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竞价工程师主要就是做搜索引擎营销的工作。通过管理竞价账户,优化关键词,有效提升企业知名度及销售额,通过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来获得更好的销售或者推广渠道的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有:
一、统计前一天账户效果报表。
这个相对于管理整个账户的朋友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一个报表,报表包括展现量、平均点击价格、点击量、点击率,整个账户的咨询量,咨询成本。
做这个报表的目的在于与前一天(之前的任何一天)的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看展现点击各方面有没有比较明显的增长或降低,给自己一个比较明确的账户整体推广效果。
关注账户(项目计划)下线时间,每天账户的预算要控制好,防止提前下线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统计前一天推广计划报表负责不同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管理的计划进行统计。
推广计划报表包括以下数据:各计划的展现量、平均点击价格、点击、咨询、点击率、咨询成本。首先,计划报表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推广计划的推广效果,每个计划对话量有多少,计划消费了多少钱,咨询成本是否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每日报表做对比分析,消费,展现点击、一目了然。
其次,可以针对新增的临时推广活动有一个参考分析。再次,各计划对整个账户是有密切关系的,各个计划的变化导致整个账户的展现点击咨询的增加或降低,进而推论到整体账户的推广效果,从而对账户统计报表提供可观性的数据。
三、统计前一天关键词报表。
统计展现量多少(匹配有关),点击有多少,带来的咨询又有多少,这个词的平均每天对话成本。
四、实时监控账户(项目)消费前50重点关键词。
重点关键词排名情况的检查根据不同行业,消费的重点关键词数量可以多或少,20%的关键词消费整个账户的80%的费用,同时这20%关键词带来80%的转化,这就是竞价推广的28定律。时刻关注这些重点词的展现点击转化情况,关键词的质量度,排名的稳定性。
五、关注品牌词的保护。
被竞争对手购买品牌词是再正常不过的啦,所以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品牌词的维护,一经发现竞争对手做自己的品牌词,可以和竞争对手沟通解决或直接向客服投诉,要求有关品牌关键词下线,如果对手还是不肯罢休,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六、根据统计工具进行无效搜索词的否定。
导出搜索词报告进行否词。不同的匹配模式会带来不同的搜索词,尤其是广泛匹配模式的关键词,针对的是广泛受众群体,带来的是比较泛的流量,点击访问的针对性不足。
转化率不如精确匹配和短语匹配。所以无效的搜索词必然会比较多,尤其是出现比较多的无效词,我们可以否定。
七、挖掘和拓展新词。
搜索词报告与有效咨询词相结合,找出转化好的关键词,百度下拉框,百度指数、从中挖掘出一些符合搜户习惯的词。
这个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行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数据量的大小,医疗行业可以1-2星期做一次拓展,其他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可以半个月或一个月做一次。
八、分时段关注账户的消费情况。
每个项目的推广每天都有高峰期,实时关注账户的消费情况避免短时间过多消费或者不能消费。与之前同时段的数据作对比,找出消费过高(过低)的计划对应的单元、关键词,检查匹配、排位、有没有问题。
一个热门炒作的关键词出现可能会在短时间触及投放的关键词(或广告创意)带来大流量的冲击,消费过多。
在管理账户过程中不小心的操作导致暂停或删除计划、单元及关键词导致消费不出去关键词(高消费关键词)排位不稳定导致消费问题。
九、分时段关注商务通数据。
关注商务通,可以掌握推广效果,防止恶意点击,带目的性去关注流量走向。
十、关键词质量度,创意优化。
以最低的成本带来最高的投资回报率(ROI),关键词质量度好,出价就可以相对少点,质量度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创意的最好坏,好的创意可以带来好的质量度。
每天可以设定自己的一个目标,优化多少个计划或单元,首先重点优化消费高的重点词,后期一步步优化其他。(微信回复质量度,有质量度优化完全方法)。
高级竞价员每天都做什么?
十一、分析账户计划关键词周(月)报表。
一段时间的推广最能表现出推广效果,周/月报表非常有必要做,做完之后要用心去分析,为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里推广做一个总结,找出不足,加以改正;找出优秀的策略,继续保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营销学院——高级竞价员每天都做什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营销学院——竞价推广之SEMer日常工作流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em账号管理
1988年,法国Nancy大学的J.L.Mallet推出了地质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GOCAD)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开发一种新的地质目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和平台,以适应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的需要。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和欧洲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EAEG)对这项研究计划非常重视,在1992年末,成立了SEG/EAEG 3D建模委员会,开展了3D SEG/EAEG建模工程(SEM),在1994~1998年间,该委员会分别发表了三次SEM进展报告和修改报告以及两篇阶段报告。目前GOCAD研究计划和SEM工程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被国外的许多地球物理公司和石油公司使用,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的地球科学专家预测,以模型为基础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已成为石油勘探技术各环节的纽带,对自然资源工业的新的变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SEG/EAEG工程目前努力的目标是帮助设计盐体和上冲断层的三维模型和在这些模型基础上的实际三维勘探的建模。考虑到这个工程的重要性和所涉及的范围,所以常常通过报告来通知全体成员有关它的进展,并结合通知征求资助。关于SEG/EAEG三维建模工程的第一份报告在SEG/EAEG三维建模委员会进展报告(1994)中和1994年第2期的《First Break》(P.57)中已给出。在SEG开罗会议、斯坦福勘查工程(SEP)和科罗里达矿业学院,波现象会议中心展示了他们的第二份报告成果。本节介绍第二份报告的核心内容。
1.6.1盐体模型工作进展
SEG/EAEG盐体模型的第一版本已经建立,并且可通过Internet获得它的GOCAD格式。这个版本主要描述岩体模型的结构组件,在X和Y方向上为9000ft,Z方向上为24000ft,图1.6显示岩体模型主要组成部分的三维可视化结果。
图1.6 盐丘模型(F.Aminzadeh等,1994)
盐体周围的速度是典型的墨西哥湾沉积岩速度,它通过基于k-V0(k值的空间变化)曲线上的致密梯度线和一个地压力面来描述。然而,由于所使用的有限差分软件和可用计算机资源的局限性,用一个常密度来约束盐体模型。这个常密度假设和简单的速度梯度导致在盐体周围的沉积岩中没有地震反射。图1.7表示的是目前正在通过二维有限差分建模来研究的能够产生反射的两种速度模型,第一种技术(“尖脉冲”技术)使每层边界最近处的有限差分网络单元的速度增加了百分之几,第二种技术(“块”技术)交替地先增加然后减小模型中相连结各层的k-V0函数中的速度,因为这两种技术都能改变模型的地震响应,使用价值二维有限差分建模测试就正演合成的地震响应和计算代价来说这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合适。使用“尖脉冲”技术,已经获得盐体模型的二维横截面的初步效果。从这些初步结果来看,似乎说明“尖脉冲”技术更合适,当然,还需要更多的测试。
图1.7 盐丘模型速度(F.Aminzadeh等,1994)
同时,一个使用“尖脉冲”技术的三维速度网已经产生并被提供给国家试验室(the National Labs)用来测试三维有限差分软件。
另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是怎样利用美国能源部提供的资源在盐体模型上实现三维有限差分模拟。初步估计这所需要的计算资源远超过目前的预算,由于这个原因,决定使X、Y、Z方向上的模型尺寸减半。这样,总的尺寸减小8个因子。另外,记录时间减少2倍。炮点的数目减少4倍,总的计算量节省64倍。与模型边界有关的速度和结构保持不变。尺寸的减小使计算限制在速度网格范围内,速度网格的确定有一定的考虑,如果太小,计算量增加;如果太大,地震子波的中心频率减小,将导致盐体的具体细节特征不可见。目前使用的速度网格大小为80ft,期望得到大约15Hz的中心频率。另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是,使用推荐的二维有限差分模拟算子时,如何选择算子的次数。
除二维有限差分测试外,正在为产生三维零相位差分模拟作准备,许多现象诸如孔隙(光圈)、照明度、分辨率、阴影区域等问题将通过三维零相位模拟来确定。
分析了几个针对盐体模型的三维采集方案。当然关键问题是用减少炮点数来减少预算投资,将接收点的数目减少到与数据存取可接受的水平。所有这些必须实现,同时仍然要保证数据结果的质量。
1.6.2 逆掩断层模型工作报告
地质模型。逆掩断层模型描述了一个不整合于早期延伸裂缝序列之上的复杂上冲地层,这个三维逆冲结构体已经从二维对称平衡剖面上构造而成。它表现为两个相交的上冲断层加上一个附加的横向上逐渐消失的隐蔽冲断层,逆掩断层及底部的一些断层已经被利物浦大学的断层分析组确证。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模型包括了各种复杂情况:中央一个冲断背斜,外部单斜褶皱和平台区域。逆掩断层(上冲断层)的顶部被风化,并被沉积物表层所覆盖,管道和展开在透镜体上的裂隙在一些层中出现,层的总数为17,模型的尺寸20km×20km×4km,三维表面模型已用GOCAD软件建立并以GOCAD格式存贮。层面模型用边长25m的立方体组成的规则网格表示,每个单元用该单元中心点的层位标记,以生成标记体网,图1.8表示了一个网格化模型的子域,模型中两相交的断层和它上部的通道清晰可见。
图1.8 超覆构造模型(F.Aminzadeh等,1994)
地震速度选取。速度场的定义是将模型用于实际的关键,使用逆掩断层模型的目标在于研究当前不同类型的复杂情况下速度估计问题,例如在地下深400m的浅部重要速度变化和复杂部位横向上的重要速度变化。由于事先是很难判断一个给定的复杂速度场是否合理,因此速度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迭代过程,每次循环都包括了由地质工作者定义的三维速度,并由此产生一个模型倾向上二维炮点的全排列及其处理。每层都给定一个与岩性和深度有关的速度,对大多数层位来说,存在范围在2500m·s-1到6000m·s-1的常速度的规律。此外,对表层和另外三层引入垂向和横向速度不均匀性:在表层中,速度横向上在1900m·s-1到3100m·s-1之间变化,相应的长度约为1km,结果造成信号的视周期序列的结构假象(在时间剖面中),在其他三个非均质层中,相应的长度是好几千米。对于这体网格化来说,两均匀同质层之间的界面的几何形态是通过一个由等于离散体网格跨距组成的不规则面来近似的,当这个网格间距约为波长的十分之一时,将导致离散界面的每一步产生绕射。理想情况下,需要对与两层之间的界面相交的那些单元进行计算,得到一个加权速度,实际所采用的方法是对模型的离散用偏移网格坐标轴来完成,用一个算子长度大约是50m的去假频滤波器来给出最终的速度网格。
数值参数的确定。逆掩断层模型的数值参数在二维中通过收敛测试来确定,在三维空间实际上是通过取自于逆掩断层模型的垂直速度剖面构筑而成的水平层状介质来确定的。利用于轴对称介质的比较算法,对结果进行比较,选择中心频率等于15Hz的雷克源,空间域十阶,时间域二阶,时间间隔1ms,空间间隔25m,这组参数得到的结果似乎可满足要求。如果我们考虑对10km×10km×4km大小的子域进行一次炮点模拟(中间放炮)并且记录延迟3秒的地震波曲线(这足够记录炮检距为4km的反射),在一个每秒10亿次浮点操作的超级向量计算机上应用这个参数集有以下性能:对330M内存来说,每个三维炮点需运算70min,这个估计已经在实际三维模拟中证实(见图1.9的地震曲线图)。
图1.9 超覆模型(F.Aminzadeh等,1994)
模拟中的主要阶段。鉴于数值计算的规模,必须把地震建模分成不同的阶段。在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帮助下,前两个阶段在1994年完成,随着第一阶段结果的成功评估接着进行下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检查模型与客观物体的相关性及研究倾向方向上合适的炮间距。研究的关键问题是三维效果和由于浅部速度变化而产生的失真问题。这阶段相当于在y=11300m处位于模型的复杂区域的倾向上(即x方向)获得一条线的炮点排列,建议记录240个炮点,这些点沿着这个区域面以炮点间距50m排列,波源的中心频率是15Hz(雷克子波),地震波场在一个子域内x和y方向上都是50m间隔的网格面上的每个网格点上以三维方式记录下来,这个子域相应的有一个最大4000m的炮检距。另外,一对深井VSP结果沿着这个剖面记录下来,15个炮点被定位在一个井中用来模拟一个相反的三维噪声监测(walk-away)。在1994年7月底完成综合结果。国家试验室和IFP各自计算一半的炮点,这个阶段的总的存贮需要估计是21GB。这是基于一个采样率为4ms的3s记录来估计的,最终也可能使用一个8ms的采样率。如使用4ms的采样率和单浮点存贮(32位),每道相应为3.1kb;总共将有670万道。第二阶段建议记录一个441个炮点的初始三维测量,这些炮点在一个12km的x和y方向间隔为600m规则网上击发,每个炮点由一个小的规则检波器网记录,记录区域是以炮点位置为中心的8km×8km的正方形,x方向和y方向的间隔是50m(每炮点160×160道)。这完整的叠加将等于49(7×7),总的存贮量估计是35GB(10.3兆道)。数据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获得三维叠后量和测试叠前偏移软件(炮点道集偏移),然而,由于没有边缘效应影响区域仅是8km×8km,这个数据集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炮间距太大而不能有效测试大多数处理软件。
1.6.3 计算技术和算法工作进展
美国国家试验室的一个主要的研发努力是实现IFP三维反余弦波传播代码的并行版本。第一个通过IFP顺序代码获得来作为参考;第二个由SANDLA实验室使用Paragon产生,两图形很相似。随着时间的增加,差值减小,差的极值处与地震记录的极值相对应。例如,用时间和值表示在图形上的地震记录的最高幅值,最大差值也出现在同样时间并且相对误差小于0.0001。它们可通过在不同平台上的算法表示的差异来解释:一种是IBM的表示方法,另一种是IEEE的表示方法。结论是数据集的生成接近初始模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