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第1张

彭秋月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中心承担国家重要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管理、开发研究和利用,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与业务技术支撑,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其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地质资料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从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平台、门户平台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与服务平台 门户平台

0 引言

实物地质资料是进行地质工作的基础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和经济的信息支撑。地质资料可循环使用,能够长期提供信息服务。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它们中的大部分分布在全国和各省级地质资料馆、各类地质工作单位。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挖掘,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当下更着重于能源资源增长需求、管理决策以及应用方式等诸多方面。实物地质资料从采集到对外输出社会化服务,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实物资料通过现代化技术包装、科技服务平台、数据库形式、网络平台,向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全国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形式单一,信息管理分散问题,达到了通过信息化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输出服务的效果。为此,本文分别从地质中心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组成管理与服务平台、网络平台、门户网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中心信息化服务体系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根据单位层面的业务需求将信息化服务系统分为管理与服务平台、网络平台、门户平台三部分进行规划与建设。其中管理与服务平台由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组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主要有单位业务层面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由实物地质资料在线服务与专题地质资料服务组成。门户平台(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实物资料中心对外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之一,为外界提供给一个便捷,快速获取资料服务的窗口。图1是实物中心信息化服务体系结构图。

中心信息化服务系统由管理与服务平台、网络平台、门户平台构成。具体通过一个服务平台、两个数据库、三个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成为支撑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主体,初步形成了网络信息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

其中,“服务平台”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它是通过全国实物资料信息网面向社会提供互联网关键字查询、馆藏实物资料信息查询、图形图像查询、空间查询、三维数字展厅、青藏高原实物资料专题服务等产品化公共服务。

“两个数据库”指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和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截至2013年,实物中心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涵盖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汇交、验收、整理、编录、库藏管理和服务等相关业务信息,以及到目前为止更新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254 份实物资料的数据查询检索。全国试点钻孔数据库涵盖了地质矿产、媒体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孔等相关数据信息,已经汇总整理包括山东、四川、江苏等多个试点钻孔单位的资料信息,并推出了钻孔数据库实用软件,在全国开展了试运行工作。

图1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系统结构图

“三个管理系统”指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①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作为实现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工作的网络化和动态化系统,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质资料汇交与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实物资料管系统重点抓住了中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提高工作效率。②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是为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管理国家资料中心库,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即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汇交、提交、验收、整编(偏重实物描述、背景资料整理)建档、入库、服务、维护等,建立以管理数据为主、实物说明数据为辅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用于保存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内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并通过开发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的正常运行,提供计算机管理平台。③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网站系统、内网、外网建设三方面,通过实物资料服务系统建设来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内、外网采用物理隔离,每个办公室设置外网信息点1个、内网信息点1个、网络IP电话视频点1个。内网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办公主楼、资料库、行政楼组网连接构成,用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日常办公。外网通过互联网、中国地质调查局骨干网,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主要提供下列信息:①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信息;②与实物地质调查资料产生、保管动态有关的信息;③与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入库有关的信息;④国家、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盒管理办法等。

Web在前台运行,针对用户的请求,Web服务器运行一个应答程序对数据库操作,把结果传送给客户机,客户机的浏览器将结果显示给用户。

后台数据管理的主要模块包括权限验证模块、实物数据检索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信息统计模块、数据备份恢复模块等。数据库系统(SQL Sever)在后台运行,完成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的检索(图2)。

数据库概念模型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行、列表格形式,利用软件Acess97、SQL Sever2000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管理。数据库中主要存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部门公告、政策文件、利用办法、管理动态、用户留言、友情链接等信息。

图2 后台数据管理

2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

自2002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2003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2008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发布实施以来,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汇交监管,全面、及时掌握地质工作项目进展和矿业权设置情况,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部、省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部署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2011年6月16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78号文),对部、省任务分工、进度安排及整个监管流程涉及的文书进行统一规定。按照该通知要求,监管平台于2012年3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布置实施。

实物监管平台的监管范围:①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地质资料。②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应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通过监管平台实现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的一体化管理,只有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都依法汇交后,才能颁发汇交凭证。与以往只汇交成果地质资料即可获得地质资料汇交凭证不同,监管平台实施后,真正实现了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原始地质资料的一体化汇交监管,相当于将实物原始资料的汇交监管间接纳入矿业权项目管理之中,不依法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人,将无法办理矿业权手续,无法申请项目评奖。因此,监管平台的成果有效地提高了监管力度与水平,实现了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科学化运行。

3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实物地质资料全程业务流程信息化。根据中心层面业务流程实现单位的管理服务业务流程结构图见图3。

图3 管理业务流程结构图

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建设中,其核心内容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建设以及运行环境的建设。随着中心展开地质工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量矿产资源项目以及其他地质项目更多地涉及地质数据库的建设中,逐渐满足了单位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中专业性强、种类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来提高数据的质量,进行数据集成,开展分类应用和专题应用并提供馆藏实物资料目录索引、青藏高原1:25万专题服务目录、典型矿山实物资料目录等。

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管理的对象为种类繁多的地质资料数据,其中利用率最高、使用价值对大的数据库是存储数万米钻孔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实物资料目录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包含①全国范围的区调以及固体矿产矿区的岩心(包括煤矿的岩心)、标本等数据;②区调化探扫面所留下的副样;③标准地层剖面的地层标本与薄片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的二次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社会需求和中心管理部分分类,将实物资料管理系统功能划分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与验收、整理与建档、入库与管理、利用与服务这四个部分,此管理系统是基于单位业务管理层面开发的系统。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语言开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并分为三个界面、数据录入界面、数据查看编辑界面、信息搜索界面。系统涵盖了实物以及相关资料从进库保管到输出服务利用全过程。

实物资料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

1)综合查询。通过网站综合查询,可以查找到用户所需的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馆藏资料目录,以及相关的实物资料产地、资料类别;以及相关资料详细信息。

2)岩心图像。以全国地质调查的典型矿床为主,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以19个重点成矿区带和47个整装勘查区为单元,整合各类信息,包括地质背景、成矿模式、找矿模型、钻孔信息、岩心信息、岩心图像、标本信息、标本照片等。以图文形式通过网络载体呈现给用户端。截至2013年底,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通过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向全国发布31个省(区、市)1165个单位馆藏的钻孔信息、钻孔总数618972个,其中信息完整的钻孔数496734个,在全国地质钻孔清查的基础上,开始启动全国重要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提供信息详尽的部分钻孔目录80649个。

3)地图空间。地图空间是把全国地调项目信息、矿区、剖面、钻孔与卫星地图关联,通过在地图上点击相关项目地点,在检索界面中呈现出以省份划分为依据的馆藏全国各个项目地理分布图和相关实物资料信息。

4)数字展厅。数字展厅是通过三维立体成像技术,把部分馆藏的实物标本通过数码照相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等动态技术展现在展厅里。通过建立虚拟数字展厅,把实物在网络上立体化。不再是图片二维的形式,而是可以点击多个角度立体旋转展示实物。用户可以在网上远程直观立体的查看到馆藏的具有地学价值的大标本化石系列,如同身临展馆。

5)图幅系统。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①发布资料目录(案卷目录)从整合区调实物资料出发。进入数据库,从建立的图幅信息表中,查询实测剖面信息(薄片信息等)。实测剖面目录(文件级目录)。②标本与薄片目录。发布标本描述和薄片鉴定报告。展示了青藏高原1:25万部分图幅资料数据集成”的数据成果,收集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区带1:25万图幅的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并在线提供数据服务。

4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

实物资料地质中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更新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及时发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向社会提供权威的查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服务,保证网络的畅通、安全。到2013年实物中心通过信息化建设,以网络形式、目录形式等为社会公众提高馆藏资料在线服务,专题实物地质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以及涉及地质项目的分类服务等。服务系统通过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cgsi.cn实现网上查阅功能。基于天地图的钻孔、剖面、矿区、项目信息的综合检索功能。完成了新增项目、钻孔等空间数据制作,以及新增钻孔岩心图像的连接、发布。

4.1 网络环境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站由网络设备(包括局域网)和Web信息服务系统组成。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多层系统架构,并具高度的扩展性,以降低系统扩充的成本。外部端口采用DDN专线接入方式与地调局骨干网连接,并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内外网之间的通信采用异步高位加密机制,防止信息涉密,保证通信安全。

为防止服务器不可预测的故障,或者服务器的定期维护对整个业务造成的影响,使用两台服务器,两台服务器构成双机热备份,中间使用Watchdog电路,以保证整个系统能长时间不间断工作。

服务器应支持热插拔电源,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为保证数据存储的绝对可靠,采用光存储器。服务器上禁止安装与支持网络运行无关程序,以减少程序的混乱或者程序的意外冲突。

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0服务器操作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网站安全采用软件、硬件相结合安全保障体系,防止病毒入侵和恶意攻击。

主要硬件设备包括刀片式服务器6台、核心业务路由器1台、硬件防火墙1台、入侵检测设备1台、核心交换机1台、汇聚交换机1台、楼层交换机40台、UPS电源和光盘阵列及其他配套设备。

4.2 系统页面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98号)中要求提供的服务信息(资料目录、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办事程序、借阅利用办法、管理动态等)内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主要栏目如图4所示。

图4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框图

4.3 门户网站建设

其实现如下功能:

1)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站整合信息资源,并进行地质信息科学分类,形成资料中心信息资源库。

2)政务专题栏目公开模块系统,网站(栏目)应同时向社会提供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办事程序、借阅利用办法、信息交换、资料管理动态等管理信息并体现实物资料中心队伍建设形象。

3)整合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项目,扩展资料中心门户网站功能,对社会大众提供资料在线服务。当前实物中心根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辟了网站专题服务模块,其中包括原来已有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实物查询检索系统外,2013年新增“青藏高原区调图幅数据采集成果”及“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题产品”,主要提供:①全国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目录;②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查询。

4)网络体系结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网络将采用Web和数据库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数据库把网站的各种数据组织起来,自动生成动态的Web页面,并根据用户的请求显示不同的页面内容。总体结构包括用户层、网络通信层、数据管理与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图5)。

图5 网络体系结构

5)网络维护。实物地质资料在满足中心管理服务系统网络环境正常健康运行的前提下,在日常运维方面,完成了网络基础交换设备更新换代工作,针对项目需求对新购服务器上架部署、配置操作系统、杀毒软件,数据库软件和KVM设备连接。通过部署流控设备、IDS、防病毒网关和抗分布式攻击等设备,动态调整安全控制策略等方式,实现了被动防护到主动防御的转变,为后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打下基础。在机房物理环境方面,新增艾默生(Adapt PM150 30KVA含主机柜、电池、通信模块等)替换故障UPS,应对市电不稳定环境对设备冲击,提高了机房配电安全。安装机房动力监控系统安之源AZY-2008,实现空调、UPS、漏水、温湿度、烟感、视频监控和门禁的全方位集中监控。升级机房空调为380V动力电、来电自启动基站空调,可与安之源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控。以上基础环境设施建设保障了中心网络系统正常运行,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

6)客户端维护。及时解决中心各处室个人计算机、外围设备出现的软硬件问题,如网上办公软件、杀毒软件和硬件故障问题,以及财务系统软件故障维护和数据备份、恢复。对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工作,网站布局更加合理、界面风格更加美观。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实物资料信息的新闻时效性。在服务方式上为用户提供了更便利的资料网上查阅功能。

7)网站升级。到2013年底,对地图空间查询服务模块进行了升级,利用测绘局发布的天地图替换了原来的空间地图,重新设计开发了基于天地图的钻孔、剖面、矿区、项目信息的综合检索功能,完成了新增项目、钻孔等空间数据制作,以及新增钻孔岩心图像的连接、发布(图6)。

图6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首页与服务界面

5 结束语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对于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实物地质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已经开启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维护的新阶段。在配合国土资源部颁布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地质资料实现“两化”建设的步伐中,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不断加快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并逐步提高了实物地质资料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服务器系统有以下几种版本:

服务器系统主要分为四大流派:Windows、Linux、NetWare、Unix。

服务器操作系统是实现服务器硬件与软件直接控制的,想要控制服务器是离不开操作系统的。目前市场上服务器操作系统还是很多的,有Windows、Linux、Unix和MacOSX等,但是目前市场上服务器主要还是Windows和Linux两种操作系统。

IBM的AIX,HP的HPUX,SUN的Solaris.

【UNIX简介】

UNIX ,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最早由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长为一种主流的操作系统技术和基于这种技术的产品大家族。由于UNIX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网络和数据库功能强、伸缩性突出和开放性好等特色,可满足各行各业的实际需要,特别能满足企业重要业务的需要,已经成为主要的工作站平台和重要的企业操作平台。

曾经是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首选,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但最近在跟WINDOWS SERVER以及Linux的竞争中有所失利。

[编辑本段]【UNIX详细介绍】

Ken和Dennis最早是在贝尔实验室开发Unix的,此后的10年,Unix在学术机构和大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时的UNIX拥有者AT&T公司以低廉甚至免费的许可将Unix源码授权给学术机构做研究或教学之用,许多机构在此源码基础上加以扩充和改进,形成了所谓的Unix“变种 (Variations)”,这些变种反过来也促进了Unix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变种之一是由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开发的BSD产品。

后来AT&T意识到了Unix的商业价值,不再将Unix源码授权给学术机构,并对之前的Unix及其变种声明了版权权利。变种BSD Unix在Unix的历史发展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被很多商业厂家采用,成为很多商用Unix的基础。BSD使用主版本加次版本的方法标识,如 4.2BSD,4.3BSD,在原始版本的基础上还有派生版本,这些版本通常有自己的名字,如4.3BSD-Net/1,4.3BSD-Net/2等。其不断增大的影响力终于引起了AT&T的关注,于是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版权官司,这场官司一直打到 AT&T将自己的Unix系统实验室卖掉,新接手的Novell公司采取了一种比较开明的做法,允许伯克利自由发布自己的BSD,但是前提是必须将来自于AT&T的代码完全删除,于是诞生了4.4 BSD Lite版,由于这个版本不存在法律问题,4.4BSD Lite成为了现代BSD系统的基础版本。尽管后来,非商业版的UNIX系统又经过了很多演变,但其最终,都是建立在BSD版本上(Linux除外)。所以从这个角度上,4.4 BSD又是所有自由版(Free版)Unix的基础,它们和Unix V及Linux等共同构成Unix操作系统这片璀璨的星空。

BSD在发展中也逐渐衍生出3个主要的分支:FreeBSD,OpenBSD和NetBSD。

此后的几十年中,Unix仍在不断变化,其版权所有者不断变更,授权者的数量也在增加。Unix的版权曾经为AT&T所有,之后Novell拥有了Unix,再之后Novell又将版权出售给了SCO(这一事实双方尚存在争议)。有很多大公司在取得了Unix的授权之后,开发了自己的Unix产品,比如IBM的AIX,HP的HPUX,SUN的Solaris和SGI的IRIX。

Unix因为其安全可靠,高效强大的特点在服务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到GNU/Linux流行开始前,Unix也是科学计算、大型机、超级计算机等所用操作系统的主流。

[编辑本段]【UNIX历史】

初创期

Unix的诞生和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是有一定渊源的。Multics是由麻省理工学院,AT&T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合作进行的操作系统项目,被设计运行在GE-645大型主机上,但是由于整个目标过于庞大,糅合了太多的特性,Multics虽然发布了一些产品,但是性能都很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AT&T最终撤出了投入Multics项目的资源,其中一个开发者,Ken Thompson则继续为GE-645开发软件,并最终编写了一个太空旅行游戏。经过实际运行后,他发现游戏速度很慢而且耗费昂贵——每次运行会花费75美元。

在Dennis Ritchie的帮助下,Thompson用PDP-7的汇编语言重写了这个游戏,并使其在DEC PDP-7上运行起来。这次经历加上Multics项目的经验,促使Thompson开始了一个DEC PDP-7上的新操作系统项目。Thompson和Ritchie领导一组开发者,开发了一个新的多任务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命令解释器和一些实用程序,这个项目被称为UNICS(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因为它可以支持同时的多用户操作。后来这个名字被改为UNIX。

发展期

最初的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一些应用是由叫做B语言的解释型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写的。B语言在进行系统编程时不够强大,所以Thompson和Ritchie对其进行了改造,并与1971年共同发明了C语言。1973 年Thompson和Ritchie用C语言重写了Unix。在当时,为了实现最高效率,系统程序都是由汇编语言编写,所以Thompson和 Ritchie此举是极具大胆创新和革命意义的。用C语言编写的Unix代码简洁紧凑、易移植、易读、易修改,为此后Unix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4年,Thompson和Ritchie合作在ACM通信上发表了一片关于UNIX的文章,这是UNIX第一次出现在贝尔实验室以外。此后UNIX被政府机关,研究机构,企业和大学注意到,并逐渐流行开来。

1975年,UNIX发布了4、5、6三个版本。1978年,已经有大约600台计算机在运行UNIX。1979年,版本7发布,这是最后一个广泛发布的研究型UNIX版本。20世纪80年代相继发布的8、9、10版本只授权给了少数大学。此后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导致了Plan 9的出现,这是一个新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1982年,AT&T基于版本7开发了UNIX System Ⅲ的第一个版本,这是一个商业版本仅供出售。为了解决混乱的UNIX版本情况,AT&T综合了其他大学和公司开发的各种UNIX,开发了UNIX System V Release 1。

这个新的UNIX商业发布版本不再包含源代码,所以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继续开发BSD UNIX,作为UNIX System III和V的替代选择。BSD对UNIX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TCP/IP。BSD 有8个主要的发行版中包含了TCP/IP:4.1c、4.2、4.3、4.3-Tahoe、4.3-Reno、Net2、4.4以及 4.4-lite。这些发布版中的TCP/IP代码几乎是现在所有系统中TCP/IP实现的前辈,包括AT&T System V UNIX 和Microsoft Windows。

其他一些公司也开始为其自己的小型机或工作站提供商业版本的UNIX系统,有些选择System V作为基础版本,有些则选择了BSD。BSD的一名主要开发者,Bill Joy,在BSD基础上开发了SunOS,并最终创办了Sun Microsystems。

1991年,一群BSD开发者(Donn Seeley、Mike Karels、Bill Jolitz 和 Trent Hein)离开了加州大学,创办了Berkeley Software Design, Inc (BSDI)。BSDI是第一家在便宜常见的Intel平台上提供全功能商业BSD UNIX的厂商。后来Bill Jolitz 离开了BSDI,开始了386BSD的工作。386BSD被认为是FreeBSD、OpenBSD 和 NetBSD的先辈。

AT&T继续为UNIX System V增加了文件锁定,系统管理,作业控制,流和远程文件系统。1987到1989年,AT&T决定将Xenix(微软开发的一个x86-pc上的UNIX版本),BSD,SunOS和System V融合为System V Release 4(SVR4)。这个新发布版将多种特性融为一体,结束了混乱的竞争局面。

1993年以后,大多数商业UNIX发行商都基于SVR4开发自己的UNIX变体了。

现况

UNIX System V Release 4发布后不久,AT&T就将其所有UNIX权利出售给了Novell。Novell期望以此来对抗微软的Windows NT,但其核心市场受到了严重伤害,最终Novell将SVR4的权利出售给了X/OPEN Consortium,后者是定义UNIX标准的产业团体。最后X/OPEN和OSF/1合并,创建了Open Group。Open Group定义的多个标准定义着什么是以及什么不是UNIX。

实际的UNIX代码则辗转到了Santa Cruz Operation,这家公司后来出售给了Caldera Systems。Caldera原来也出售Linux系统,交易完成后,新公司又被重命名为SCO Group。

1127部门的解散

根据一项报导指出,当年负责研发UNIX与后续维护工作的贝尔实验室1127部门已于2005年8月正式宣告解散。Ken Thompson已退休,现居加州;Dennis Ritchie调到别的部门;Douglas McIlroy在达特茅斯学院担任教授等等。

[编辑本段]【UNIX标准】

从1980年代开始,POSIX,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标准就在制定中,IEEE制定的POSIX标准现在是UNIX系统的基础部分。

自由的类Unix系统

Richard Stallman建立了GNU项目,要创建一个能够自由发布的类UNIX系统。20年来,这个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内容。现在,GNU项目开发的产品,比如Emacs,GCC等已经成为各种其他自由发布的类UNIX产品中的核心角色。

1990年,Linus Torvalds决定编写一个自己的Minix内核,初名为Linus' Minix,意为Linus的Minix内核,后来改名为Linux,此内核于1991年正式发布,并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当GNU软件与Linux内核结合后,GNU软件构成了这个POSIX兼容操作系统GNU/Linux的基础。今天GNU/Linux已经成为发展最为活跃的自由/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

1994年,BSD Unix走上了复兴的道路。BSD的开发也走向了几个不同的方向,并最终导致了FreeBSD、OpenBSD和NetBSD的出现。

20世界60年代末期,在新泽西州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有一间阴暗潮湿的实验室,在这里,AT&T的贝尔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发了一个庞大的单一操作系统,称为Multics.当时,贝尔实验室的团队成员有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Brian Kernighan,以及对新Unix操作系统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组(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Group)一些其他成员.

到了1969年,贝尔实验室开始对Multics逐渐失去兴趣,Multics系统非常慢,而且开销巨大,主要在General Electric大型机上运行,而这中大型机非常昂贵,并且很快就会过时.问题是,Tompson和小组成员非常喜欢Multics所提供的能力,尤其是独立用户的环境和多用户功能.

在那一年,Thompson编写了一个计算机游戏,叫做Space Travel,它首先在Multics上,然后又在GECOS(GE计算机操作系统)上运行.这个游戏模拟太阳系天体运动,由玩家驾驶飞船,观察景色,而且试图在个种行星和月亮上登陆.该游戏GE计算机上不是很有趣,因为性能不稳定,而且不规律,更重要的是,每个游戏几乎要花费100美元的机时费.

在Thompson改进游戏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种很少使用的小型机PDF-7(Digital Equipment公司出品),在Ritchie的帮助下,Thompson为PDF-7重写了游戏.开发过程是在GE大型机上完成的,并通过纸带传给了PDF-7.

当Thompson研究了PDF-7的一些功能之后,他没有只停留在开发游戏上,而是开始实现他早期实际的一个文件系统,随后增加了进程,简单的文件程序(cp,mv)和被他称为shell的命令解释程序.直到第二年,新开发的系统才有了它自己的名称:Unix.这个名称是Multics的双关语,是由Brian Kernighan建议的.

最初的UNIX是用一种RMG的语言编写的,然后,Thompson试图编写一个FORTRAN编译程序,但没有成功,所以他转而设计了一种叫做B的语言.两年之后,也就是在1971年,Ritchie在B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编程语言的第一版,也就是C语言.到1973年,为了获得兼容性和速度,整个UNIX系统已经都用C语言重写了.

在20世纪70年代,AT&T还没有分为许多区域性的运营公司之前(就象现在一样),公司被禁止销售新的UNIX操作系统.为了寻求最好的出路,贝尔实验室将UNIX提供给学院和大学,只收取很少的费用.这些研究机构也很愿意购买这种既便宜又强大的PFP-11计算机系统-它们是完美的匹配.不久以后,UNIX就成为人们所选择的研究和软件开发操作系统了.

[编辑本段]【UNIX和LINUX的区别和联系】

Linux和UNIX的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而后者是对源代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商业软件。这应该是他们最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用户对前者有很高的自主权,而对后者却只能去被动的适应;这种不同还表现在前者的开发是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之中,而后者的开发完全是处在一个黑箱之中,只有相关的开发人员才能够接触的产品的原型。

另外两大区别:

1) UNIX系统大多是与硬件配套的,而Linux则可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上.

2) UNIX是商业软件,而Linux是自由软件,免费、公开源代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746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