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波兰,还是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但是死板的计划经济将这个国家带入了经济的沼泽。
那个时候,波兰国内物价飞涨,商品匮乏,通货膨胀率超过2000%,国内生产水平大幅下降,生产总值低至触目惊心,而外债更是高达490亿美元这个庞大数额。
此时的波兰民怨沸腾,所有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再不改变经济形势,95%以上的家庭都要面临生存危机。
从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政府上台后,推行市场经济开始的。
波兰是最早实施“休克疗法”的东欧国家,比俄罗斯还要早。这种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当时波兰最好的选择。
那个时候,波兰刚开始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也正是这样的大胆举措,得以让波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堪称经济奇迹。
2006年,波兰被《商业周刊》誉为全球第一的最佳投资国家。
从1990年到2006年,波兰就完成华丽转身,并成功加入欧盟,把当初那个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波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准发达国家。
如今, 波兰2018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5424美元,远远超过众多东欧国家,而且已经迈入了准发达国家行列。
时任副总统兼财政部长的巴尔采罗维奇,授意波兰团结工会政府,接受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萨克斯提出的经济“休克疗法”。这个被称作“巴尔采罗维奇纲领”指出,波兰经济必须从根本上做出体制变革。
1.改变所有制结构,将国营企业私有化。
2.建立完善国家财务制度。
3.改变国有银行体制。
4.开辟专用资金市场。
5.建立劳动力储备库,促进贸易自由化。
改革的目的就是将发达国家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扬光大,阻止恶意通货膨胀,从而实现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
1990年1月1日,新的改革方案正式启动。
此举不仅让波兰开启了欧洲经济转轨的的先河,还对其他观望中的东欧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华盛顿共识”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内在核心,成为主导东欧经济改革的重要思想。
“休克疗法”无疑是将波兰整个经济体系推倒重建,由此产生的痛苦在所难免。
1990--1991年,波兰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0%,还好痛苦的时间较为短暂,很快开始触底反弹。
1992年,波兰国内经济增长2.6%,成为东欧最早实现经济恢复增长的少数国家之一。相较于波兰,乌克兰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
两年后,波兰一跃成为首个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转型前的国家,至今经久不衰,保持增长势头。人均GDP也从1990年的1547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6334美元。
纵观波兰这只“欧洲正在腾飞的雄鹰”,可以看出其迅速成功转型主要有三大成因。
一、实行现实主义制度期间的波兰,先后三次做出重大经济改革调整。尤其是中间一次,曾提出突破传统计划经济框架, 实行企业“独立自主、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方针,大胆引进市场机制,只不过这一计划,因为当时政治气候不允许而被迫夭折。
二、成功实施“休克疗法”,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扫清道路。消除短缺经济, 从卖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减少价格扭曲,向国际市场迅速靠拢,使波兰经济快速且稳定地发展。
三、加快国企私有化进程,让私有经济发挥主力作用。与其他的东欧国家不同, 波兰私有化非常彻底,不但有序推进,还能先从“小私有化”着手,将小型商业和服务业率先私有化,然后全面铺开,直至全国。波兰当局也没有将效益较好的企业留存,价高而估,反而是首批就将他们拍卖或者转让,实现私有化。
1990年波兰颁布《私有化法》并于1996年进行了修改,为经济私有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加速私有化推进,波兰当局专门成立国库部门来进行监督。换言之,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波兰经济体制。
这一举措使得国有企业从1990年的8453家减为2003年的1736家。GDP国有经济占比也从1990年的69.1%下降为2002年的26%。
私营经济的大显神通,填补了放弃计划经济后出现的空白。
同时在苏联控制波兰期间,波兰的土地就是私有制。 当东欧国家推行农业私有化时,波兰农民已经完成私有农业的蜕变,并不存在农业改革的事情。
当然,波兰经济成功转型和欧盟密不可分。
与德国接壤的波兰地处中东欧,所以与西欧国家接触较多。在1989年东欧巨变时,他们飞快恢复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可谓左右逢源。
得到西欧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后,波兰有了质的飞跃。一度成为东欧国家最喜欢投资的去处。
恢复经济增长的波兰,开始积极筹划加入欧盟,期望能够完成转型后的华丽转身,尽快实现贸易扩展和资本引进,当然还有个小私心,借由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本国企业加快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缩短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差距,维护国内政治稳定。
所谓榜样的力量无穷,波兰看到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及希腊加入欧盟后的经济发展迅猛,也想奋起直追。
波兰从1993年到2004年,用了十一年蓄力,为加入欧盟做准备。
所以,按照欧盟专业要求改造出来的波兰,处处能够看到欧盟标记的影子。这也是在大多数原欧盟国家经济不景气时,波兰还能够长足稳步增加经济的关键之处。
1996年,波兰早于欧盟先加入了经合组织。 因为加入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波兰增强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东欧几个转型成功的国家中,波兰的经济转型无疑是最杰出。
只是波兰起点太低,与欧盟其他15个成员国比较,人均GDP仅相当于人家的三分之一。加之经济转型期间存在很多 历史 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些因素都成为波兰经济和 社会 发展史上的拦路虎。 再者,波兰加入欧盟,相当于二次经济转型,由此带来的压力需要漫长的过程消化分解。
经济转型初期,东欧国家普遍存在三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市场无所不能;私有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体制转变后西方援助会大量涌入,情况会立即变好。
所谓实践是最好的发言权,没有经历过就盲目下定论未免为时过早。后期事实证明,期望往往过于乐观。
以东欧国家私有化为例,他们更倾向于先出手效益好的企业,而效益较差的企业则无人问津,只能砸在政府手里,这对政府财政来说,无疑增添很多压力。 因此,东欧各国面临不同程度上的公共财政危机,依附于政府财政的公共部门,如教育、文化、科研、卫生保健、公共交通及其他的公共服务部门均有不小影响。
这也是东欧国家频繁出现公共部门罢工事件的关键所在。改革成本分摊不均衡,势必会造成有人收益,有人受损的局面。
拿波兰来说,收益的是新生企业家、国有企业管理阶层、技术工人这类适应制度转变比较快的知识分子, 而那些失业工人、退休员工、学徒和公共部门的小职员,就是受损者。
波兰因改革造成的两极分化空前严重,贫困阶层队伍扩大迅速,导致本来支持团结工会政府的基本群体失去信心。
因此,在1993年秋季举办的议会大选上,代表团结工会势力的党派失利,丢了政权沦为野派。对此, 对此波兰报纸就曾评论说,这是团结工会政府实行“休克疗法”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目前,大多数东欧国家失业率节节攀升,基本都为两位数。马其顿失业率高达近45%,波兰还算好,但也高达17%,如此一来, 社会 保障体系岌岌可危。失 业的民众不满情绪即将达到顶峰, 社会 不安定因素一触即发。
而波兰为加入欧盟,不惜支付昂贵的“达标”费用,政府开支空前庞大。首批5个中东欧国家总共需要支出1200亿欧元,欧盟补贴在这样的“巨款”面前,无疑杯水车薪。
当时反对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主要是农民为主,进口农产品价格过低,会对本国农产品市场有不小冲击。
再就是结构调整后,农民收入会断崖式下降,农业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旦将新入盟的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体系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可知问题。
但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对于波兰经济发展前景其实是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 比如16年前的波兰,建筑单一且多为苏式样板楼,而如今却是充满华沙建筑风格,甚至还有德国地标建筑标准,材料和工艺都日趋成熟。
16年前的波兰拥有私家车还是梦想,而现在工薪家庭三分之二都有私家车代步。存款也比是全球平均数的两倍之多,并且以每年增长15%的速度递增。
波兰的变化放眼世界都是高效率且时间间隔短的国家。他的成功虽然也付出过惨痛代价。如,高失业率、银行倒闭、国有资产流失等,当时的做法放在现在或许很难理解,但对于当时来说,确是众多办法中唯一靠拢曙光的一条。
当时推行“休克疗法”的副总理巴尔采罗维奇,至今在波兰仍是个传奇人物。
他的经典语录:我觉得任何国家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路径——这就是教训。
波兰实行经济转型改革时间上虽然同俄罗斯差不多,但用时却远超俄罗斯。
当然,不得不说,波兰没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即使波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注定也只能是中低段位水平,根本无法继续晋级到高段位发达国家。
这也是波兰能够成功的原因,而俄罗斯却不能。
因为波兰永远不会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而俄罗斯却不行,同样的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却落得一地鸡毛。
波兰休克了,有医生治疗输血;
而俄罗斯休克了,有路人等着他死,好器官摘取!
如果你说的是剧变前的社会主义改革,那么可以说东欧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成功的,不然就不会剧变了,如果你说的是剧变后的改革成果,那么应该是波兰吧,波兰人均GDP破了15000欧了,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了,远超社会主义时期!别被国内的一些人忽悠了,看看这篇文章吧华沙的十字街头,矗立着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科学文化宫。这座被波兰人戏称为“斯大林注射器”的建筑是斯大林援建的,即使现在仍然是华沙的第一高楼。只不过现在的科学文化宫不再是国家宣传机构,而变成了一个由博物馆、电影院和酒吧组成的娱乐设施。
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波兰。
在球迷的眼里,波兰就是四球击退皇马的莱万多夫斯基;在音乐迷的眼里,波兰就是肖邦和钢琴比赛;在历史学家的眼里,波兰就是为巴黎公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东布罗夫斯基;在文艺青年的眼里,波兰就在显克微支、瓦伊达和波兰斯基故事里;在许多中国人眼里,波兰就是哥白尼、居里夫人和团结工会;但是在经济学家眼里,波兰就等于奇迹和希望,它是被经济危机笼罩的欧洲大陆唯一的“绿洲”。
从2008年到2011年,波兰经济累计增长15.7%。2012年,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2%,GDP增速列欧盟国家之首。波兰国家银行副行长拉赤克说,由于波兰银行业在全球危机的大环境下依旧保持着健康状态,2013年波兰经济和投资前景看起来比欧盟其他国家都要好。欧盟委员会发表的2007年至2012年经济统计报告显示,在27个欧盟国家中波兰与斯洛伐克经济增长最为强劲,两国去年的GDP比欧债危机发生前分别增长了18.1%和10.5%。
在欧洲列国普遍低靡的大环境下,波兰强势逆袭,成为欧洲的希望所在。为什么是波兰?带着这样的疑问,《外滩画报》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探访了波兰的华沙、克拉科夫和格但斯克等城市,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波兰。
寂静的列宁造船厂荒草丛生,旧厂房的玻璃破碎斑驳,那些被遗弃的船厂起重机吊臂如十字架般耸立云霄,这曾是格但斯克历史的象征。
列宁造船厂的死生之歌
格但斯克的电工瓦文萨在退休之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那些曾经支持我获得成功的人,现在反过来一直怨恨我的成功。以前,人们为了反抗政府专制而参加斗争,可现在人们却不得不为了每一天的生活而斗争。这就是民主的代价。”
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格但斯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无尽的故事可以供人叙说。这个被称作欧洲琥珀之都的城市,就如琥珀般包裹着整个波兰的兴衰。从波兰的首都华沙开往波罗的海港口格但斯克的列车穿越地势平缓的中欧平原,抵达这个在过去年间让欧洲和世界惊叹的北方港口城市。
格但斯克并不是一座惊世雄城,格但斯克的城市格言却是:“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改变了世界。”
格但斯克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人声鼎沸的格但斯克,那里有繁荣的商业和新兴的旅游业;另外一部分则属于寂静的列宁造船厂。这并非单纯从地理位置划分,格但斯克人常常说,这里是欧洲最魔幻的城市,那些被遗弃的船厂起重机吊臂如十字架般耸立云霄,是格但斯克历史的象征。当记者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著名的格但斯克摇滚音乐节正在全城布置着叛逆偶像们的招贴画,而那些老酒馆里的人则在瓦文萨的照片下痛快地喝着波兰啤酒。
格但斯克大部分的建筑都在二战中被摧毁,而在制度改革与私有化浪潮的席卷下,这座波罗的海沿岸的历史名城,正在被历史一遍遍地摧毁和重建。
波兰的历史学家们一直认为,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让现代欧洲经受考验,而人类文明的历史则选择这个地方作为20世纪末段的开篇。虽然这座城市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地方,但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才是这座城市永久的象征。
格但斯克人和华沙人一样,都很彬彬有礼。可在废弃的船厂,迎面走来的船厂年轻工人大多是一副冷漠坚硬的表情,仿佛他们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来,同那些准备示威游行的船厂工人一样,还是那么倔强和生猛。只是拆迁的推土机以及从那些破碎门窗上反射的阳光,刺眼地告诉着意外的访客,列宁造船厂已经属于过去,那间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的电工小屋只剩下一块介绍铭牌,反倒是隔壁的修车行人气更旺。
安杰伊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当年船厂破产,大幅裁员,政治制度改革让他非常担心自己的退休金,因为很多人都说资本主义制度是没有退休金的。为了给自己的晚年提供一些保障,他和一些工友大着胆子,在船厂的原址上开了一家新的公司。因为他们有的是喷漆技术高手,有的是维修车间老师傅,很快他们就找到了需要修补船只的客户。
但是,更多的人并没有那么幸运。安杰伊回忆说,以前一个工厂的家属区都在一起,厂子里的兄弟们一起早出一起晚归,日子简单而快乐。可是剧变之后,私有化之后,很多人失业了,后来陆续都搬走了,老伙伴老邻居们大部分都没了往来。更加可怕的是,由于没有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格但斯克年轻人都离开了这里,学习好的去了美国搞研究,身体好的去了英国当司机和管道工,这个城市仿佛就在剧变发生后的十年里失去了一切的生命力。随着2004年加入欧盟,对格但斯克的孩子们来说,去西欧变得更容易,这让老人们很伤心。
在旧秩序垮台的20年后,不是每个人都适应了新的秩序。即使当初那些为自由而奋斗的人也成了自由市场的牺牲者。但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安杰伊指了指远处一栋锈色怪异的建筑,那是即将竣工的团结工会纪念馆。
“你一路上看到那些挖掘机了吧,听说,波兰政府马上就要重新规划这片区域,这里可能已经被卖给了土地开发商,未来将被改造成一个拥有高级酒店、购物中心、电影院和高级住宅的新城。”
对于那场剧变,安杰伊的态度复杂,他怀念旧时的安宁,厌恶新制度带来的快节奏,他觉得现在只有金钱才能让自己拥有安全感。但是,他不希望回到过去,“因为那时候太无聊”。如今安杰伊每年都会随着客户的船去世界各地旅行,他去过上海的黄浦江,也去过美国的迈阿密,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如果真如政府宣传的那样,兑现那些房产开发商的承诺,那么在未来十多年里,这里将会因基础设施建设而增加许多就业机会。“项目完工之后,据说将会创造一万多个固定的工作岗位,我期望那一天早些到来。”
列宁造船厂的老人安杰伊是瓦文萨当年的工友,对于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的历史,他自信了解程度超过博物馆的专业管理员。
游艇新贵的时代机遇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毫无例外地消亡于袭来的资本巨浪,昔日热火朝天的船厂,再没有了往日的盛况。当年曾经制造出东欧社会主义巨轮的列宁造船厂,如今荒草丛生,旧厂房的门窗玻璃破碎零乱,如一只只长着血盆大口的怪兽,迎接着偶尔经过这里的路人。
而位于旧船厂一隅的Sunreef游艇公司的船坞和办公楼里则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工人们干劲十足,销售人员们接听着一个又一个越洋电话,办公室墙壁上一张莱赫·瓦文萨与公司创始人弗朗西斯·拉普的合影告诉来访者,这公司与列宁造船厂的渊源。用法国商人弗朗西斯先生的话说,在船厂旧址上建立的波兰顶尖私人游艇制造公司Sunreef,把列宁造船厂的故事随着自己售出的奢华游艇带去了世界各地。这是历史在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延续着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的生命。
55岁的弗朗西斯与波兰结缘纯属“意外”。20多年前,弗朗西斯在法国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工作,业余时间里他是一名狂热的赛车手,曾经多次参加欧洲和非洲的拉力赛。1991年,他第一次来到波兰参赛,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弗朗西斯在这里发现了新的机会。上世纪90年代的法国,就像其他西欧国家一样,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但波兰不同,它的经济正在起步,基础制造业的长期繁荣刚刚兴起。
就是从来到波兰参赛的那一刻起,弗朗西斯知道自己未来的事业离不开这里。比赛结束两周后,他就从法国再次回到华沙。起初,弗朗西斯在波兰建立了一家制造开关装置的企业HTEPPloska,为当时正在改革开放的波兰提供建筑物的内装服务。后来,他带有明显法国烙印的公司靠技术和信誉逐渐赢得了格但斯克的大客户,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和西门子。
不久,HTEPPloska公司从制造开关装置逐渐转型为大型基础设施设计并安装电路、卫生设施和空调系统。HTEPPloska随着波兰经济的扩张逐渐发展壮大,弗朗西斯逐渐爱上了这个国家,他加入了波兰国籍,在波兰定居,娶妻生子,继续自己的事业。
为什么会选择波兰?弗朗西斯回答说:“因为当时的波兰一无所有,没有购物中心,没有高档酒店,没有高速路,也没有大型超市,而新的波兰很快就会拥有这一切。所以,他们在电气配套设备上肯定有大量需求,波兰的潜力比欧洲其他任何国家都大得多。”
波兰之所以疯狂扩军并不是为了介入俄乌冲突,而是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这起冲突的影响让波兰意识到无论是北约还是欧盟都不可靠,在危机发生时,想要保卫国土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自身的防御力量。为此波兰不惜在紧张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了332亿美元用于购买军备,目的就是打造欧洲战斗力最强的陆军。
回顾波兰的历史,就不难发现这个国家狂购军火的原因。它曾先后3次被周边的国家完全攻占,对外敌的恐惧已经深深烙印在这个民族的记忆深处。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波兰与美韩等国家建立了军贸合作。而且波兰自身的军工实力也比较扎实,能够大规模生产主战坦克。
一、增强国防力量单从装备角度来说,波兰的军事实力在整个欧洲也排得上号。其陆军在坦克、战车、火箭炮等装备的配置上都十分豪华,而且基于自身良好的工业基础,可以在战时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波兰的正规军数量不多,但武装程度较高,因此单兵素质不俗。
二、预防可能的入侵波兰的亡国史对于这个民族而言是痛苦的耻辱,所以他们痛定思痛,誓要改变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在经历过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之后,波兰一步步向上攀登,甚至赶超了许多西欧的发达国家。实力的提升也让波兰在欧洲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三、提高危机意识过去的波兰对于周边国家多少有些过度依赖,把民族的存亡寄托于他国的庇护。这种消极的国策显然是错误了,如今的波兰政府也积极从中吸取教训。只有时刻做好最坏的准备,在危机发生时才能有效应对。
你认为波兰的实力究竟在欧洲排名第几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