只需要4个小时。表面看是系统脆弱性导致,背后实际上是黑客的暴力破解行为。在云计算环境中,大部分云服务提供商并不提供暴力破解防护服务,而是建议用户在服务器上安装三方防护软件。事实上,市面流行的云服务器安全软件一般只提供操作系统层面的暴力破解防护,并没有覆盖到应用和数据库层面。应用和数据库层面的缺失无疑是在云服务器防护上玩起了“锯箭”法——操作系统我管,上面的找别人。

第三,绝大多数云服务器安全系统/方案体现为单点防护。单点防护具有两个特点:横向上针对服务器个体的防护以及纵向上在服务器一个层面进行防护。横向上的单点防护体现为每个云服务器都是彼此孤立的个体。在木马、后门变异样本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恶意样本采集不是实时的,分析和策略分享、下发不能快速完成,将无异于将主动权拱手让给入侵者。纵向上的单点体现在,同时也是常见云服务器安全软件的“通病”,无论是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防护都依靠安装在云服务器上的软件来完成。先不说防护效果,启用防护功能需要调用大量的系统资源,等同于发起一场自残式的拒绝服务攻击。

最后,安全攻防的背后是人的技能、智慧以及经验的对抗。在特定情况下,要求人员介入,快速完成样本收集、取证、分析和攻击阻断。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安全攻防团队是不现实的。

因此,云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是对平台化、体系化以及包括快速响应、技术经验在内运营能力的全面挑战,而不是简简单单安装一个主机防护软件就可以实现的。

云服务器防护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个完整和全面的云服务器防护方案应该包含对内部脆弱性(漏洞、配置、端口等)的快速定位、修复以及对外部威胁的迅速发现和阻断。

对于内部脆弱性,特别是严重威胁云服务器安全的漏洞,不仅要求精准定位,对于绝大部分漏洞来说,自动化的漏洞修复将有效提升安全防护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关键服务器或有严格合规/业务规定的服务器,云服务商应该提供漏洞修复的风险提示,这个工作不应该交给用户。云盾安骑士软件提供自动化漏洞修复功能,以及针对补丁的风险评估及修复建议。

其次,对于云服务器首要的外部威胁——暴力破解,防护系统必须涵盖系统、应用和数据库。云盾安骑士软件支持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两大平台,同时针对SSH,RDP,Telnet,Ftp,MySql,SqlServer等等常见应用和数据库提供安全监控,随时发现黑客的暴力破解行为。

 首先、租用服务器根据业务需求购买防火墙,WAF、隔离内外网,进行防病毒检测。

其次、配置NAT地址转换,保护内网安全,vlan划分隔离局域网

再次、安装杀毒,防火墙软件,不可忽视的是要正确配置系统,禁用危险的服务端口,对自身系统环境进行安全设置。然而定期做好备份,防止系统异常时候启用备用方案,这也很重要。

最后、监控进出网络的流量,当发生严重的问题时,方便检测出问题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6735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8
下一篇2023-07-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