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沿着“东数西算”划定的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区域地图,我们发现多家科技企业已经在此布局,其中,包括阿里、腾讯、华为、三大运营商等在内的云服务龙头已经命中了多个地区。而它们,也正是政府财政之外“东数西算”项目投资的重要来源。
在八大节点的十大集群各大科技企业的布局情况
二、阿里腾讯华为等已布局,命中多个数据中心集群
纵观“东数西算”七大枢纽,我们关注的各大科技企业几乎都有布局。
当把物理边界锁定到张家口、中卫、和林格尔等十大集群,我们发现这里几乎成了阿里、腾讯、华为三大云服务商的主战场。
实际上,这一战场看起来已经过一轮角逐,从而使我们看到,几乎每个集群都呈现出1~2个更加显著的龙头玩家。比如,在京津冀枢纽的张家口集群,阿里是最主力的数据中心落地者;在宁夏枢纽的中卫数据中心集群,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则占据主导。
1、阿里:在京津冀枢纽,用张北的风为冬奥提供云服务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今年冬奥会,张北县还同时基于风电能力为冬奥提供了云计算服务。这依靠京津冀数据中心枢纽的阿里张北数据中心。
在京津冀枢纽,距离北京230公里的张家口市张北县,阿里张北数据中心已于2016年9月投产。
这个数据中心集群由阿里云联数据中心、阿里数据港数据中心、阿里中都草原数据中心组成,采用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就像是一个存放10万台处理器的“大房子”,这是国内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最大的浸没式液冷集群。
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1号园区
与此同时,在张北宣化区,阿里宣化数据中心也于2021年10月开工,紧密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70亿元,占地总面积约900亩,计划安装机柜数量约35500台。这标志除了张北,宣化也成为京津冀枢纽的重要担当。
除了主要布局京津冀,阿里也在其他枢纽建立了数据中心,尽管这些数据中心不一定汇聚在十大集群内。比如,其内蒙古枢纽乌兰察布超级数据中心于2020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乌兰察布虽然不是本次十大集群之一,却是内蒙古枢纽中条件优渥且已经吸引了多个数据中心落地的重要地区。
2、腾讯:命中多个集群,把5万台服务器放进贵安山洞里
相比于阿里,腾讯的数据中心选址相对分散,但也命中多个数据中心集群。
东边,在张家口集群,腾讯怀来数据中心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项目总投资300亿;在长三角枢纽,上海市青浦区藏着一个亚太第一的数据中心,容纳10万台服务器,正是出自腾讯之手。
西边,在成渝枢纽,位于两江新区的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将凭借20万台服务器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在贵州枢纽,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在洞内布局5万台服务器,极限PUE达到1.1左右。PUE是评价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的指标,根据“东数西算”规划,各地的数据中心建设也明确了绿色节能目标,比如集群内数据中心PUE要控制在1.25以内。
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
可以看到,腾讯在“东数西算”工程中有强大的基础,不仅布局东部“热数据”,还布局西部“冷数据”存储,选址与国家东数西算布局枢纽吻合度高。
3、华为:在贵安建其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
贵州是大数据大省,在本次划定的贵安数据集群,华为在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这个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承载了华为云和华为流程IT、消费者云等业务。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521亩,总体建成后将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PUE仅为1.12。在数据中心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预计每年可节省电力10.1亿度,减少碳排放81万吨,相当于年植树3567万棵。
华为贵安数据中心
当前,基于云服务、网络设施、服务器、存储等多项业务,在中国布局了五大数据中心。其中,贵州枢纽的贵安、内蒙古枢纽的乌兰察布,两地分别是华为云“南一北”两大云数据中心。此外,华为还在甘肃枢纽布局了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此外,华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布局了三大核心数据中心。
可以看到,贵阳贵安成为汇聚多家巨头的地区。根据贵阳市政府公告,贵安聚集了移动、联通、电信、华为七星湖、华为高端园、腾讯、苹果的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加上在建的有17个,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4、快手、优刻得等也已布局
当然,除了我们列到的这几个主玩家,包括快手、优刻得、百度、京东、字节跳动、美利云等互联网或云服务企业也公布了其布局。尽管这些数据中心规模不一,且有的在规划的枢纽节点内但不一定聚焦十大集群,但这仍意味着它们获得了重要的入局“门票”。
比如,在科创板上市的优刻得公司是一家云计算服务商。在长三角枢纽,其投建的青浦数据中心项目(一期)于2020年8月18日开工,总投资19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41.98亩。两期全部建成后合计可以容纳5000台机柜。
UCloud青浦自建大型绿色节能数据中心效果图
三、数据从东往西怎么送?三大运营商还是你“大哥”
“东数西算”不仅关注数据中心,还关注数据传输。
相比于此前多地的单体数据中心项目,“东数西算”更加强调“联网”,包括打通枢纽内部以及东西部间数据直连通道。也就是说,西部不仅要建设数据中心,还要铺设更多的运营商网络。这将改变我国网络设施在北上广深等我国东部地区分布过于集中的格局。
那么数据从东到西怎么送?还要看三位运营商“老大哥”。实际上,凭借云计算和网络优势,它们已经在各个枢纽建了大量数据中心,直连全国各地。
1、中国移动:落地中卫“沙漠硅谷”,或成“东数西算”示范路线
在宁夏枢纽,一个名为中卫的城市正在成为一个东方的“沙漠硅谷”,而这也是本次“东数西算”项目圈定的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左边沙漠,右边黄河,中卫年平均气温8.8度,电价低至0.36元/度,吸引了亚马逊云科技、美利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天云网络、创客超算等多个企业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60万台。
中国移动公司是宁夏枢纽的一大龙头。2021年3月,中卫西部云基地中国移动(宁夏)数据中心二期项目进入铺地板等收尾阶段。该项目规划分五期,总投资130.45亿元,建成将具备2万个机架、4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
中卫西部云基地中国移动(宁夏)数据中心
该数据中心直连北京、西安、广州、成都、杭州五个方向,已成为国家信息中心设立的国家电子政务“一主三备”西部云备份节点,很有可能直接成为“东数西算”的示范线路。
中国移动的数据中心还覆盖其他多个“东数西算”数据集群。比如,中国移动(苏州)数据中心位于“东数西算”工程圈定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1年12月的最后一天二期工程落成,总投资50亿元,交付后是江苏省内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大型数据中心。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还在内蒙古枢纽、贵州枢纽、成渝枢纽建立了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
2、中国联通:华韶数据谷数据中心今年1月投产
前面提到的“沙漠硅谷”中卫西部云基地,不仅是中国移动的青睐地,也是中国联通的数据中心布局地。中国联通中卫云数据中心占地200亩,总投资40亿元以上,年均PUE值控制在1.1-1.2之间。
这是一个新工程,2021年7月,投资3.5亿元的中国联通中卫云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完成,共计1500台标准机柜,2万台服务器规模。与此同时,二期项目也立刻开工,计划总投资5亿元,可容纳2000余台机柜,3万台服务器的规模,成为中国联通在宁夏枢纽的最新布局。
中国联通中卫云数据中心内部
但中国联通的布局不止于此,在粤港澳大湾区枢纽,中国联通华韶数据谷数据中心已于2022年1月24日正式投产运营,总机柜数2736台,PUE低于1.292,可以说是“东数西算”工程中的范本项目。
在成渝枢纽,中国联通成都郫都云数据中心投资20亿元,配备10万台数据机柜。除此之外,在贵安、重庆等数据中心集群中,中国联通也有布局。
3、中国电信:布局成渝枢纽和内蒙古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成渝枢纽的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对一些冷数据进行存储,这一定位将在“东数西算”项目中继续强化。
重庆数据中心集群是各大公司盯上数据中心建设“宝地”,比如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两江腾龙数据中心于2019年6月开工,投资13亿元,这个重庆电信与腾龙控股集团合作的项目,被客户腾讯评为“未来全球微模块机房建设的标杆样板房”,2020年8月已交付二期项目。前文中提到的上海腾讯青浦区数据中心,也是与上海电信合建。
中国电信两江腾龙数据中心
除了成渝枢纽,中国电信在内蒙古枢纽也有命中,其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整体建设项目总投资173亿元,总占地面积1500亩,是当时亚洲规划规模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工程完工后具备15000台机架、15万至20万台服务器。
四、“东数西算”拉动“信创”,浪潮曙光万国数据等成潜在赢家
看完数据中心投建方,我们再来看看上游产业链,而这正是在这几天里股市增长最快板块。
面向这些五花八门的玩家,“东数西算”项目在选择供应商时会设哪些门槛?
除了绿色化、上架率等指标,强调本土化供应的“信创”可能成为一大参考标准。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国家主导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将可能更加倾向选择“信创”产品,这为本土企业带来了机遇。但本土CPU产能不足、虚拟化技术瓶颈、落地价格等问题都需要时间解决。计划和市场两者之间面临的矛盾将在这一项目中更加凸显。
数据中心产业链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数据中心运维、光模块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作为其中的龙头选手,浪潮、曙光、万国数据等企业实际上也已经预定了“东数西算”占位。
1、浪潮:全国101个云中心,布局成渝、京津冀等枢纽
虽然“东数西算”项目涉及的产业链很长,但建设数据中心,服务器一定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基础设施。
作为服务器稳居中国第一的IT基础设施提供商,浪潮公司已经在全国布局101个云中心和323个分布式云节点。据称,浪潮云7大核心云数据中心在“东数西算”成渝、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枢纽地区均有布局。
“绿色化”是“东数西算”工程的一大主要要求。作为落地国家枢纽的数据中心,浪潮(重庆)云计算中心于近日入选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浪潮(重庆)云计算中心通过采用变频改造、削峰填谷、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技术,推动云中心的PUE较同期降低了0.15,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98吨。浪潮强调的“智算中心”,这种面向更多的智能化应用需求提供的服务平台,有望成为“东数西算”中的典型基础设施。
2、曙光:主打曙光计算服务及“绿色化”,
“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强调算力“一张网”,面对这样的算力中心互联需求,服务器提供商曙光早在2021年7月推出了算力基础设施和公共计算服务平台——曙光计算服务。该平台旨在通过曙光计算服务链接遍布全国的数据中心算力资源,实现算力互通互联,这与“东数西算”宗旨吻合。
在“东数西算”强调的“绿色化”方面,曙光率先实践了液冷节能技术且拥有安全和服务全体系能力。据称,通过采用其液冷技术,数据中心能实现全地域全年自然冷却,PUE值可降至1.04。这一指标可以说远低于“东数西算”项目中要求的1.2。
据悉,成立于1996年的曙光曾推出国内首款规模化量产的液冷服务器,目前其智算中心在广东珠海、安徽合肥、浙江桐乡等地陆续落成,江苏昆山等地进入建设阶段。
3、万国数据:各大枢纽运营和在建70座自建数据中心
看完服务器,再看看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就是这个放服务器的“大房子”。“东数西算”板块中,包括万国数据、奥飞数据、光环新网等多个玩家都见证了股价涨停。
以万国数据为例,成立于2001年的万国数据是亚洲最大的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西南等地区运营和在建70座自建数据中心。换句话说,国内三分之二主流的公有云服务商都将其POP点接入万国数据。
在成渝枢纽重庆数据中心集群,万国数据与重庆两江新区2019年开始合建占地73.7亩的数据中心项目,成为新加坡与重庆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近日刚刚完成红杉中国新基建基金领投的6.2亿美元融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的青睐。
4、数据港、易华录等本土化玩家迎机遇
从近日热火的“东数西算”概念股我们都能看到,大多数都是涨停态势。除了我们提到的这几家服务器、机房等主要基础设施供应商,还有多家智东西长期关注的存储、光模块等细分领域玩家也迅速冲到人们的视野中。
比如数据中心运营公司数据港,它是上海市静安区国资委投资控股的国有企业。有业内人士推测,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可能优先考虑本土供应商,这为数据港公司带来了新机遇。表现在股价上,2月18日之后3个交易日上涨23.17%。
存储提供商易华录是一家央企小龙头,近日也发声称,已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贵州、宁夏等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湖,与发改委“东数西算”工程规划相当契合。
“东数西算”不仅强调数据中心节点,更强调节点间的网络互联,将冷数据、温数据存在西部并能让数据及时被东部取用。依托于蓝光存储的数据湖以及蓝光产品,是易华录的核心业务,正是能够支持数据实现像“搭高铁”一样的快速传输互联效果。
总的来说,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调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数网、数纽、数链、数脑等层层递进的多个环节。随着体系日益成熟,覆盖的产业面也将越来越广。因此,吃到“蛋糕”的玩家可能远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
结语:“东数西算”开启新基建新阶段
随着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宣布“东数西算”启动,云计算行业的一个新故事诞生了。这让长期不冷不热的IT板块在股市上燥了起来,而在产业侧,科技巨头们已经纷纷发声表态。
但不仅仅是资本圈和产业需要这样的故事,更是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基建”集约化发展计划。随着“东数西算”进一步节奏明确,一种更加高能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新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在中国出现。
非常高。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通信、金融、互联网等各行业算力需求陡增,服务器市场迎来新机遇。据IDC预测,中国整体服务器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2.7%,2025年中国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24.7亿美元。就在2022年第一季度刚结束,我们发现国内服务器市场出现了一匹黑马。IDC最新发布2021年Q4中国服务器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在中国x86服务器市场,超聚变服务器出货量市场份额占比约12.1%,跃居中国Top3。
性价比是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比,是反映物品的可买程度的一种量化的计量方式。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随着虚拟人等应用不断发展成熟,对于计算的容量和实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趋势下,我们认为,边缘云计算有望成为元宇宙的重要支撑。作为云计算的延伸,边缘云计算被视为新一轮 科技 革命中必不可少的驱动因素。我们认为,元宇宙对网络传输提出了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广覆盖的要求,需要借助边缘计算技术,以保障所有用户获得同样流畅的体验。
1.全球数据增长迅速,集中式云计算已无法全面应对,边缘刚需场景涌现,目前中国物联网连接量将从2019年的55亿个增长至2023年的148亿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1%。物联网感知数据量激增,数据类型愈发复杂多样,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增长48.6ZB。
2.芯片:FPGA同时满足边缘侧对性能、能耗及延迟的要求与集中式云计算不同,边缘云计算所处的物理环境复杂多样,很多时候空间、温度、电源系统都不是最佳的状态。但同时,边缘侧又要求极高的实时性和计算性能,传统CPU架构难以胜任边缘云的需求。英特尔、赛灵思等国际芯片巨头持续加码FPGA芯片,并推出支持CPU+FPGA异构计算的硬件平台,底层芯片产业的繁荣将支撑边缘云计算在各领域的应用,并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3.5G技术的升级加码,Wi-Fi在室内场景形成互补,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已开通5G基站超71.8万个,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的覆盖。预计边缘云计算也会随着5G行业应用的普及分阶段落地。此外,Wi-Fi技术也在向着更高的吞吐量、更大的覆盖面积和更低的时延发展,Wi-Fi在室内场景中的优势使其成为5G的重要补充,两者将共同助力边缘云应用。
4.云计算:企业上云常态化,云原生下沉实现云边端一体化,近年来云原生的热度持续高涨,包括容器、微服务、DevOps等在内的云原生技术和理念强调松耦合的架构和简单便捷的扩展能力,旨在通过统一标准实现不同基础设施上一致的云计算体验。相比于虚拟主机,云原生更适合边缘云计算的场景,可以为云边端提供一体化的应用分发与协同管理,解决边缘侧大规模应用交付、运维、管控的问题。
5.“新基建”加码,工业互联网等标杆应用引领产业融合,“新基建”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方向,通过优化算力资源结构,将高频调用、低时延业务需求分配至边缘数据中心,推动5G承载网络的边缘组网建设,为将算力和网络下沉到边缘创造条件。同时,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产业政策明确提及边缘计算,推动关键技术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软硬件产品研发,促进边缘云在典型产业的融合应用。
应用场景
1.视频加速及 AR/VR 渲染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智能视频加速可以改善移动内容分发效率低下的情况:于无线接入网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部署无线分析应用(Radio Analyticsapplication),为视频服务器提供无线下行接口的实时吞吐量指标,以助力视频服务器做出更为科学的 TCP(传输控制协议)拥塞控制决策,并确保应用层编码能与无线下行链路的预估容量相匹配。另外,由于 AR/VR 信息(用户位置及摄像头视角)是高度本地化的,对这些信息的实时处理最好是在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进行而不是在云端集中进行,以最大程度地减小 AR 延迟/时延、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2.车联网(智能交通)
将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于车联网之后,可以把车联网云下沉至高度分布式部署的移动通信基站。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直接从车载应用(APP)及道路传感器实时接收本地化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并将结论(危害报警信息)以极低延迟传送给临近区域内的其他联网车辆,整个过程可在毫秒级别时间内完成,使驾驶员可以及时做出决策。
3.工业互联网
边缘计算一直与工业控制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具备工业互联网接口的工业控制系统本质上就是一种边缘计算设备,解决工业控制高实时性要求与互联网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的矛盾。在基础设施层,通过工业无线和有线网络将现场设备以扁平互联的方式联接到工业数据平台中;在数据平台中,根据产线的工艺和工序模型,通过服务组合对现场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和组合,并与 MES等系统对接。工业 CPS系统能够支撑生产计划灵活适应产线资源的变化,旧的制造设备快速替换与新设备上线。
4.IoT(物联网)网关服务
采取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汇聚节点将被部署于接近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位置,提供传感数据分析及低延迟响应。其中边缘计算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为以下5个方面提供服务:业务的汇聚及分发;设备消息的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的决策逻辑;数据库登录;对于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接入控制。
市场规模
预计2025年规模将超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3.3%,信通院2020年5月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中仅有不足5%使用了边缘计算,但计划使用的比例高达44.2%。可以见得,虽然边缘云计算尚处在发展的萌芽期,但未来成长空间非常广阔。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20年中国边缘云计算市场规模为91亿元,其中区域、现场、IoT三类边缘云市场规模分别达到37亿元、38亿元及16亿元。预计到2025年整体边缘云规模将以4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550亿元,其中区域边缘云将凭借互动直播、vCDN、车联网等率先成熟的场景实现增速领跑。2030年,中国边缘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接近2500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前五年有所下降,现场边缘云中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等场景将在这一期间快速走向成熟。
相关上市公司
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面向运营商提供全场景MEC解决方案,打破传统封闭的电信网络架构,将移动接入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网络边缘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中兴通讯Common Edge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包括MEP能力开放平台、轻量化边缘云及面向边缘的全系列服务器和边缘加速硬件,提供通用硬件、专用集成硬件等多种硬件选择,深度融合OpenStack与Kubernetes,为上层MEC应用提供统一的边缘云管理系统,方便运营商因地制宜部署MEC。
网宿 科技
公司的边缘计算平台以云主机、容器、函数计算和网络四大平台作为技术底座,在边缘计算节点上部署边缘云主机、边缘云容器、边缘云函数、SD-WAN、边缘云安全等基础服务,以及内外部的各类应用模块,结合客户的业务场景及需求,尝试进行解决方案的整合和输出。
初灵信息
公司在 5G、AI 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持续构建以固移智能连接(5G+Fixed)+数据处理(DPI)+AI 为代表的三大边缘计算核心能力。公司多年深耕企业(行业)智能连接网络、垂直行业边缘应用型 DPI(安全、物联网类)、视频及其他行业(企业)的智能应用等技术,初步构成“云边端”协同的边缘计算生态。在市场端,公司除聚焦传统运营商市场外,积极拓展政企行业和大中企业市场,中标多个项目。公司三季度显示,公司与中国联通就边缘计算展开合作,开展了CUNOS在5G环境下的承载能力测试。
引用内容
1. 研报《中国边缘云计算行业展望报告》
2. 研报《边缘计算:算力网络重要环节,产业方兴未艾》
风险提示
1.底层相关技术发展缓慢,边缘计算需求不及预期。
2.5G 进度不达预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