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埠是什么意思?

开埠是什么意思?,第1张

开埠的意思是:开埠(kāi bù)为商埠,设立外贸口岸。

开埠旧时指:

1.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镇。

2.指商业发达的城市。

《上海滩》1990年第1期:“ 上海 开埠在1843年。”《新民晚报》1991.7.4:“晚清以来,随着上海开埠,茶馆业十分发达。

扩展资料:

上海开埠之后,外国商人等纷至沓来,为了满足南来北往客商住宿的需要,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畔陆续开设了一些传统的客栈。

1846年有一个名叫阿斯脱豪夫·礼查的英国人,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建起了一座近代化的旅馆,名为Astor House Hotel,它就是礼查饭店的前身。1857年礼查看中了苏州河北岸、黄浦江边上的一块荒地,当时只有渔民在那里晒网。

礼查以极低的价钱买下,准备建造旅馆。次年,亨利·史密斯又从礼查手中买下了这块地,并着手建造旅馆,1860年,一幢两层楼的西式旅馆便出现在世人面前。它就是礼查饭店(Richards Hotel)。

这是上海第一家近代化的旅馆,专门接待外国旅客。内中除客房外,还设有弹子房、酒吧、舞厅及扑克室等休闲娱乐设施。为了丰富旅客的生活,饭店还常常在楼下的大厅中,安排歌舞和戏剧演出,这吸引了众多的旅客,生意非常红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开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埠

奉天开埠,是沈阳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开埠通商,是履行中美、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以下简称:商约)规定的条约义务,但绝不是在外国列强胁迫下的无奈之举,而是晚清政府及有识之士,在各国列强觊觎的险恶局势下,“外争利权,内促富强”的一次自觉行动。

奉天开埠,缘起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清朝政府与各国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条约第十一条规定,各国认为通商行船各条约及有关通商各地事宜应修订时,应进行商议。根据这一规定,中国与美、日两国,自1902年9月起,同时进行商约谈判。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难谈判,1903年10月8日,分别签署了中美、中日《商约》,其中一项重要约定是:将盛京省的奉天府、安东县、大东沟三处地方,“由中国自行开埠通商”。

此次《商约》提出由中国“自行开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长期以来,各国列强不断侵入中国,通过不平等条约,逼迫中国在沿海城市开放通商口岸。自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以后,《北京条约》又将开放的口岸增加到十二处。各国列强在开放的口岸城市中,分别划出自己的“租界”,在“租界“内,非法设立工部局、警察局、议会等,行使独立的管辖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成为一个“国中之国”,虽然“租界”属于中国国土,但中国政府不能直接管辖。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一些主张西学的知识分子,便提出了自开商埠,对外通商,以商立国的主张。所谓“自开商埠”,就是摆脱以往按照条约开放口岸的束缚,由中国在开放城市中,自行划出一块供外国人居住经营的“合宜地界”,称为商埠地。商埠地内的主权和管理权归中方自主掌握。

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一大批包括清朝高官在内有识之士推动下,逐渐接受了自开商埠的维新思想,与其被动开放受制于人,不如主动开放掌握主权。

1903年,在中美、中日《商约》谈判中,对于美、日两国提出开放奉天、安东、大东沟三处为商埠的要求,中方并不反对,但坚持由中方“自行开放”,商埠内所有工程、卫生、巡捕等,均由中方自行办理,以保主权。

虽然美、日两国也进行了阻挠,坚持按“条约口岸”的方式办理。这个问题一直争论到会谈结束前夕才达成妥协。由于中方坚持“自开商埠”的原则立场,迫使美、日作出让步,同意奉天、安东、大东沟三处,由中国自行开埠通商。

“以夷制夷”,是晚清政府推行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利用或依附某个国家来对抗另外的国家,谋求实现本国的外交目的。即所谓打“国际牌”。衰败的晚清政府也曾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取得过一些成功。比如,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强迫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意味着日本的国界推进到了辽河一线,不仅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也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于是,清政府邀请俄国、德国、法国等联合干预,最后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

而俄国则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取得了在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租借旅顺港等许多特权。1900年又借口打击义和团,对东北地区实行了军事占领。俄国独占东北的一系列举动,加剧了同英、日、美等国间的矛盾,引起激烈冲突。俄国为了阻止其他列强经济势力向东北地区渗透,一直竭力阻止在东北增设商埠。与此针锋相对,英、日、美等国为了打破沙俄独占东北的企图,在此次《商约》谈判中,坚持提出开放奉天等处为商埠,利用奉天“门户开放”,进入东北,与俄国争夺侵略利益。

东三省经历日、俄两国的轮番侵占,在主权逐渐沦丧,国势衰微的情况下,清政府认为:“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都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唯有广开口岸之一法”。为了遏制日、俄对东北的殖民侵占,清政府顺水推舟,以夷制夷,通过主动开放商埠,广招欧美等各国商民,引进外国商业资本,借各国之力,牵制日、俄等国对东北的侵占。

但由于俄国拒不撤军,上述两处开埠之事便无从着落。俄日争夺东北斗争的白热化,终于导致了日俄战争。在英、美等列强支持下,日本打败了俄国,取得了俄国在东北南部的所有特权。同年12月22日,中日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共同约定,日俄两国在东北撤军后,再开放十六处为商埠。

由于长期以来,奉天作为大清王朝的“龙兴重地”,一直受到朝廷的封禁,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均落后于内地。特别是进入十九世纪末期,东北地区连续发生的战争,给奉天这座城市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劫难,民生及社会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如何摆脱贫困,纾解民生,是晚清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1861年营口开埠通商,通过接纳与融合世界市场,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将一个荒无人烟的芦苇滩,发展为东北最大的商贸重镇。营口经济迅速发展的示范性影响,使清政府认识到,在世界经济的猛烈冲击下,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只有融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才能够扭转经济颓势,内争富强。营口开埠的成功经验,坚定了清政府开放东北的决心。

营口开埠,是根据《北京条约》被动开放的口岸,是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被动参与学习国际规则,此次奉天自主开埠,是一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转折点,中国不再是单向的“被参与”过程,而是主动参与,双向融入世界市场的自觉行动。一方面,我们是西方现代管理、技术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将西方文明成果与中国文化传承相融合,自主建设现代城市,创造本土历史上新的现代文明。

奉天自开商埠,自1906年开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结束,历时二十五年。不仅有效维护了商埠地的国家主权,通过打开国门,吸引外商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彻底扭转了晚清奉天经济的颓势,迎来了东北经济的第一次崛起,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经济领先的先河,也奠定了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现代化基础。同时,也引导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带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149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0
下一篇2023-03-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