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声乐课呢?

如何上好声乐课呢?,第1张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声乐课应该怎么上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上好声乐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上好声乐课呢?

一、抓住声乐课堂的教学特点

声乐是由人体发声器官发声产生的音乐形式,人体本身就是"乐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各器官之间的配合进行歌唱。声乐课堂教学即应当使学生认识到歌唱的基础和技巧,又应当体现出声乐教学的原则和特点,使声乐课成为既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又提高其艺术素养的工具。

声乐课堂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三是对于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声乐课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声乐没有兴趣,那么任凭老师怎么专业也不能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歌唱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想状态,只有在良好心理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声乐训练时才能投入感情,否则光靠歌唱技巧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在声乐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音乐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点,必须因材施教,对于教学内容作详尽的规划和安排。随后,需要通过高雅音乐的欣赏观摩,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和认知,在歌唱中获得自信。最后需要在课堂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照本宣科,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沉闷,要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家的视频,激发起学生深入了解的兴趣,在对音乐家的作品进行详解。

为了使声乐课上的交流更加方便,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时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当堂课的具体表现和情绪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者根据学生的发声方面的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训练,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完善学生演唱技巧的目的。与此同时,要注重的是课堂的合作性。声乐教学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将声乐的教学过程当成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声乐教师在上课时应当把握住教学信息传递的规律,使学生能够通过面对面的教学将知识技能和具体的发声技巧融合在一起,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发声系统。

另外,为了巩固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将课堂分为练声和演唱两部分。练声是声乐课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唤醒自身的发声器官,在稳定和母音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歌唱基本技巧的练习。学生在课堂开始的前半部分时间练习发声后可以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歌曲演唱中去。这种通过练声和演唱两部分组成的声乐课看似是一种重复,实际上是对声乐技巧的巩固和发展。学生在一次次的发声练习中和歌唱实践中,逐渐对自身声音的特点更加了解,便于其在未来的演唱中不断发展出自身的特色。

二、声乐课的教学的手段

要想上好一堂声乐课,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手段。首先是对学生心理的了解,教师要通过课堂状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状态。声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变化的过程。认知活动需要智力的运转为前提,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歌唱。教师在发现学生歌唱中错误或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纠正的尺度,不要过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水平和基础各不相同,如何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均衡发展是教师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基础,设定不同级别难度的声乐练习项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潜力。

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非语言手段。非语言手段指的是运用肢体语言、表情或手势等。这些非语言手段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提示学生打开口腔时,教师可以用张大嘴的动作进行,学生看到此动作无需语言就能明白教师的意思,形成条件反射,简化教学过程。

最后是简化教学语言。教师在上声乐课时既要保证教学的专业性,但同时又要尽量简化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对于教学理论,在运用了专业的语言介绍后,要用通俗的语言进行阐述。比如对于发声中非随意肌的介绍,教师可以将肌肉描述为一个整体,有些肌肉放松,会导致不该放松的肌肉也放松了。这种介绍方法比解释"非随意肌"这类理论性强的名词要有效得多。

三、 声乐课堂中的教学活动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声乐教学活动包括:理解活动、练习活动、模仿活动和时间活动等几个方面。理解活动是声乐训练的最初阶段,首先要对歌唱的内容加以理解。练习活动包括多种形式,有机械式的重复练习,也就交流性的操练。学生要针对发声、呼吸和共鸣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练习。模仿活动是声乐教学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模仿可以是音色、语调等技术性的模仿,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模仿。模仿是学生歌唱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模仿优秀的歌唱方法,再结合自身的习惯和特点,加以发挥创造,形成自我独立的歌唱特色。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已经完成前几项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将已有的发声和歌唱技巧应用到具体的歌唱中,在歌唱前要能够对歌曲的曲调、歌词等各方面的结构和风格进行分析。

四、总结

要想上好一堂声乐课,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声乐特点和教学方法。声乐课堂教学是心理、语言和理论实践共同结合的产物,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他们在声乐教学中最终能够学习并形成自我的演唱风格。

拓展:

声乐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白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简单,有规律的发声练习,理解在歌唱时高位置的状态!教学重点:

1、练气息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吸气不要吸太多,自然吸气。 2、练习“u”时,位置不能跨下去,眉心竖起,位置要高。

3、吹“嘟”时气息不能放了,气要吸到腰上面去,支持住。

教学难点:

气息运用自如、流畅,位置要高,注意横隔膜放松。

教学内容:

1、练声:

(1)呼吸练习:si与n结合

(2) 5 4 | 3 2|1 -?

Nu ( 注:声音要竖起来,位置要高)

(3) 12 34 |54 32|1 -l

嘟 (注:音要吹在嘴唇上,右腰着力,气要沉下来)

(4)12 34 |54 32|1 -l Mi ma

2、唱《摇篮曲》

教学过程:

1、练声四:

(1) 气息{缓呼缓吸,急吸急呼}注意气息的控制,四个短的“s”一个长的“s”

(2) 5 4 | 3 2|1 -| u

注:气息控制好,嘴巴竖起,位置要高,挂到头腔里去

(3)565 454|343 232|1 -|

u u u u

注:气息要稳住,不能到处跑,一样的要有高位置

(4)12 34 |54 32|1 -| 嘟

注:气要吸到腰上,用嘴唇来吹,后腰着力,打到上口盖去

(5)50 30 10|50 30 10?

Mi mi mi mi mi mi

注:跳音,后腰着力,横隔膜跳起,打到一个点上。

声乐课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1、学习并了解歌唱者“乐器”发声原理、歌唱发声的器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歌唱“乐器”的有关器官在歌唱时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理解各发声器官的生理位置与功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歌唱者的“乐器”知识

1、原理:综合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原理。

2、内容:人体作为歌唱发声的器官有如下三个方面:

呼吸器官(动力)

发声器官(振动体)

共鸣器官(共鸣器)

人体作为歌唱的“乐器”它的动力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息形成,气息通过喉头的声带,使声带受到振动发声,声带是振动体。声带的振动引起咽喉腔及其它腔体的共振,扩大并美化声音,这些腔体是共鸣器。除此之外,作为歌唱的“乐器”还有一个使声音变成语言的器官:吐字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口在生理上实属消化器官,但在歌唱时因口鼻同时吸气,故在此列入呼吸器官)、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廓、隔肌、腹肌、肋间肌组成。口、鼻、气管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储存气息的总机关。人体有左右两肺,几乎占据整个胸腔, 但其本身没有活动能力,不能独立进行呼吸,必须依靠呼吸肌肉群将胸腔扩大和收缩,才能形成呼吸运动。隔肌位于胸腔下部 ,它把胸腔和腹腔分割开来,形似一个扣着的碗,吸气时隔肌下沉,呼气时隔肌中心上升。呼吸时,吸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向外扩展,隔肌中心下沉,胸腔扩大吸入气息,呼吸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缩呼出气息。呼吸在歌唱中不仅是发音的动力,也是声波传导至各共鸣体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术至关重要,对形成歌唱发声质量的优劣起决定作用。

发声器官:

(1)发声器官在喉头,内部有两片对称而有弹性的韧带,称为声带。声带在不发声时,是分开的,呈三角形的空间,称为声门,气息经过声门,激起振动,声带就闭和挡气,发出声音。

(2)喉头的构成。喉头位于颈椎四、五、六节的前面,在舌根和气管之间,上连舌骨,下接气管有五块较大的软骨构成。它们是:

(a)会厌软骨----- 位于喉头的.上端,其形状扁平如叶状,下端与甲状软骨相连,能使喉咽部成共 鸣管,上部游离。在歌唱时,它的张度和卷曲程度对歌声起重要作用。

(b)甲状软骨-----是咽部最大的一块软骨,由左右对称的两片四边形软骨板合成两板的前缘合成一个尖角。它在男性的颈部向前隆起突出,称为喉结,女性的软平,因此喉结不明显。

(c)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它下接气管,前部细窄,后部宽大,对支持喉腔起重要作用。

(d)勺状软骨-----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后上部,也是一对对称的软骨,其滑动旋转能使声带张开、闭合。

(e)舌骨-----它虽不属喉头的软骨,但与歌唱有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活动状态能影响歌声的质量。

总之。声带的活动和变化,是由喉腔内软骨和肌肉的动作来调节的,这些调节动作无法直观,也很难感觉。所以对发声器官的训练,必须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持喉腔的稳定、放松、打开,使喉腔内各个软骨和肌肉协调自如地工作。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头腔(鼻窦、蝶窦等),歌唱时依靠这些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扩大和美化歌声。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需要经过共鸣腔体的扩大、润色、美化。人体的共鸣腔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在声乐术语中,总称为三类共鸣,即处于硬腭以上的(含鼻腔、头腔)为头腔共鸣;喉头以下的为胸腔共鸣;中间部分(含口腔、咽腔)为口腔共鸣。由于口胸内部以及咽腔、喉咽腔、鼻烟腔周围的肌肉,可根据其活动情况改变形状,容积大小也随之变化,故称为“可调节的共鸣腔”。而胸腔、气管、鼻腔及头部各腔体均有其固定腔体,不可随意改变,因此又称为“不可调节的共鸣腔”。总之,美好的声音不是单一腔体的共鸣,而是三组腔体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鸣。只是随着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组共鸣腔体混合共鸣的比例是不同的。

吐字器官:人的歌唱乐器与其它乐器最大的差异在于人声具备第四器官------吐字器官(也称语言器官),包括唇、齿、舌、牙、腭(软腭、硬腭)等。它们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人的声音通过它们的变化产生元音和子音,形成语言,同时也起调节共鸣腔体的作用。上述四器官,在歌唱时,要同时参与活动,并且协调一致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既要协调一致,又要互不干扰、独立自主地发挥本能,否则会影响“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

二、发声训练:

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

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三 、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发声训练作出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增强学习声乐的兴趣。

四、作业:

课后借阅或查阅相关声乐书籍,强化提高学生对歌唱“乐器”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创之音声乐课堂很好。可以有效的教育学生的声乐水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江西创之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26日,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廖鑫,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360108210062355。

一、问题与现象

多年来,意大利语音教学一直贯穿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它有两种教学方式,一是声乐教师独立授课(一对一),二是集体授课(选修课或必修课)。独立授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或演唱意大利声乐作品的同时,对其演唱作品的语音发音准确性进行纠正。这种授课的优点是就事论事“一针见血”,缺点是不但缺乏系统性,学习效果还受制于老师的语音能力。可想而知:一位经过正规学习意大利语的歌剧歌唱演员或声乐教师,与不会意大利语音的教师所培养的学生,在意大利语的语言能力、标准发音、实际应用上,一定存在极大的差异。由于许多高校缺乏专门的意大利语音教师,致使“集体教学”也成了一纸空文。因而也很难在意大利语的学习中提出明确规定、具体要求、规范操作、统一标准和专题学术研究了。当前,声乐教师大都根据个人的感受教意大利语,形成了学生的学习可多可少、技能可深可浅,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由此,对高等音乐教育的社会形象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为此,笔者主持了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意大利语在广东高校声乐教学中新的实践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1Y25),对广东省星海音乐学院、深圳大学等16所高校①的声乐教学中意大利语音教学现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广东省各高校音乐学专业开设的意大利语课程大都不够规范,特别是师范类基本不开课;教师和教材等都存在不同问题,其状况归纳如下:

1 课程设置不统一

在本文调查的16所设有音乐学专业的高校中,仅有一半的学校开设有意大利语音课,其中7所为必修课,1所为选修课,有的学校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或者是教育形势发展所迫,有的是尝试开设了意大利语语音课(集体选修或必修课)。但是,有一半的学校没有开设这一课程,至今仍是空白,更谈不上教学大纲,学生大都在声乐课堂上跟随教师学习或拼读意大利语。

2 教学要求不统一

从已开设意大利语音课的8所学校看,仅有2所学校有专职教师,其他均为兼职教师。任课教师的职责不同,自然在教学要求上存在差异。如果授课教师是意大利语专业毕业,授课能力强,学生则受益较大;而授课教师从未接受过规范、系统的意大利语学习,更没有出国学习的经历,只是凭借唱过的作品进行拼读教学,对意大利语语音特点和发音规则没有过多的研究等,在教学和舞台艺术实践中就常常会出现发音不规范的现象。

3 学习效果不统一

课程设置的不统一,任课教师资质的差异,必然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差。那些学习意大利语音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能体现自身的学习价值,而且还反映出高校声乐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高水准。反之,有些学生毕业后却不能胜任工作,也折射出高校意大利语音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如今随着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社会音乐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人民群众艺术欣赏品位的不断提高,对外国声乐艺术的了解和研究也普遍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策,给艺术教育、文化工作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空间。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学,应当重视意大利语音教学,规范课程设置、教学标准、教材选用等工作,提高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改进与提高

为提高国内高校声乐教学中对掌握意大利语语音发音的教学实践,有必要对目前高校(以高师为主)声乐教学已实施的意大利语教学进行规范和总结,并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梳理和展开专项研究,以适应21世纪高等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发展的要求。笔者200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留学意大利(出国前在北京语言大学出国培训部进行为期一年的意大利语学习),重新学习意大利语音的发音特点和发音规则,了解和掌握了其发音难点和要点,归国后按学院教学计划分别对本科生(大一)和艺术硕士研究生(研一)开设了《意大利语音与歌唱》课程。本人通过教学实践,深感有必要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大利语音教学予以重视和改进。

1 教师技能规范化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日益增强,高师声乐教师需要请进来送出去,或定期参加意大利语大师班的培训,规范意大利语语音发音和歌唱,提高教师对意语掌握的能力。教师的授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教师没有掌握意大利语音的发音方法、发音特点和发音规则,必然给学生传人错误的信息。如清辅音“‘c’、‘p’和‘t’与元音相拼时,发不送气清音”②,有的教师却发成了送气音,把“cu”、“pa”、“tu”读成了汉语的“哭”、“趴”、“秃”。还有些教师不知道当“‘c’、‘g’、‘gl'、‘sc’之后出现元音字母“i”后面又紧跟另一个元音字母,重音又不落在‘i’上时,‘i’为哑音,它的作用只是使‘g’和‘c’发舌面音”③,但教师却要求学生把哑音“i”凸显出来,把“Gia”发成“加”,把“seia”发成“夏”,把“SCiO”发成“笑”④等。如歌曲《让我痛哭吧》(Laseia ch'ipianga),指导学生把“Lascia”唱成汉语的“拉—虾—”,听后令人哭笑不得。再者个别教师担心学生在歌唱时气息不够用,任意让学生在一个单词中间换气,严重违背了意大利语的发音规则。如咏叹调《主人,听我说》(Signore,aseolta),为了展示学生的歌唱能力,在高音上延长时值,把最后一个词“pieta”,唱成“pie ta”,这就如同说话时在“我们”、“今天”中间换气一样,显然破坏了它的完整性。至于开口元音和闭口元音的发音规律更是知之甚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804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