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不同时期鉴定方法不同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不同时期鉴定方法不同,第1张

 导语:明代瓷器是作为远古瓷器的一个时期,大家都知道。时代越久远保存在世间的真品就越稀少。明代离我们现代的距离算是接近点的,所以保存在世间的真正的瓷器会比较的多。但是当时在明代时期,仿制品也比较的多。所以当我们看到有明代特征的瓷器一定要鉴定一下真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明代瓷器鉴定的方法。

对洪武时期瓷器的鉴定

1.由于在元代和明代瓷器的砂底有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到露胎的地方有火石红斑存在。从明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清代乾隆时期以后才彻底的消失。

2.釉面一般是青白的颜色,色泽方面也比较的淡雅。

3.明清朝代瓷器上面绘制的龙纹图腾没有元代的那么凶神恶煞,比较多的是五爪龙。

4.明代瓷器上面的纹饰,在早期都比较的豪放简练,形象也生动。但官窑瓷器就大不相同了,瓷器上面的纹饰比较的精细复杂清秀,带有一定的元代的风格。

对永乐时期瓷器的鉴定

1.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永乐时期的有明显的特征,有甜白釉和鲜红釉占有比恩较重要的地位,是明清两朝显著地典型特征。

2.永乐时期的胎体相比之前轻重比较的合适,瓷器的底面是白沙底,制作是比较的细腻精湛。

3.瓷器上面的釉面较为厚,显得十分的莹润,它的口和底以及边角大多都是黄色或者是白色。

对宣德时期瓷器的鉴定

1.到了宣德时期,瓷器的胎土都是比较的细致,调的釉质也比较均匀,胎质制作细腻精致,砂底属于细的,器形是各种各样。

2.宣德时期瓷器上面的纹饰不像永乐时期那么的细致,改为笔法比较的有劲道,纹饰不仅比较的粗重,而且也比较的豪放。

3.宣德时期的瓷器都带有年款,多为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的,年款部位不固定。

对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

1.成化时期的瓷器造型方面和之前大不相同,瓷器比较的玲珑剔透,小件品瓷器很多

2.胎体变得更加的轻,在光的下面呈现肉红色或者是牙白色,显得晶莹洁净。

3.瓷器比较的幽静淡雅,杏花颜色比之前要淡

4.瓷器上面的纹饰线条很细,一般选用双线勾勒,填色淡雅,且不分阴阳。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明代瓷器的鉴定方法了,喜欢就直接收藏吧。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1、失怙孝母

陈献章是广东新会都会村人,少年时随祖父迁居白沙乡的小庐山下,故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陈献章出生于小康之家。祖父名永盛,号渭川,“不省世事,好读老氏书,”父亲名琮,号乐芸居士,善吟诗作赋,喜过隐居生活,27岁便英年早逝。

母亲林氏,24岁丧夫,生下遗腹子陈献章后,抚育孤儿,操持家事,终生守节。献章幼时,体弱多病,自称“无岁不病,至于九岁,以乳代哺”,特殊的家庭环境,使陈献章对母亲特别孝顺。

天下母子之爱虽一,未有如臣母忧臣之至、念臣之深也。”“臣母之忧臣日甚,愈忧愈病,愈病愈忧,忧病相仍,理难长久。臣又以病躯忧老母,年未暮而气已衰,心有为而力不逮,虽欲效分寸于旦夕,岂复有所措哉!”(《乞终养疏》)

2、早年苦学

陈献章年少警敏,读书一览成诵,而且勤奋好学,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来,虽然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但陈献章对于追求学问却始终锲而不舍。

27岁那年,他闻说抚州临川郡地方,有位著名学者康斋先生(原名吴与弼),学识造诣很高深,读透了朱熹编辑的《伊洛洲源录》之后,还精究宋、明理学的源流,明圣人之道,复孔、孟之传。陈白沙为了拜访名师,不怕长途跋涉,越庚岭,过梅关,抵达赣州(今江西省)。

从此,陈白沙一心隐居,专心读书,足不出户。为了减少对他的干扰,家人就在墙壁凿了个洞,饮食衣服,均由此洞递进。

白沙村面临蓬江,后枕小庐山,村前村后,青葵筱竹,随风摇曳,风光旖旎。村外有条天沙河,河里有不少晶莹雪白的沙,白沙村因此而得名。

陈献章隐居春阳台苦读经典著作,探讨先人哲理,寒来暑往,秋去春来,正是:野鸟飞窗静,春归蝶未知;蝉鸣风入夏,冬日月影斜。不经不觉,整整度过了十个年头。

3、设馆教学

陈献章经过十年苦学,静坐冥思,舍繁取约,把握心与理吻合的关键,学问与修养,获得飞跃的进步。 1465年(明成化元年)的春天,陈献章决定在春阳台设馆教学。这消息一传开,近者乡村,远者邻邑,学生慕名而来,其门如市,白沙村顿时热闹起来。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

开学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勤恳用功,但亦有个别沾染了酒色、浪荡和懒惰的,陈献章就编了《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等几首诗歌给学生诵读,作为座右铭。诸弟子,听训诲:日就月将莫懒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 贴向座右为警诫。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以自然之学为本,其诗的格调清高,淡逸潇洒,悠然自得,有陶渊明、邵康节、周濂溪、程明道的涵理深邃的风范。虽匹夫匹妇,胸中已有全经,此风雅之渊源也。”陈白沙好以诗论道,蔚为诗教,此其诗学之最大特色。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终评谓“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唐张九龄)诗,以道为诗,自白沙始”。陈白沙的诗句,多涵哲理,后世学者为研究陈白沙的理学思想,多从其诗作的一鳞半爪中探索出来。

4、入仕求退

1466年,陈献章接到顺德县钱溥一封信,规劝他趁新任皇帝复礼施教,整顿朝纲,考取功名,为社稷效力。于是决定再上京师,复游太学。时年陈献章38岁。

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是祭酒邢让。他原来同陈献章一起参加1448年(戊辰)科考,陈白沙考得副榜(等于备取生),邢让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修撰皇帝的实录,刚刚升为国子监祭酒。邢让有意考试陈献章的学问,让他作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

诗成之后,朝中一班有志学问的文臣学士,赞叹不已,争相传诵。邢让称赞陈献章为真儒复出,遂向吏部尚书卫翱推荐陈献章到部里当司吏。后来,陈献章果然接到任职的官谕,但却是吏部衙门当个日捧案牍、抄缮校核、封发递送的低级小吏。

最后,写了一份《乞终养疏》给宪宗皇帝,请求批准他回家侍奉年老久病的母亲。皇帝被《乞终养疏》那篇文章感动了,觉得陈献章不但学问好,而且孝义堪嘉,准许他回归养母,还封赠他一个“翰林院检讨”的官衔。陈献章一生安贫乐道。“二五八日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

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浅白的诗文,表露了一代学人的心迹。由于多次科举不第,与仕途缘悭分浅,他的后人也很少出现大人物。“陈白沙是一个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他的后人也多选择务农,而没有走上科举功名之路。”

5、著学育人

陈献章返回新会,与老母妻儿及兄长献文共叙天伦之乐。从此,陈献章一心研究哲理,重振教坛。这时候,陈献章的名声远播,四方学者都纷纷前来要求执弟子之礼,入学受教。陈献章设教十余年,不少学生得益于他的教诲,成为朝廷的栋梁柱石,“岭南学派”亦于此形成。

陈献章一生清贫,都御史邓廷缵曾令番禺县每月送米一石,他坚辞不受,说自己“有田二顷,耕之足矣”。又有按察使花巨金买园林豪宅送他,他亦委婉回绝。以后,陈献章就一直隐居,侍奉老母,继续致力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

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其它弟子有林光、张诩、贺钦、邹智、陈茂烈、何维柏、叶梦熊、陈吾德、李承箕、林缉熙、张廷实、容一之、罗服周、潘汉、叶宏、谢佑、林廷瓛等。

陈献章提出了著名的“贵疑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陈献章虽然是大学问家,却擅长“诗教”,时与弟子吟诗唱和。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平实动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796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6
下一篇2023-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