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告诉我回火马氏体与回火托氏体的组织上是怎样区分的吗?最好有图片

能告诉我回火马氏体与回火托氏体的组织上是怎样区分的吗?最好有图片,第1张

首先要了解下这两种物质的本质。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这里我们仅仅讨论下铁基材料。就铁基合金而言,是过冷奥氏体发生无扩散的共格切变型相转变即马氏体转变所形成的产物。铁基合金中常见的马氏体,就其本质而言,是碳和(或)合金元素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就铁-碳二元合金而言,是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针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在低碳钢中呈现板条状的形态,在含碳量较高的时候呈现针状。

托氏体的本质:是珠光体的一种。也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珠光体要细的多。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区分片层,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当析出量比较多的时候,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辩其中的片层。

图一:马氏体+托氏体

弄清了马氏体和托氏体的形态后就再弄清回火马氏体和回火托氏体形态。

前面所说的马氏体也可以称之为淬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比淬火马氏体易受腐蚀,在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片状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片状α相内分布着薄片状ε碳化物,两者保持共格联系。低碳板条状马氏体低温回火后,只是碳原子的偏聚,与淬火马氏体没有明显的差别。回火马氏体保留了原马氏体形态特征。针状马氏体回火析出了极细的碳化物,容易受到侵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低温回火后马氏体针变黑,而残余奥氏体不变仍呈白亮色。

回火屈氏体。是中温回火组织(350-500℃)。回火屈氏体是铁素体与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极细混合物。铁素体基体基本上保持了原马氏体的形态(条状或针状),第二相渗碳体则析出在其中,呈极细颗粒状,用光学显微镜极难分辩。

图二:500X(回火托氏体)

有了以上的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辨别回火马氏体和回火托氏体了。

不同的金相,不同位置拍摄的金相图片可能不一样。拿图一来说吧,这个金相里面包含了马氏体和托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你是可以清晰的看到马氏体的形态呈现板条状或者针状,而回火托氏体就是黑色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片层状的结构。如果回火托氏体很多的话就是黑乎乎的一团了。

而图二拍摄的就是整个是回火托氏体的一张照片了,这里回火托氏体是白亮的淬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马氏体析出弥漫状的小颗粒碳化物,而使基体容易浸蚀变黑。这里看到的白色的极细小亮点就是粒状的渗碳体颗粒了。黑色的物质就是回火托氏体了,剩下的白色区域就是基体了。

另外在实际研究中结合金相和显微硬度的方法来区分,因为这两种物质的硬度不一样。打一下显微硬度就可以区分了。

说道精度,就不得不提在材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表征。

要想研究一种材料性能,握在手里把玩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你拿出放大镜离近了看,也只能看到表面的一些坑坑洼洼,而为了知晓一种材料的显微结构,科学家至少要下到微米级(放大千倍),如果要获得更深入的信息,甚至要下到纳米级(放大万倍)。如今,材料表征已经可以进行到原子级别的研究,那就是原子探针(atom

probe)技术,可以算是材料表征领域王冠上最闪亮的那颗钻石。而随着表征尺度的下降,试样制备的难度却是指数级地上升。这对试样制备技术以及设备的精度提出极高的要求。

就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组件的马氏体钢来举例,要研究马氏体长什么样子,最基本的当然是放到光学显微镜下看看啦。光镜(OM)长相非常朴实,我想大部分人在高中阶段就有接触:

但是试样制备却要经历一些坎坷,首先得用砂纸把试样表面打磨平整,消除划痕,然后再用抛光布把打磨后的试样抛得像镜面一样,最后还要用酸液腐蚀表面才能将显微结构凸显出来。但对我们学材料的来讲,金相制备是最基本的啊,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而已,本科生就能解决。OM下马氏体长这个样子:但是试样制备却要经历一些坎坷,首先得用砂纸把试样表面打磨平整,消除划痕,然后再用抛光布把打磨后的试样抛得像镜面一样,最后还要用酸液腐蚀表面才能将显微结构凸显出来。但对我们学材料的来讲,金相制备是最基本的啊,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而已,本科生就能解决。

原来马氏体钢里面是这样的板条结构!毕业论文终于有着落啦~但科学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看的更仔细,于是试样被放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里面(SEM),相比于OM,SEM就长得高大上许多了:原来马氏体钢里面是这样的板条结构!毕业论文终于有着落啦~但科学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看的更仔细,于是试样被放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里面(SEM),相比于OM,SEM就长得高大上许多了:

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奥氏体/马氏体区别如下:

组成成分

1、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2、马氏体组织有两种类型。中低碳钢淬火获得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是由许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细板条组成的组织,各束板条之间角度比较大;高碳钢淬火获得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呈竹叶或凸透镜状。

扩展资料

组成成分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

铁素体在912°C至1394°C时会相变成奥氏体,由体心立方的结构变成面心立方。奥氏体强度较低,但其溶碳能力较大(1146°C时可以溶进2.04%的碳)。奥氏体系列的不锈钢常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奥氏体

百度百科-马氏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86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5
下一篇2023-03-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