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根据调查只有约25%的虚拟
服务器处理性能能够被部署虚拟化项目的
企业所充分利用。几乎有超过半数的客户面临此类状况。事实上,
利用率数字应该更高,也就是说应达到55%至60%的水平,这样才能使虚拟化应用的运行真正带来经济效益。这种实际效率与预期效率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虚拟化管理思路。他们往往更乐于添置新的虚拟服务器,而非在现有的虚拟服务器上配置更多工作负荷。而这种做法,Cappuccio说,会造成经济层面上的巨大浪费。原因何在?因为一套物理服务器即使只有25%的处理能力在发挥作用,其能源消耗率仍然会达到其额定运转功率的80%。如果我们将其处理能力的利用率提高一倍,达到前面所说的55%至60%,其所带来的能源消耗提升相对而言却微不足道——大约达到额定运转功率的85%。这意味0.10.N着企业在处理能力方面收获颇丰,付出的能源消耗成本则只有一小部分。而且提升执行效率的做法,正是当初我们热衷于引入虚拟化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别执著于你的服务器到底有多少资源被用于虚拟化,相反,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资源的利用率方面。许多企业乐于宣称其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资源虚拟化比例已达到70%或80%,但当谈及其服务器的实际平均运转水平时,得到的结论仍然可谓惨不忍睹——只有约25%至30%。这意味着,系统整体的虚拟化纵然做得再好,事实上多数企业仍然在浪费资源。要让你的每千瓦能源都物有所值,将自己设备的计算利用率提高到55%至60%才是正道。上述情况作为常见而典型的反面教材,广泛存在于各大沉醉于自身虚拟化方案的企业当中。也可以充分调动更多的服务器性能,与此同时,通过在少的物理服务器上运行更多的应用程序实体,我们可以节约自己数据中心的占地面积,这也是缩减开支的好办法。IT行业的历史顽疾正是原因之一。在过去,由于分布式计算是由规模相对较小的计算机实现的,而大多数数据中心管理员们往往不愿意使用这些性能较差的0.10.N设备而更偏好将真正的业务计算需求通过大型机实现。所以,当有客户要求将某个应用程序加入分布式系统当中时,管理员们的建议往往是添加额外的对应设备用于0.10.N专门处理。这就是一台计算机对应一个应用程序的不良风气成为主流模式的原因所在不过硬件利用率配置过高也会引发新的问题,在未引入虚拟化技术的企业中,管理员们往往会发现其物理服务器的实际利用率只有7%到0.10.N12%,Cappuccio根据调查结果提到。“这正是巩固资源管理体系的起点,因为显然我们必须找出能让这些计算机设备的运转更加高效的方法。0.10.N“如今的问题是我们发现处于虚拟环境下的计算机,其运行效率依然只有可怜的25%。这比起过去的确有些进步,但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得很远。通过切实发掘现有服务器的全部潜在性能,企业能够从长远角度节约大量投入,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提高利用率可以避免无谓的数据中心扩张方案,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各个角度帮助用户节省资金。在过去,企业总是让自己租下的大型机以90%的性能负荷不停运转,因为这类设备的使用成本实在不低,企业希望能尽量充分发挥它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你会做何决断呢?1、如果还没做过相关工作,马上对自己的虚拟服务器进行整编并列出清单。3、如果实际利用率很低,大家可以立即着手进行调查,例如有针对性地做出变更、将一部分虚拟化应用程序转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上以迅速提高运行效率等等。效率低下问题的症结所在,正是由于IT管理者们将多年来固有的使用习惯带入数据中心、硬件及应用程序的现代化管理之中。而这种落后的模式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但随着企业IT的演变及发展,我们能够探索新的途径并获取新的见解,进而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出乎预料之外的重大革新。只要时刻立足于IT行业的前沿、关注来自各方面的经验教训,这种变革之美就会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这个夏天,不要虚度——认真思考提高虚拟化利用率所能带来的好处吧:为企业节约资金、提高生产率、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并能够从自己的IT体系中发现更多有助于提高效率的真知灼见。
websocket原理是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完成一次握手,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创建持久性的连接,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很多网站为了实现推送技术,所用的技术都是轮询。轮询是在特定的的时间间隔(如每1秒),由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然后由服务器返回最新的数据给客户端的浏览器。这种传统的模式带来很明显的缺点,即浏览器需要不断的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然而HTTP请求可能包含较长的头部,其中真正有效的数据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显然这样会浪费很多的带宽等资源。
而比较新的技术去做轮询的效果是Comet。这种技术虽然可以双向通信,但依然需要反复发出请求。而且在Comet中,普遍采用的长链接,也会消耗服务器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HTML5定义了WebSocket协议,能更好的节省服务器资源和带宽,并且能够更实时地进行通讯。
扩展资料
优点:
1、较少的控制开销。在连接创建后,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交换数据时,用于协议控制的数据包头部相对较小。在不包含扩展的情况下,对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内容,此头部大小只有2至10字节(和数据包长度有关);对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内容,此头部还需要加上额外的4字节的掩码。相对于HTTP请求每次都要携带完整的头部,此项开销显著减少了。
2、更强的实时性。由于协议是全双工的,所以服务器可以随时主动给客户端下发数据。相对于HTTP请求需要等待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端才能响应,延迟明显更少;即使是和Comet等类似的长轮询比较,其也能在短时间内更多次地传递数据。
3、保持连接状态。与HTTP不同的是,Websocket需要先创建连接,这就使得其成为一种有状态的协议,之后通信时可以省略部分状态信息。而HTTP请求可能需要在每个请求都携带状态信息(如身份认证等)。
4、更好的二进制支持。Websocket定义了二进制帧,相对HTTP,可以更轻松地处理二进制内容。
可以支持扩展。Websocket定义了扩展,用户可以扩展协议、实现部分自定义的子协议。如部分浏览器支持压缩等。
5、更好的压缩效果。相对于HTTP压缩,Websocket在适当的扩展支持下,可以沿用之前内容的上下文,在传递类似的数据时,可以显著地提高压缩率。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