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互联网金融、云计算……金钱和信息从未像今天这样与互联网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也使“黑客”渐渐和网络犯罪联系在一起。
9月25日,杭州警方公布了一批典型的黑客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从制作、出售攻击软件并获利,背后有着完整的非法利益链;清一色的“90后”组建“黑客联盟”,最小的年仅18岁……
辗转30000多公里余杭公安捣毁网络非法利益链
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的手机软件
今年4月以来,崔先生所在的某网络公司,不仅直播平台服务器屡遭恶意攻击,还接到陌生电话敲诈。“许多用户反映无法正常登录,短短一个多星期就造成大约20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崔先生随即向余杭警方报警。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很快在云南丽江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余杭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副队长魏国说。据王某交代,他认识了一名QQ网友,花费120元买到了一款恶意攻击软件,之后就利用它攻击网络公司敲诈钱财。崔先生所在公司的服务器,便成了他的攻击对象。
随后,根据王某提供的该QQ网友信息,5月23日,余杭网警又在重庆江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刘某,并控制了其架设在境外的攻击网站。
经审查,从今年1月份以来,刘某通过网络租用境外云服务器、网上交易比特币等方式,购买执行攻击指令的服务器,并制成手机端应用供下载,在QQ群中吸引用户。用户完成注册、充值后,便可以对服务器发起攻击。截止今年5月25日,刘某的网站注册用户已达6700余个,仅五月充值完成的金额达32770.26元。
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的手机软件
警方对刘某架设的境外攻击网站进行数据对比,在前后3个月时间里,辗转杭州、云南、重庆、湖北等地,跋涉30000多公里,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金某、赵某等四人,他们均是通过购买刘某的攻击软件,对正常运营的网络公司进行恶意攻击,导致公司信息系统遭到破坏。
目前,刘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余杭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校友组成的90后“黑客联盟”被滨江警方一锅端
窝藏在居民小区的黑客窝点,像一个小型网吧
滨江警方公布的“黑客联盟”案件也很是令人唏嘘。2017年8月,6名犯罪嫌疑人因“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窃取注册用户信息”,被杭州滨江公安分局网警部门抓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6人都是90后,最小的1999年出生,目前还是一位大一学生。他们多数是通过计算机培训学校认识,从最初的校友变为后来的“黑客联盟”盟友。他们的犯罪动机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钱,有人为了报复,有人甚至纯粹为了好玩。
今年3月,滨江警方发现,一个来自滨江的IP地址在对国内某网站进行非法扫描。“显然,这是黑客所为。”滨江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大队长金韬说。网警第一时间通知了该网络游戏公司。对方一查才发现有上万名游戏用户的实名注册数据被盗。
3月29日,滨江警方在杭州市滨江区一高档公寓楼盘内抓获嫌疑人三名,之后又辗转哈尔滨、河南等地,抓获了另外三名嫌疑人。
在对嫌疑人的设备开展详细检查后,警方发现他们的电脑中存放有专业的黑客技术工具,用以非法获取游戏网站的用户注册信息并出售获利,同时还大量抓取被非法控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黑客们称之为“肉鸡”),范围遍布世界各地,数量庞大。
网络犯罪呈现三大特点
“网络犯罪的领域很广,从学校、医院,到游戏平台,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杭州市公安局网警分局三大队大队长冯玮介绍,当前此类案件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黑客入侵网站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增多。部分犯罪分子通过使用黑客攻击程序、设立钓鱼网站等方式,对一些网络安全水平不高的互联网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等实施网络入侵,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二是企事业内部人员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信息泄露主要源头。一些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由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不严格,内控责任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行业“内鬼”有机可乘,致使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
三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成为其他各类犯罪的上游犯罪。被窃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经过加工、转卖,被大量用于诈骗、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违法犯罪,特别是为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危害十分严重。
年轻人没有是非观念啊,把这个干劲用在正事上说不定还是人才呢。
犯法,无法避免。
网络攻击(Cyber Attacks,也称赛博攻击)是指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或个人计算机设备的,任何类型的进攻动作。对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说,破坏、揭露、修改、使软件或服务失去功能、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偷取或访问任何一计算机的数据,都会被视为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中的攻击。
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会导致某些数据流的篡改和虚假数据流的产生。这类攻击可分为篡改、伪造消息数据和终端(拒绝服务)。
(1)篡改消息
篡改消息是指一个合法消息的某些部分被改变、删除,消息被延迟或改变顺序,通常用以产生一个未授权的效果。如修改传输消息中的数据,将“允许甲执行操作”改为“允许乙执行操作”。
(2)伪造
伪造指的是某个实体(人或系统)发出含有其他实体身份信息的数据信息,假扮成其他实体,从而以欺骗方式获取一些合法用户的权利和特权。
(3)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即常说的DoS(Deny of Service),会导致对通讯设备正常使用或管理被无条件地中断。通常是对整个网络实施破坏,以达到降低性能、终端服务的目的。这种攻击也可能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如到某一特定目的地(如安全审计服务)的所有数据包都被阻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