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因盛事而出名的小镇不多,于电影有法国的戛纳,于经济有瑞士的达沃斯,今后,于互联网则有了中国浙江的乌镇。
近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19日—2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而乌镇也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这场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为何选择了乌镇?浙江在线记者与你一起探寻古镇里的互联网基因。
为何选择乌镇
提起乌镇,人们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桨声橹影,绿水悠悠”。于是,有人疑惑,这座古镇为何会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落脚点?
事实上,这几年乌镇逐渐成为了国内外重要商务会议的举办地,去年乌镇接待各类会议700多个,包括微软大中华区年会等大型重要会议。
在10月30日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国信办主任鲁炜表示,乌镇满足了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3个条件:一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二是乌镇是一个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可以被赋予互联网的魅力;三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0月16日,“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天在微博中写道:“世界互联网大会筹备的庞大工作组入住昭明书舍办公。没有乌镇15年的旅游发展及传统生活下现代化完善的配套设施,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国家级会议不可能把乌镇作为永久会议地。”
乌镇的互联网元素
这座被青砖绿瓦覆盖的小镇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传统和现代如何在这里碰撞?
乌镇的开发与保护始于1999年,在开发前,乌镇交通闭塞,旅游景点仅有茅盾故居。当时的游客量仅为3万,门票年收入18万。
1999年5月,乌镇一期保护工程启动,2001年元旦,东栅对外开放。这一年,乌镇共接待游客72.9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845多万元。
2003年,乌镇开始西栅大街的开发;2007年春节,西栅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217万人次,门票收入达9900万元。
乌镇西栅夜景
经过发展,乌镇沉淀了千年的文化与历史;与此同时,也打造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互联网核心:
乌镇很早就构建了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乌镇旅游预订网站;2012年8月,淘宝乌镇旅游旗舰店正式营业。通过PC和手机,游客可以订购住宿、票务、套餐、特产和纪念品……
2012年6月份起,乌镇西栅景区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如今,乌镇还紧追互联网最新潮流,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已正式运行。在西栅景区内的商铺和超市购物,游客还可通过“支付宝钱包”,用手机刷刷条码即可付款购物。
浙江省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说:“我觉得世界互联网大会与其说是选择乌镇,不如说是选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中国社会融合发展的一种象征。”
盛会给乌镇带来了什么
根据曝光的嘉宾名单显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阵容可谓群星熠熠,相当豪华。不仅有目前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创始人马云、李彦宏和马化腾,像网易创始人丁磊、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奇虎360公司创始人齐向东等互联网界“大佬”也均在名单之列。
而从国际嘉宾阵容上来看,ICANN的首席执行官,东西方研究所高级副总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会长等也都将出席。
根据日常安排,这场盛会的论坛的议题涉及了互联网经济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如“跨境电子商务和全球一体化”、“互联网创造未来:共建在线地球村”、“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于国际合作”……
那么,这次盛会对浙江的经济发展又有何意义?浙江省经信委《经贸实践》杂志主编金连升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的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浙江,将对全省的互联网经济发展都有引导作用。”
据悉,为了迎接这场盛会,乌镇新增了两条万兆和5条千兆网络,实现了百兆宽带到桌面、免费WIFI网络镇区全覆盖。
同时,乌镇沿线道路、中心城区的绿化、基础设施和标识标牌有了升级,酒店设施的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各项能源和技术保障措施也已落实。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中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1997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约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25.408M。
1998年6月,CERNET正式参加下一代IP协议(IPv6)试验网6BONE。
199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8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74.7万台,上网用户数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8396个,WWW站点约5300个,国际出口带宽143.256M。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
2000年1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350万台,上网用户数约890万,CN下注册的域名48695个,WWW站点约15153个,国际出口带宽351M。
2000年3月30日,北京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开通。
2000年11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文域名注册系统全面升级,推出“.中国”、“.公司”、“.网络”为后缀的中文域名服务。
2001年12月20日,中国十大骨干互联网签署了互联互通协议,意味着中国网民此后可以更方便、通畅地进行跨地区访问。
2002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数约337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7万个,WWW站点约277100个,国际出口带宽7597.5M。
2002年10月26日-31日,全球互联网地址、域名管理机构国际互联网络名字与编号分配公司(I CANN)在上海举办会议,这是ICANN会议第一次在中国举行。
2003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2083万台,上网用户数约5910万,C N下注册的域名17.9万个,WWW站点约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9380M。
2003年6月26日,中国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家、中科院研究员钱华林当选ICANN理事。这是中国专家第一次进入全球互联网地址与域名资源最高决策机构的管理层。
2004年3月4日,手机服务供应商“掌上灵通”在美国纳斯达克首次公开上市,成为首家完成I P O的中国专业S P(服务提供商)。此后,TOM互联网集团、盛大网络、腾讯公司等网络公司在海外纷纷上市。
2004年12月23日,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 N”服务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标志着CN域名服务器接入IPv6网络,支持IPv6网络用户的.CN域名解析,这表明中国国家域名系统进入下一代互联网。
2005年1月,CNNC公布了《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9400万。
2005年5月16日至18日,《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eBa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将会超过美国。5到10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成为成功网络经济的良好诠释。
2005年5月26日,微软正式宣布在中国推出全新的MS N门户网站和MSN Messenger即时通讯标签服务。此举标志着微软MSN今后将正式开始向中国的互联网、门户、传媒等核心领域扩张。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
2005年8月5日,中国国内最大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第一个交易日以122美元收盘。
2005年8月11日,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案诞生——阿里巴巴和雅虎在北京宣布双方已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
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11亿人。目前,中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国家顶级域名CNN注册量也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9万,成为国内用户注册域名的首选,稳居亚洲第一。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36106M,网站数达到69.4万个。I P地址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岛国日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岛屿知道吗?下面跟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最小的岛屿吧。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岛屿西兰德岛
中文名西兰德岛
世界上最小的岛屿是一个自称公国的西兰德岛,其可供居住的领土面积大约有550平方米。西兰无疑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私人国家。
西兰德公国是坐落于英吉利海峡的一个小岛,这是一座比足球场还小的人造小岛,它的名字叫西兰德(Sealand,意思是“海中的陆地,国土乃英国二战后废弃的海上堡垒——建在英国萨克福海岸附近10公里处一座名为“怒涛之塔”的钢铁平台上,宣称周围12海里的水域都是其领海。1966年冬季,前英国皇家陆军少校、富商罗伊·贝茨带着他的家人进驻“怒涛之塔”,对这座废弃多年的人工岛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改造。1967年,贝茨在“怒涛之塔”上插上了自己的旗帜,宣布脱离英国政府的管辖,成为独立的国家。
西兰公国
西兰公国是一个由个人宣称建立而未被承认的国家(实体)。它声称怒涛塔是该国的领土(也是仅有的一块陆上“领土”)。这是一个位于北纬51°53'40",东经1°28'57"的废弃人造建筑,坐落于英吉利海峡之上,大约距英国的萨福克郡海岸10公里(6英里远)。该国自建立以来一直由其元首派迪·罗伊·贝茨和他的家人以及合作伙伴占据。西兰公国的常住人口很少超过五人,其可供居住的领土面积大约有550平方米。
1基本内容
西兰群岛的大岛,也是丹麦第一大岛。介于卡特加特海峡和波罗的海之间。东北隔厄勒海峡同瑞典相望,西隔大贝尔特海峡同菲英岛相邻。长约130公里,宽115公里,面积7,435平方公里。人口216.3万(1979)。扼波罗的海出北海通道,为中欧和北欧交通要冲。北部多森林,沿岸海滩有疗养所。土壤肥沃。南部农业发达,乳牛、肉牛养殖业著名,工业、渔业和旅游业都很重要。主要城市有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罗斯基勒和赫尔辛格等。
2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年,作为默恩塞尔海洋堡垒计划中众多堡垒的一个,皇家海军开始在英格兰开工建造怒涛堡垒。怒涛堡垒的底部是一艘驳船,驳船上的两座高塔将驳船与顶部的甲板相连,建筑物都坐落在甲板上。建造完毕后,驳船在被拖拽到萨福克郡外海面上的怒涛沙洲的指定区域之后被故意凿沉,以使之陷入沙洲的预定位置。因此,现在看到的怒涛塔在水面上的可见部分,其实只是整个建筑的上半部分而已。
二战期间,驻守在堡垒上的英国皇家海军官兵大约维持在150到300人的范围内。不过当战争结束后,所有的官兵都撤离了堡垒,怒涛堡垒被彻底废弃了。
1967年9月2日,前英国皇家海军上校派迪·罗伊·贝茨占领了这个无人堡垒,并且根据他自己对于国际法的解释,声称对怒涛塔行使主权。
1968年,一艘英国海军的巡逻船只进入了西兰公国,罗伊和儿子迈克尔·贝茨向他们鸣枪示警,并向巡逻船只投掷燃烧瓶,结果被英国法庭传令受审。关于当时船只上人员前来的目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们是来试图驱逐居住在堡垒上的贝茨等人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他们只是为了修理附近的导航浮标。最后,于1968年11月25日,法庭宣布由于事件发生地处在英国领海之外,他们对此事件无权干预。
1978年,贝茨任命的西兰公国“首相”亚历山大·G·阿亨巴赫教授乘贝茨不在西兰之机,与其他几名荷兰公民策动了一起“武装政变”,“强制接管”了怒涛塔,并俘虏了罗伊的儿子迈克尔。
罗伊·贝茨闻讯后招募了一批雇佣兵,在一次成功的直升机机降突击之后,他重新夺回了堡垒的控制权。他俘虏了入侵者,并声称他们是“战犯”。参与政变的荷兰公民在“战争”结束之后被遣送回国。不过前公国“首相”,德国公民阿亨巴赫教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他持有西兰公国护照,他被指控叛国罪,并被拘押了起来。之后,荷兰和德国政府都曾向英国政府提出要求,要求英国政府设法推动释放阿亨巴赫。但是英国政府援引1968年的判例,宣称西兰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他们无权干预此事。
于是,德国政府决定派遣一名外交官前往怒涛塔,直接与贝茨磋商阿亨巴赫的释放问题。在几周的谈判之后,贝茨的态度明显温和了许多。后来,他还宣称德国外交官对西兰的访问,标志着德国政府对西兰公国的“事实上的”承认。(尽管德国政府始终没有承认他的这一说法。)
在被遣送回国之后,阿亨巴赫教授在德国组织了一个流亡政府,为了与罗伊·贝茨针锋相对,他自封“枢密院院长。当1989年,阿亨巴赫教授因健康原因辞职之后,原流亡政府“经济合作大臣”约翰内斯·塞格尔接管了叛乱政府的控制权,并自封“首相兼枢密院院长。之后,塞格尔继续宣称,他才是西兰的正统统治者。
西兰还宣称怒涛塔周围半径12海里的水域都是该国的领海,该国还至少一次在这一领海范围内抵抗过外国的侵犯。在1990年的事件中,英国皇家海军辅助船“黄金眼号”就遇到过西兰方面的火力反击。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家注册在西班牙的公司一直在大量制造和出售西兰公国的护照(买家大多是东欧人)。这家公司据信与塞格尔的流亡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着合作。虽然贝茨家族并不承认这些护照的“合法性”,但是买家还是趋之若鹜 。这些护照中的不少甚至牵涉进了一些国际上的著名犯罪案件,例如詹尼·范思哲谋杀案。由于这些护照的流通量相当庞大(估计在150,000张左右),在1997年,贝茨家族宣布所有西兰公国护照均为无效,包括他们自己在之前30年所发行的西兰公国护照。
3对外交流
英国政府对架设在西兰的服务器的通信和命令记录都加以了严格的监控。由于西兰公国的“国家”地位未得到ICANN的承认,并且它也不具备英国政府认可的通讯许可证,因此西兰只能通过卫星传输将信息传送至认可这些信息的国家进行中转,当然这种方法速度相对较慢。当通过建设私人电台使用未经英国政府认可的波段发送消息的尝试失败后,西兰现在已经架设了一条连接英国本岛的微波传送线路,尽管这也未经英国政府的批准。西兰公国在海上建设未经英国批准的船舶航标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同时飞往怒涛塔的不定期航班(直升机)也宣告暂停。西兰公国的所有信件和包裹都通过英国邮政部门被寄往英国本岛的一个指定地址。怒涛塔所在的海域属于英国属地,因此“西兰公国公民”在这片海区的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4法律地位
西兰宣称西兰公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之所以得以合法建立,基于如下的两个基础:
当派迪·罗伊·贝茨在1967年占领怒涛塔时,怒涛塔位于国际公海水域范围内,并不属于英国或任何其他第三国的管辖范围内。在这个基础上,西兰拥有“法理上的”合法性。英国政府与另一第三国政府——即德国政府——的交涉过程中,双方已经“在事实上承认了西兰。在这个基础上,西兰拥有“事实上的”合法性。
《蒙得维的亚关于国家权利与责任公约》详细规定了在国际法中,一个“国家”是否合法的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包括:有确定的领土、有常住的人口、有一个政府以及与其它的主权国家有外交关系。以上四条标准是建立一个主权国家的必要条件。虽然以上的四个条件都没有固定的解释标准,但是,这些标准自身的一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西兰之所以合法的理由之一。
关于西兰公国是否是一个合法国家的法律争论,还集中在国家的构成学说上。其中的一个观点认为,以上标准中,是否为其他国家所承认都比其他几点重要得多。这一点在国际法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却始终没有被完全承认。由于现在尚未有任何国家承认西兰公国的存在,因此基于以上标准,西兰公国还不能成为一个国家。
在国家的构成学说中,“对存在的承认”与“外交承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举例来说,尽管英国政府在外交上不承认利比亚,但是国际社会对利比亚的承认确是公认没有疑义的。而英国政府也会在必要的时候要采取特殊措施保护在该国的侨民,同时它也不承认任何其他国家对利比亚的领土拥有主权。
西兰王室宣称对怒涛塔周边地区拥有主权根据前述的在英国法庭在1968年的判例,英国已经将她的领海范围延伸到了12海里(约合22公里)。这样一来,根据1958年之后的国际法,英国便可以在以上区域行使其合法权利。这一判例以及此后的判例,也已经明确地对此进行了说明,并且解释了人工岛的法律地位。不过,事实上怒涛塔只是一艘沉船,并不适用于以上的裁决。
根据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没有任何过渡法承认由某个邻近国家建造的建筑物,其国际法意义上的存在地位并不被承认。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工岛屿既不能在建造完后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存在,也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土,或者是作为计算某国的专属经济区或领海的延伸基点。不过,由于怒涛塔不是一个人工岛,而是一艘沉船,所以这些条款并不能适用,因此作为物主的英国政府(因为英国政府是其建造者,且拥有怒涛塔下大陆架的主权)有必要将它拆除。
虽然英国政府曾多次重申对怒涛塔的主权,不过看起来,这似乎只是英国政府为了在不被迫的情况下,克制有关的评论和武力行动的表现。根据在30年的保密期过后公开的英国政府文件,英国政府曾制订计划,试图动用武力夺回堡垒的控制权。不过最后首相出于避免人员伤亡以及法律和国际关系上可能带来的麻烦的考虑,并没有批准这一计划。
5类似国家
瓦尔加兰王国
埃尔加兰-瓦尔加兰王国,是瑞典艺术家雷夫·埃尔格伦(Leif Elggren)和卡尔·迈克尔·凡豪斯沃尔夫(Carl Michael von Hausswolff)在1992年构想并实施的建国计划,该国物质领土涵盖地球上所有国家之间的边境区域,所有国家领海外的海域并涵盖所有心理感知领土,数字领土。
尼马克共和国
英国艺术家亚历克斯·哈特利计划在一个因全球变暖而形成的北极小岛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共和国”。据报道,哈特利在接受挪威电台采访时说:“在2004年9月20日晚上6点10分,我发现了这个新的岛屿。”小岛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以北的北纬79度,它是覆盖着它的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因此在地图上没有标明。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川融化,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附近出现了许多新的“小岛屿”,包括哈特利“发现”的这座小岛。
哈特利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条约》中发现了一个法律漏洞,于是他竟然宣布对这座尚未命名的小岛拥有主权。他先是自作主张地将这座小岛命名为“尼马克”(Nymark:新土地之意),然后又向斯瓦尔巴群岛州长玻尔·塞夫兰发出申请,要求斯瓦尔巴群岛政府认可他的“尼马克”岛主人的身份。哈特利还和挪威北极协会取得了联系,要求该协会承认他和该岛的关系。
斯瓦尔巴群岛州长玻尔·塞夫兰认为这件事相当奇特,他非常重视,向哈特利许诺斯瓦尔巴群岛政府一定会尽快给予一个回复。
威斯塔克迪卡
2001年8月,美国一个名叫特拉维斯(Travis)的青年在“研究”世界上归属模糊的地方时发现,南极洲的马利伯德地可能是这个洲唯一没有被任何国家宣布占有的地方。他 找来《南极条约》,认为条约虽然禁止政府再向南极洲大陆提出新的主权要求,但并没有阻止个人行为。于是,他下决心要对这一区域提出主权要求。他向9个国家的极地管理局发出信件,“正式”提出主权要求,并任命自己为“亚该亚人领土”的“总领事”。那些国家自然没有把他的声明当回事,但在特拉维斯看来,这表示他们对此没有异议。2004年6月,他将“国家”改名为“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封自己为“特拉维斯大公”,该国有自己的国旗、国歌他们有自己的官方语言——英语他们甚至还有首都——彼得一世岛(Peter I Island)。尽管挪威也对彼得一世岛提出了主权要求,但威斯塔克迪卡称“两国”正在进行双边谈判,争取使其成为特别行政区域。
塞波加大公国
塞波加是一个位于意大利西北部利古利亚的花华利碧山的小城镇,亦是半宣布的公国。全称塞波加大公国(La Principaute de Seborga),它可以说是“欧洲最小的国家”。该国是一个小村庄但五脏俱全,该国拥有自己的宪法、货币和军队。
国家元首是塞波加君主即大公/女大公。邻近的边境是独立自主的摩纳哥公国。现任国家元首,乔治一世大公(Prince GiorgioI),现年71岁,本名西格诺·卡波恩。
在1963年,27岁的嬉皮青年西格诺·卡波恩在查阅村里老神父写的村史后,发现村子起源于公元954年,在1079年到1729之间曾是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一个公国。然而当1861年萨沃伊家族统一意大利后,塞波加公国并没有列在当时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资产清单上。因此卡波恩宣称,它从来就不曾是现代意大利的一部分!卡波恩提出这一惊人观点后,立即得到塞波加大村民的一致拥护。众村民决定“复兴公国”,并选举他成为“塞波加大公国”的大公——乔治一世大公。
埃洛王国
二战末期的1944年,一群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师生为躲避战火,来到了丹麦东海岸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虽然只有0.015平方公里,但却成了战争中的世外桃源。远离战火硝烟的师生们索性宣布该岛独立,这个小岛就是埃洛岛。
从高空俯视,埃洛岛是一个规则的三角形,每边大概都是400米长。当师生们登上埃洛岛时,岛上惟一的“居民”是鸟,他们与鸟为伴生活了一段时间,直到局势平静才回到哥本哈根。二战结束后,原先曾在埃洛岛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们约定,每年总要抽出一周时间来埃洛岛“忆苦思甜”。到目前为止,“埃洛王国”的“王位”已经传递了六位“国王”,第六位国王“利奥二世”2003年2月22日“登基”。
“埃洛王国”发行过自己的邮票,还设定了独特的“埃洛标准时间”,与丹麦时区相差12分钟。近年来,“埃洛王国”已成了众多学生周末度假的场所,特别在夏天,更是丹麦中学生夏令营的首选目的地。
米咯斯西亚
“米咯斯西亚共和国”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代顿,成立于1977年,面积5.8公顷,人口总共才4人。
1977年5月26日,詹姆斯·施皮尔曼自封为“詹姆斯一世国王”,并任命凯文·鲍格为首相。由于该“共和国”长达22年不为人知,1999年9月3日,“米咯斯西亚共和国”进行了“改革”,宣布废除君主制,由前首相凯文·鲍格出任总统。一年后,该“国”举办了第一届“微型国家”国际奥运会,以与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相呼应,2001年又举办了第一届“微型国家”国际博览会。
“米咯斯西亚共和国”看起来是一个“共和国”,但事实上却实行独裁统治,所有权力都掌握在“总统”鲍格手中,包括“外交事务”和“国家网站”。鲍格表示,“米咯斯西亚共和国”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国际上的承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