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

上海理工,第1张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从事材料领域研究和材料的本科、研究生各级人才的培养,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已经形成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加工、模具与成型等极具特色的学科专业方向。本科教学全面实施学分制、选课制和导师制。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牢固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精通一门外国语;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能运用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学院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材料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宗旨,高度重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作为上海市新材料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上海市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等,与宝钢、上海华谊集团、上汽集团等大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学院还与美、德、英、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企业和研究院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为探索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学院师资队伍优良,队伍结构合理,包括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在内的专任教师30多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90%,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教师超过40%,正教授10人,其中博导6人。学院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实验研究中心,拥有ICP、DSC、高温原位HRSEM、、高温原位XRD、RAMAN、激光粒度仪、GPC、CHN、DMA、孔径与比表面测定仪、激光闪光导热率测定仪、高温石墨炉、真空热压炉、PECVD、磁控溅射仪等仪器设备。近年来学科成员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三十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十多项。

1、衣服

纳米材料由于体积小等物理特征,能够在布料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厚度极薄的、间隙极小的“雾状”保护层,使得衣服具有隔绝油滴、尘埃、污渍、细菌等的功能,起到了防护作用。

同时,运用了纳米技术的衣服布料,其材质非常薄,几乎不会改变原布料的颜色、舒适度、透气性等物理性质。此外,在纺织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起到除味杀菌的作用;在化纤制品中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可以消除衣服的静电现象。

2、住所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可使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提高十倍左右,另外纳米薄层具有防护作用,可以将常温下大于100nm的水滴、油滴等污渍挡隔在外,具有保护墙壁的功能。

玻璃和瓷砖涂上了纳米薄层之后,其表面不会附着灰尘、水滴、油滴等污渍,这样就不用经常擦洗玻璃和瓷砖了。除此之外,含有纳米微粒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

3、出行

大多数的交通工具都离不开发动机,如汽车、轮船、飞机等。纳米材料改变人们的出行,主要表现在纳米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和改进交通工具的性能指标。

4、雨衣

纳米雨衣伞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伞收伞有三折伞和直杆伞的收伞形态。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可以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

扩展资料

纳米技术的诞生:

70年代,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科技的构想。

1974年,科学家谷口纪男(Norio Taniguchi)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

1981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对纳米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1990年,IBM公司阿尔马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地对单个的原子进行了重排,纳米技术取得一项关键突破。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当生活遇见纳米科技 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百度百科-纳米技术

超大生物大分子。冷冻电镜,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Cryo-SEM),冷冻电镜是原位在超大生物大分子,可实现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及对电子束敏感的样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样品经过超低温冷冻、断裂、镀膜制样(喷金/喷碳)等处理后,通过冷冻传输系统放入电镜内的冷台(温度可至-185℃)即可进行观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84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5
下一篇2023-03-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