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环监控
实现对机房动力环境的集中监控管理,包括温湿度、漏水、供配电、UPS电源、精密空调、视频、门禁、新风等,实时呈现机房总体健康程度、设备运行状态,故障自动告警,机房安全运营得到有力支撑。
2、资产管理
深入切合实际控制需求,实现资产从购买、进出、上下架、变更、处置、转拨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机房资产的利用率、规范管理流程、杜绝浪费。
3、容量管理
实现机房可用性动态统计,包括空间U位可用性、用电量分布和机房承重分布情况统计,对于已用容量和可用容量进行精确统计和展现,更加有效的管理机房容量资源,让机房的各类资源的负荷更加均衡。
4、能耗管理
透视每一个机柜的总功耗情况,实时显示数据中心实时功率数值、PUE值,各项模块占比,以了解机房的能耗分布情况,实时掌握能源流向,改变能源的粗放式管理。
5、运维管理
实时响应,快速定位故障,提高运维效率,降低安全隐患,提升用户体验。所有运维对象、运维活动都以场景式立体化展现,运行状态、安全环境和报警信息等一切情况直观掌握
6、3D可视化
统一建模,以3D可视化方式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全方位管理与运营,所见即所得,形成了诸如3D操控、多场景管理、快速的设备检索、自动漫游与巡检等较多的系统功能,全面掌握数据中心的运行状况。也可百度查询
这里需要很好的平衡。良好的容量管理可以帮助消除某些“最后时刻”的临时应急式的盲目采购,或者超量采购。这两种情形都可以节约成本。比如,许多数据中心在其业务运作的时间内,一直都是以不高于20%的平均利用率(使用的容量)在运行(不包括系统类型的差别,但包括文档和打印服务器等)。当你只有几台服务器时,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太坏。而当你如许多企业的IT部门一样,拥有成千上万的服务器时,如此低的利用率就意味着巨额的浪费。容量管理主要论及下列的几个方面:
处理容量的购买成本相对于业务需求来说,是否合理以及处理容量是否以最有效的方式(成本Vs容量)被加以利用?
当前的处理容量是否足够满足客户当前以及未来的需求(供给Vs需求)?
现有的处理容量是否发挥了最大的效率(性能调整)?
额外的处理容量准确地讲应该在什么时候形成?
我们是否知道未来需要什么样的IT 容量以及何时需要这种容量?
为了实现其目标,容量管理需要与业务及IT战略流程保持密切的联系。因此,该流程既是反应性的(评价和改进),也是主动性的(分析和预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