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原语操作能改变信号量的数值,信号量(sem)可代表管理相应临界区公共资源的实体。当sem>=0时,表示可供并发进程使用的资源实体数,当sem<0是时,表示正在等待使用临界区的进程数。而一次P操作使得sem减1,一次V操作使得sem加1。
P,V操作中进程不需要象加锁时要不断的测试,而是在队列里等待其他进程执行V操作时,就可以进入临界区了。这样P,V操作比加锁更简单,且表达能力强,但P,V相对来说不安全,会出现死锁,遇到复杂的同步互斥问题时会更复杂。
解释:PV原语通过操作信号量来处理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的问题。其核心就是一段不可分割不可中断的程序。信号量的概念1965年由著名的荷兰计算机科学家Dijkstra提出,其基本思路是用一种新的变量类型(semaphore)来记录当前可用资源的数量。有两种实现方式:1)semaphore的取值必须大于或等于0。0表示当前已没有空闲资源,而正数表示当前空闲资源的数量;2) semaphore的取值可正可负,负数的绝对值表示正在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个数。
信号量是由操作系统来维护的,用户进程只能通过初始化和两个标准原语(P、V原语)来访问。初始化可指定一个非负整数,即空闲资源总数。
P原语操作的动作是:
(1) sem减1
(2) 若sem减1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 若sem减1后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进入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进程调度.
V原语操作的动作是:
(1) sem加1
(2) 若相加结果大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 若相加结果小于或等于零,则从该信号的等待队列中唤醒一等待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进程调度.
PV操作对于每一个进程来说,都只能进行一次,而且必须成对使用.在PV原语执行期间不允许有中断的发生.
那不是PV编程时PV原语,伪代码:(1)用P V原语实现进程互斥
把临界区置于P(sem) 和V(sem)之间。当一个进程想要进入临界区时,它必须先执行P原语操作以将信号量sem减1,在进程完成对临界区的操作后,它必须执行V原语操作以释放它所占用的临界区。从而就实现了进程的互斥:
具体的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的描述如下:
PA:
P(sem)
<S>
V(sem)
PB:
P(sem)
<S>
V(sem)
(2) 用P V原语实现进程同步
进程同步问题的解决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操作来解决,我们假设两个进程需要同步进行,一个进程是计算进程,另一个进程是打印进程,那么这个时候两个进程的定义可以表示为:
PC(表示计算进程)
A: local buf
repeat
buf=buf
until buf=空
计算
得到计算结果
buf=计算结果
goto A
PP:(表示打印进程)
B: local pri
repeat
pri=buf
until pri!=空
打印buf中的数据
清除buf中的数据
goto B
相应用P,V原语的实现过程为:
PA: deposit(data)
Begin local x
P(bufempty)
按FIFO方式选择一个空缓冲区buf(x)
buf(x)=data
buf(x)置满标记
V(buffull)
end
PB:remove(data)
Begin local x
P(buffull)
按FIFO方式选择一个装满
数据的缓冲区buf(x)
data=buf(x)
buf(x)置空标记
V(bufempty)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