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第二,应试教育使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妨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为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广泛采用过度...
教育不火君
应试教育的利与弊——应试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 知...
2021年4月22日也并非一点优点都没有,应试教育在学习时的知识点非常明确、系统,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知乎
为啥同样是应试教育,有的学生却有特长 - 资深教育答主答疑 - 百度问一问
在线
2324位教育培训答主在线答
已服务超1.5亿人5分钟内回复
Hi,为您实时解答教育类升学、学科答疑等问题,与高校名师、专家1对1在线沟通
为啥同样是应试教育,有的学生却有特长
马上提问
百度问一问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孰优孰劣? - 腾讯新闻
2021年8月28日应试教育其本质就是给了学生一个目标,有规划地学习,达到目标就算是合格。这样的教育模式,似乎将一些学生的天赋“抹杀”,不利于有特长的学生“...
腾讯网
不管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学生都得这样做
2021年1月15日所谓素质就是学生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还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不仅懂得多,动手能力强,而且有礼貌...
陇上半百
进行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怎样的? - 百度知...
6个回答回答时间:2021年11月1日
最佳回答:二、只会做题应试教育讲究题海战术,希望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许多学生都只会做题。在这种教育理念...
百度知道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 参考网
1. 教育目的有创新。应试教育以让学生考取上一级学校为唯一宗旨。这样的教育目的就很容易产生一切为分数,分数是万能的教育现象,就会产生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有些
2. 教育对象有增加。应试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注重了所谓的高分学生,乐于依据高分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乐于在课堂上针对高分学生提问,乐于表扬鼓励高分学生,乐于课外为高分
3. 教育内容有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如语文、外语学科
www.fx361.com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这3点! - 知乎
2021年4月15日,但大家都一致认同的就是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
知乎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如此疯狂地应试?能否让中高考“无试...
2022年12月28日把学生的体育特长、科技特长、学生干部荣誉等折算为分数,以扭转唯文化课成绩评价的不合理。
腾讯新闻
素质教育不等于“应试教育加特长班” - 山东新闻 - 大众网
2017年3月15日往往围绕应试教育开展辅导培训,又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大众网
明德立人:为何学霸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 知乎
第一、优等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不难发现,在学校里成绩处于两头的学生(尖子生和差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一类同学属于“学困生
第二类就是成绩领先的“尖子生”。在以分数排名为唯一评价维度的教育体系内,尖子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奇怪,因为排名领先者无疑承受着更高的心理压力。
知乎
如此“特长生”
最近学校里传出“风声”:要根据期中考试成绩,每班后30名学生必须往体育特长或艺术特长方面发展,高考时按体育特长生或艺术特长来报考。
家们网
在现行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孩子们该怎么学,能既不影响...
回答时间: 2021年05月19日
最佳答案:自我学习不断思考总结能够有序地保障孩子的自主高效成长。在今天的大环境里,如何协调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
知乎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如此疯狂地应试?能否让中高考“无试...
2022年12月28日高出天际的试卷,是应试教育又一个生动案例,既让人震撼,也再次让我们对应试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 孩子的努力绝对值得尊重、肯定和学习,但是...
腾讯新闻
为什么中国的应试教育就那么强烈,而且孩子不能做自己喜欢...
4个回答回答时间:2013年3月12日
最佳回答:可以推广的教育改革方案,同样,因为新探索的不成熟和偏差,导致社会对教育改革信心不足,反而助涨支持应试教育者气焰。
百度知道
同样是应试教育,日本似乎比我国更成功,在教育方式上有...
10个回答回答时间:2020年11月16日
最佳回答:不同的人对所谓的应试教育有不同的体验,撇开这个标签,单单是学习知识并应付考试这么简单? 并不是。有的人...
百度知道
应试教育的好处 - 素质教育的优点与缺点 – 称心常识网
2019年7月29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根本的区别,表现在:(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素质培养应试教育的...
www.lwchenxin.com
家庭无财富,学生有天赋,应先通过应试教育考上一所大学...
2020年9月30日那对于家庭无财富,但是又有学习天赋的学生,还能和他们谈素质教育吗?肯定不能!应试教育对他们来...
木乐说教育
你更认同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回答时间: 2020年12月14日
最佳答案:就像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我是当过兵的,我非常讨厌军队的军事化管理。但是我也知道军事化...
知乎
应试教育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 - 苏州新科教育
2016年10月30日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
新科教育
有人说应试教育培养考试机器造不出创新人才,又有人说...
2022年8月8日先说应试教育,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为了升学,为了分数,几乎...
m.530311.com
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 写写帮文库
1. 应试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简单劳动,研究的意义不大。应付考试的是当前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叫做应试教育。考试的分数是应试教育的核心。现实中的教育人,都很
2. 应试之下,研究教学有害无益。应试教学固然是简单劳动,那么我们把他作为复杂劳动来研究进行,效果难道不会更好吗?结论是否定的。教研活动一般研究的是课堂
写写帮文库
科学网—1.20 “素质应试教育”的产生,如何更加公平...
2019年2月10日尽管素质教育依旧缺乏一个广为认可的定量或者定性的标准,但是这并不妨碍素质教育成为一个超越应试教育的流行词汇。教育需要选拔学生升入高一级学...
wap.sciencenet.cn
应试教育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 - 爱问教育
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
新浪爱问
应试教育怎么了 其实国内国外都存在
2017年4月19日应试教育一直是中国家长心里的一块“心病”,很多家长向往欧美的人性化教育,觉得他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还会有很...
ZAKER
何为“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怎么区别...
2022年10月1日所以针对以上两类提法,不存在学生选那一类教育!也没有那一所学校实施的就一定是“应试教育“,那一所学校实施的就一定是素质教育!
jnlyseo.com
应试教育的意思|应试教育是什么意思 - 查字典
这样形式利弊皆有,利的是能让学生接受所有的教育,弊的是忽视了特长,占用学生大量精力。 详细解释 应试教育的现状 日本高中流行一个说法:“四...
查字典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水火不容 - 黄淮网
2019年1月3日“‘应试教育’当然不可取,但应试能力的培养与素质培养并不冲突。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这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的事。培...
中国黄淮网
应试教育是什么意思 - 有途教育
1. 应试教育的优点: 1、严格、严谨,高标准、高要求。 2、学习不轻松、考试不容易,学生从小就有更高的自驱力、自律性和抗挫力,独立自强、
2. 应试教育的缺点: 1、片面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2、片面重视应考学科,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有途教育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关联...
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该看成是对立的两面,反而应该是统一的整体。许多人简单的以教学科目为划分,认为只教语数英等需要
2.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 素质教育成为课外学习版的应试教育 许多学校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某
www.fenbiedu.cn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突围”(全文)
1. 实施素质教育无须回避考试竞争 在那些说起“应试教育”就讳莫如深的人看来,洪泽二中的业绩很平常,它未能超越“应试”的功利性,甚至还有些
2. 以兜底为重心才能普适全体学生 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我认为,只有以“兜底”而不是“
3. 以多元为特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全面发展加特长”解释素质教育,这的确有些简单化。但学生的健康成长既需要完整性的学业质量,也需要支持个性化发展的土壤。
文秘帮
聊聊“应试教育”下中考学生的素质教育 - 中考状元 - 中考网
2013年11月12日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为了考试而实行的教育。 现在的课堂上,老师讲课多数只是为了配合考试,“考到的教,不考的不教”,学生终日沉浸在书本中也...
苏州中考网
别让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 新浪教育 - 新浪网
2012年4月23日教材,以完全相同的考试和评判标准判分,大家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干着扼杀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完全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差异性,扼杀了他们个性特长的...
新浪教育
2022教资中学综合素质专项练习之教育观 - 中国教师资格网
1.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应试教育注重考试分数 B.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试教育注重
2. C【解析】该学校取消传统以分数为依据的评价标准,“评语+特长+等级评价”是素质教育实行的新型评价方式,即鼓励性的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都是
3. 王琪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却热爱舞蹈,而且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班会上,班主任章老师表扬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这表明章老师
华图教师网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探讨 - 绿爱教育网 - Powered by...
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不同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培养思维,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 所谓素质教育,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
2. “素质”有无客观标准?“创造力”能否教出来? “应试教育”强调用“客观标准”来考查学生,这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妨碍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3. “应试”作为手段,是无奈而又“不坏”的选择 如今的教育的确问题很多。相对而言,“存量知识”容易以“客观标准”考试之,而创造力与人文精神就很难
绿爱教育网
请问应试教育下中国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劣势各是什么...
因此,中国赴美留学生在有关学科方面无论在理解力、解题及分析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素质。 但在应试教育体系不太关注的综合能力方面,如:主动学习...
教育之家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真的可行吗?|教学 - 网易订阅
1. 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 有相似,也有区别 “素质教育”这四个字,从我记事起就一直萦绕在耳边。如今我
在资本市场的又一轮风潮推动下,无论互联网玩家还是教育巨头,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上个月启动IPO的欢聚时代和华图宏阳,分别是两大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欢聚时代以游戏门户多玩和语音工具YY起家,利用在游戏娱乐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和用户规模,继续出牌横切教育,一面开放课程市场,一面推出教育模板,试图以行动回应“互联网企业玩不转教育”的质疑。华图宏阳从图书出版起步,以公考培训做大,凭借教法创新和课程研发的积累,向互联网纵深切入,直播、微课、网校App、“光棍节”电商约战……最潮元素一个不少,玩得越来越有“网”味。 没有谁敢否认,资本和技术的结合能让任何一个行业飞起来。但问题在于:是不是每个行业都应该飞起来。世人关注的目光总爱停留在新炒的酷炫概念上,而对漫长而艰辛的积累过程却没耐心去探究。 对于正在探寻具体方向的互联网教育创业公司而言,生于这个所属行业被风投热捧的时期,真不知该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运的是,你有更大的希望从投资人手里拿到钱,也许可以从更高的台阶上起步不幸的是,你从一开始就要不断去想将来怎么赚钱,怎么赚十倍百倍千倍的钱,而这很可能逼得你不得不背离教育的本质,被资本牵动得最终搞不清自己做的是什么。 平台之惑 前几天,陈小濛在《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可汗学院/Coursera》一文中,写下一句意味深远的话:“在线教育的变革需要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些理想者或许并非是完完全全按照市场/需求出牌,或者说,他们不仅仅是按照市场/需求出牌。” 而国内这些渐渐占据了VC视野的互联网教育创业公司,很大一部分(我不敢用“清一色”那么绝对的字眼)都是在上游没有内容积累、下游没有用户沉淀的前提下就要做“革命性”的大型“平台”。 这不能算是他们的错,因为互联网创业就是这样的逻辑:只有“平台”才是撬动地球的杠杆。百度文库刚刚开放课程,就能够将无论是新东方在线这样的B2C大户还是多贝网这样的C2C新手都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一起玩,这就是平台巨头的力量。 可问题是,若大家都奔着“平台”而去,试问谁来踏踏实实做内容呢? 上个月,程晓龙在《数字出版:逐小利还是取大义》的报告最后写下:“从喧哗的数字出版市场转向内容质量,仿佛从色彩斑斓的天空跌入黑白无声世界。在产业高歌猛进的进程中,我们是否过多关注了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用户体验,忽视或轻视了内容产业的质量?” “内容已死”早已不仅仅是媒体业界的悲哀。舍本逐末必致买椟还珠。实际上好的产品、有生命力的模式,本身就含有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否则就不是缤纷的精彩,而是空洞的炫技了。 对于这些警示,互联网圈内常会拿什么“信息过载的时代”来说事,好像我们内容已经够多,欠缺的仅仅是将其进行更有序的规整和更精准的推送,而这正是互联网的强项。 可悲的是,在教育这个更需要深度的领域里,高质的内容,不,应该退几步说,合格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远远不够。 在与创业者和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你说你想做内容,那没人愿给你钱。 “那我还是做个不要内容,尽量避开成本和版权问题的‘平台型产品’吧。”这便是大多数创业者后来的心声。 然而,你又凭什么来让那些上有内容产出、下有渠道用户的真正“实力派”来用你的平台呢?换言之,只拥有想法、一些技术底子和产品感觉的你,又凭什么来证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呢? 就凭那句VC的经典台词“我们投资的是你的团队”?就凭你那还没得到验证的“执行力”? 与这些一开始就站在时代的风尖浪巅,剑指“平台型产品”的公司相比,也还有一些人、一些团队,最初并没想得多么宏远,也不用面对VC,只是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尽管远离舞台的中心,却在不知不觉中积聚起了后来者单靠资本和技术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什么“创业者”,不用想什么“商业模式”,所以才能义无反顾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到后来面对市场要做抉择时,他们已经拥有了别人砸钱也换不来的东西。资本和技术的结合能够轻易复制一种被验证可行的商业模式,但却无法复制许多商业以外的元素。 这是可汗学院创始人Khan的道路。在国内,也有一些人,正走在这条路的不同阶段—— 精灵 精灵是一名生于87年,即将毕业于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韩国生活了四年,既熟悉韩国的社会文化,又拥有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他主持创办的LF免费外国语学院,不是什么公司,也不是任何现实中的组织,只是很多爱好者聚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通过YY语音进行教学的“公会”。 就是这样一个全凭自愿来支撑的“公会”,在长期的磨练中,竟拥有了相当完备的管理系统和足够强大的教研实力,这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YY开放课程市场的时候,按照自身的商业化理念对自己平台上的原生“公会”LF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一番包装,宣扬其“日进千金”的“秘笈”。事实上这不过是个吸引眼球的卖点, LF从来就不是为赚钱而生,它的全称在Logo上清晰地显示着——“LF免费外国语学院”。 免费?没错,这种免费的形态在YY外语类频道中早已占据了绝对主流。LF的实际发展史,远比成型的“YY教育”早了太久。它的前身是一个长位ID频道,LF这一名称来源于它的校训“last friends,last family”。这种以两字母缩写来命名的习惯在YY上影响深远,后来被陆续兴起的大量与LF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私人外语教学公会所效仿。作为YY上最早一批带有外语教学性质的频道代表者,LF与软件类的邢帅网络学院、SEO类的利为汇、CV类的陌上广播剧学院共同成为了利用YY客户端进行在线教学实践的先驱,但相互间却有着质的差别。 可以说,某些频道确实是一开始就把教学当买卖来做,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以LF为代表的原生外语类频道绝不是。曾有不知多少直接冲着盈利而来的机构在这片阵地上败走麦城。于是一些机构只能选择用YY公会的人按照YY公会的法则来开办频道,或直接和原有的公会合作,几大英语门户大耳朵、普特、爱思、可可网进驻时莫不如此,到后来连金吉列这样既不“互联网”又不“教育”的传统大牌留学机构也加入了“合办公会”的行列。 那些只懂商业法则,认为这些非营利频道终究不成气候的人恐怕很难想像,要加入LF这样一个免费公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甚至一名合格的“打杂”,都需经历多么严格的选拔和考验。而另一方面,就在这个被外界称之为屌丝聚集地的YY平台上,却真的有大量优秀的老师以在这里教学为荣,仅就我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课程而论,这里许多老师的教学水平丝毫不逊于大部分收费高昂的线下培训机构。 此处完全没半点鼓吹YY的意思,相反,我真心替欢聚时代感到惋惜,在猛推课程市场这一步,已显示出它根本没充分认识到YY教育最值得珍视的资源在哪里。YY上的整个生态链都是在用户觉得“有爱”的基础上才得以建立,本质是个带给人虚拟满足而不是物质收益的社区,它之前的商业模式虽颇具争议,但至少在游戏语音和娱乐语音领域算是成功的。然而,反观现在的YY教育,凝注着类似腾讯的基因,却偏要仿效阿里的路数。 真正值得“鼓吹”的是以精灵和他的LF免费外国语学院为代表的活跃在民间的教学力量,我并不曾将其放在什么道德的制高点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对沉浸在教学公会中乐此不疲的那些死忠玩家而言,开班上课就是组团打怪,就是开厅炫歌,那种成就感没什么区别。能额外获得点物质收益当然也是好的,但若破坏掉他们习惯的氛围,他们就会觉得不自在了。 现在仍忙于学业的精灵,还不算是互联网教育创业者,但只有这样对网络教学兼具热情和恒心,并经历过反复磨砺的人,才更具备成功创业者的潜质。 战争凤凰 对于业余派的“非正规军”,常有人质疑其教学的专业水准。以外贸为业的战争凤凰,或许正是为了彻底砸碎这种质疑而生。 大多学员也会像笔者当年一样曾天真地以为培训机构的老师在专业度上总还有点基本保证。殊不知很多机构的教学主管都肩负着“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明确哪些话绝对不能说”的重任在身。 “哪些话绝对不能说?”具体比如“不得透露自己的非专业信息,如自己是兼职、年龄很小、本职工作、从未上过此门课程、刚大学毕业、刚来上班等负面信息,让学员觉得学校或老师不专业。如因任课教师透露上述信息造成学员退费,由教师承担50%的学费损失。” 各地语言培训的圈子都不大,这个说法未必放之四海皆准,但基本上也就差不多这个意思了。 线下的小语种培训市场还处在仰赖个人英雄的蛮荒时代,某个城市里若干被造出来的“名师”的去留,顷刻间就能扭转各个竞争机构间的强弱之势。小语种不像英语那样大家都有些基础,线下培训面对的大多是零起点的初学者,很容易被“忽悠”。 但网上的课程,尤其是大规模开放的网上课程,就完全不同了。互联网是验明真伪最好的试金石,不但藏龙卧虎,而且通达海外。现实中极少有人千里迢迢赶来踢馆,但在网上,只要有人愿意,这种行为并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战争凤凰并不是一个踢馆者。光说不练假把式。推翻别人其实很容易,难的是自己做出来能让别人心服口服。 于是这个语言狂人在潜心修习过英、德、意、法、俄、西、葡、荷、布尔、希腊、拉丁诸语,闯荡过外语沙龙、雪人论坛、福步小语种、百度贴吧等高手云集的多语社区之后,闭关创作《踏雪寻梅》和《平行世界》两部辅助原版教材的讲记,并制成PDF免费供人下载。更强悍的是,战争凤凰不仅是语言狂人,还是网络信息情报侦察技术的行家里手,在讲记发布的同时“附赠”了最具实战效果的全套辅助资料。关于“平行世界”这个话题,他曾对自己的“粉丝”讲道:“2003年有个平行世界直接干涉到我们传统的现实世界中,那就是迅猛发达的信息技术和资源,这是很多业余学生没有去发觉和利用的一大块足以扭转乾坤的战备材料,更是很多培训机构和外语学院以及小语种既得利益者所不愿意多谈及的敏感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唯有纵容业余学习者的惰性和对孤独的恐惧才能让培训机构类相关行业有获取利益的可能性!你们的自学和自立并非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这样说,国内小语种教育机构能像现在这样生存,应感谢互联网和外语的两个“不通”,导致大多人无法得到并看懂真正的好东西,否则稍微比照一下就几乎全被秒杀了。且不说欧美大批量经典之作(终究和我们处在不同的文化系统,运用时还是要做些灵活的变通),单说海峡对岸“教育广播电台”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广播课程,《空中阿拉伯语》、《标准泰国语》、《学俄语讲俄语》、《开心学德语》、《西班牙文万岁》、《嗨!意大利》……内地的小语种课程无论线上线下随便揪出一批来又有多少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不止一次见过意大利语年轻老师讲《新视线》预先听《嗨!意大利》来备课,但却千方百计生怕学生发现有这么个外教广播课程,而且配套教材正是北语出版的Nuovo Progetto italiano大陆译本。 战争凤凰最终也和我一样背离了传统的小语种培训行业,不是因为什么道德洁癖,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使命感,而是因为相信一点:这种被扭曲的培训模式,最终必然走向一条死路。 我一直认为,未来教育电商更靠谱的活法不是卖课,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制力和自学能力不强的受众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只要你真的具备足够的实力,只要你免费分享的真的是上品,完全不必担心以后没有人购买带有个性辅导服务的收费课程,更不必担心线下的业务就此断流。《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广播讲座和电视讲座早已传播得到处都是,那些教《标日》的机构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按现在的语言教学产品的用户黏性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来看,不得不承认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你就算把全部的免费课程都送给他,他也还是非得需要“环境”才能学习下去。 哪怕那个班根本就不咋样,哪怕那老师根本教得不好,哪怕那只不过是个像考研自习室一样将一堆为相同目标努力的人聚集到一起学习的屋子。然而那又怎样呢?就算明知那只是精神作用,但现实中好多人偏偏就是要报个班,因为真的需要这么个屋子。这不是学语言的问题,学什么都有这种情况存在着,只是在学语言上通常表现得更明显而已。 现已在准备创业的战争凤凰,仍像当年那样将语言教学视为宗教信仰。曾经,我不完全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直到接触过很多案例几乎陷于绝望时,才重新意识到那股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沪江网的阿诺 对那些自学能力强,有大量闲散时间的人,为他们准备最充分的资源,营造最活跃的社区对那些想听课学习,需要和班级互动的人,为他们制作最有爱的课件,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对那些实在想报班,对环境特别依赖的人,帮他们推荐最合适的教程,选择最靠谱的机构。 这是我心目中现阶段有望做到的理想模式,在英语日语等大语种领域,阿诺和他的沪江网,正做着这样的事情。 但若时光可以倒流,回到十一年前,阿诺在学校寝室里创建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的时候,他也许不曾想到过这个网站最终将成为自己的事业,更不曾规划出过这样一幅壮丽的图景。 他只是乐意做这个网站而已。 阿诺喜欢的并不是教学。如果对当时的他进行描述,最合适的定位大概是产品人。虽然那个时代国内的公司几乎还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无论是重新发威首推iTunes的老乔还是鏖战深圳初尝盈利甜头的小马,都还没对这股改变世界的力量做出最震撼的诠释。 阿诺从建站之初就是“首席PM”,到现在仍然是。 在那个多数人只知道内容为王外链为帝的年头,或许他也描述不出什么“用户体验”的份量,但对细节敏感的把控和对“丑”和“不便”的天然排斥,后来确实成为除了海量内容以外,沪江在同类站群中脱颖而出的另一个重要决胜因素。 正式开始“创业”是阿诺毕业的时候,成长了五年的沪江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那时的沪江已拥有了丰富的原创资源和20万的用户基数,网站、论坛、博客和初起的Web2.0部落共同构筑起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架构体系,仅仅靠业余时间精力去维护已不足以支撑。这也就意味着,阿诺和他的团队必须在工作和沪江之间做出取舍。 最初压根就没投资人给烧钱,只能借债拼凑没半点互联网公司的运作经验,只能自己摸索。这是真正需要勇气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去做,无疑昭示着一个团队破釜沉舟的魄力。 在资本追逐着网游暴利和视频泡沫狂舞的当年,阿诺自己也未必料到,他这个从兴趣爱好起步的原生态网站,这个当年并非为盈利而创建的团队,几年后竟然做到了亿元的年营收规模。沪江的发展历程中,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千万美元的风投、亿元的授信,只是在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基础上的加速助推,而不是拿一张画饼换来的招眼数字。 “用学习的力量,成就每一个梦想。”梦想与现实之间,并非注定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浦东青年》杂志不久前曾发过一篇《一个BBS草根站长的传奇》,其中写道:“现在全国最大的线上外语教育网站沪江网,是创始人阿诺从十年前一个校内外语学习BBS站长,慢慢玩出来的。这种不紧不慢,让一个‘典型看不出商业模式’的企业,一直以用户的诉求为方向,在十年里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和让投资人看好的用户粘度。” 没有导师的引领,没有创业园的孵化,意味着沪江从迈向市场第一天起就必须独力面对网络江湖的惨烈搏杀,意味着这个略带稚气的草根团队必须锻造出更加强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只要仔细琢磨一下互联网教育领域正被热炒的各种“概念”,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产品形态沪江早就进行过尝试,甚至早已不声不响地做出一定模样了。2006年上线的“小Q”问答系统、2007年上线的“小D”在线词典、类似微博的“碎碎念”、2008年上线的Super在线测试系统、公开课、2009年推出的“沪江网校”和学币系统、SNS社区、2010年推出的品牌录、2011年推出的每日一句、开心词场等移动应用、2012年推出的CCTalk语音客户端、名人社……以社交学习平台“沪江部落”为核心,外拓门户,内含课堂,周边延伸出一系列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工具性产品线,共同构成了互联网教育圈子里独有的“沪江系”布局。 产品线庞杂不代表强大,但在多条线上与“满足同质需求”的其它产品相比几乎都不落下风,甚至在用户规模和扩张速度上都占据优势,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玩家就寥寥无几了。 现在已常被媒体称为“青年新锐”的阿诺仍然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创业者,经营了八年的公司仍然保持着创业中的强劲势头。这种状态,也许只有为梦想去拼的团队才能深切体会。 果壳网姬十三 曾经有种奇怪的现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大多站点都会有数不清的同类存在,可为什么有的站点却一直孤零零地,罕有直接竞争对手。无论是维基百科、可汗学院,还是豆瓣、丁香园、沪江、果壳……纵然有与之看起来“形似”的站点,但在“气质”上也全然不是一种感觉。 姬十三在谈到他的果壳网时曾说过:“产品是最容易被模仿的,而文化却不容易被复制。” 或许我更可以略带失落地这样理解:这种需要深度投入、持续积累,却一眼望不到钱的站点,也基本没什么人有兴趣、有耐心、有动力又有能力去复制。 然而恐怕只有这样的站点,才能承载起科学、文化、教育,这些说起来似乎太“虚”的东西。 公益组织“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原本应该是距离创业最远的人。在没有成立果壳网之前,执着于科学传播事业的他,生命的轨迹与商业丝毫不沾边。直到2009年底不断有VC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也还是不断地婉拒。 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世界,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在精心设计着“商业计划”,这些“商业计划”不是为自己而是为VC而作,就像学生“为老师”做作业,职员“为老板”做报告。他们更在意的不是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而是它是否能过得了验收者那一关。而就在这同时,另一些专注于某项具体事业的人甚至想都没曾想过融资这么回事,“天使”们就来竞相敲门,而且其中有些还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天使”未必完全想清楚了与科学松鼠会剥离后的果壳传媒要怎样“商业化”,但至少他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团队不同寻常的价值和难以复制的特性。如果把果壳网产出的内容比作果实,那么新鲜有趣的“果肉”所包裹的“果核”,必须代表绝对的客观和权威。好玩的内容是帮读者剥开坚壳的锋利表现形式,公众信任的“权威”则是果壳网独特价值的根本支撑点。 果壳网发展至今仍处在探索前行的过程中,虽然国内的科学传播确实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传统媒体(包括单向推送的传统互联网媒体)行业本身却在走向没落。 所幸,一些事物的没落,总是伴随着另一些新生事物的兴起。 从需求的角度看,果壳网面向的用户群与正在成长起来的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有很大重叠,都是由一群愿意分享与深化自我知识的学习者组成,他们在一位专家的带领下,针对特定的主题,通过不同的网络媒体和互动工具进行学习。如果这个前提成立的话,那么对于和MOOC搭配使用的五种互动工具(以Wikispaces为代表的wiki站点,以Google group为代表的论坛讨论区,以Twitter、Plurk为代表的微博,以Delicious为代表的社会化书签和以Homemeeting、Elluminate为代表的虚拟教室),兼具专业性和亲和力的果壳网便很适合担当起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问题是,纵然自己再适合这个市场,若这个市场本身太小,切入进去也还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之前在写《互联网教育产品散谈》时一直觉得,对于如何推动那些解决应试需求的教学产品,我们完全不用有任何的担心,而对于如何推动开放教育的发展,我们却真的拿不出任何底气。因为无论是在互联网的圈子还是在教育的圈子里,无论是在资本和市场的夹缝中顽强求存的典型创业者还是拥有大量资源但同时也受着更多牵绊的大公司,具体到人的时候,几乎谁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那个很可能成为先烈的先驱。大家仿佛都变得“聪明”了。 也许,最终能够担负起变革使命的,真的应该是那些最初根本就不是为“创业”而起步的人。 “我好像从来没怎么想过要创业,甚至在两三年前都没有想过要创业。对我来讲,一路走来别人看我可能做了很多选择、很多变化,但是我是在做一件事情。对我来说,这些事情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会儿这个事情被叫做科研,一会儿这个事情被叫做创业。”姬十三在今年的首届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上这样形容自己和身处的时代,“我们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越来越难,风险也越来越大,因为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但我觉得这个时代也因为它的多元化,赋予我们这样一种可能性,只要你在一个你喜欢并且擅长的行业里面,把这门技艺做精、做成熟、做透,并且你有很好的观察力,慢慢去等待、去钻研,你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