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学术研究中,会经常遇到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但很多小伙伴还搞不清楚什么是中介效应、什么是调节效应?以及如何区分两者?
闲话少叙下面就来为各位讲解一下。
1明确概念
中介效应或者调节效应并非分析方法,而是一种关系的描述,研究人员需要结合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两种关系进行分析。
中介作用
中介作用是研究X对Y的影响时,是否会先通过中介变量M,再去影响Y;即是否有X->M->Y这样的关系,如果存在此种关系,则说明具有中介效应。比如工作满意度(X)会影响到创新氛围(M),再影响最终工作绩效(Y),此时创新氛围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
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是研究X对Y的影响时,是否会受到调节变量Z的干扰;比如开车速度(X)会对车祸可能性(Y)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关系受到是否喝酒(Z)的干扰,即喝酒时的影响幅度,与不喝酒时的影响幅度 是否有着明显的不一样。
2研究步骤
2.1中介作用
中介作用的分析较为复杂,共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1步:确认数据,确保正确分析。
中介作用在进行具体研究时需要对应使用研究方法(分层回归)去实现;中介作用分析时,Y一定是定量数据。X也是定量数据,中介变量M也是定量数据。
资料来源:SPSSAU帮助手册-中介作用
第2步:中介作用检验
检验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其实就是检验X到M,M到Y的路径是否同时具有有显著性意义。
中介作用共分为3个模型。针对上图,需要说明如下:
模型1: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回归分析
模型2:自变量X,中介变量(M)和因变量(Y)的回归分析
模型3:自变量X和中介变量(M)的回归分析
模型1和模型2的区别在于,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中介变量(M),因而模型1到模型2这两个模型应该使用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放入X,第二层放入M)。
在理解了中介分析的原理之后,接着按照中介作用分析的步骤进行,如下图:
第1步是数据标准化处理(对X,M,Y需要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有时也使用中心化处理)(SPSSAU用户使用“生成变量”功能)
第2步和第3步是进行分层回归完成(分层1放入X,分层2放入M)
第4步单独进行模型3,即X对M的影响(使用回归分析或分层回归均可,分层回归只有分层1时事实上就是回归分析)
最后第5步进行中介作用检验。
检验图如下:
a代表X对M的回归系数;
b代表M对Y的回归系数;
c代表X对Y的回归系数(模型1中);
c’代表X对Y的回归系数(模型3中)。
第3步:SPSAU进行分析
用户可以直接按照上图流程在SPSSAU中进行分析,生成结果。具体分析步骤SPSS在线版SPSSAU帮助手册-中介作用
图片来源:SPSSAU官网网站
2.2调节效应
第1步:识别X和M的数据类别,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调节作用在进行具体研究时需要对应使用研究方法去实现;调节作用分析时,Y一定是定量数据。通常情况下X均为定量数据(比如开车速度),调节变量Z可以为分类数据(比如是否喝酒),也可以是定量数据(比如喝酒多少)。
资料来源:SPSSAU帮助手册-调节作用
第2步:调节作用检验
调节作用通常是使用分层回归进行研究,如果X和Z均为分类数据,则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通常是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研究。针对上图,需要说明如下:
如果X或者Z也或者Y由多项表示,通常需要先计算对应项的平均值生成得到新列(SPSSAU生成变量功能)
如果X或者Z是分类数据,并且使用分层回归,则需要对X进行虚拟变量处理(哑变量处理)
对X或者Z进行标准化处理,也可以进行中心化处理均可
Y并不需要进行标准化或者中心化处理(处理也可以)
交互项是指两项相乘的意思,记住交互项不能再次进行标准化或中心化
R平方变化显著的判断,是看△F 值是否呈现出显著性,如果显著则说明R平方变化显著
R平方变化显著,正常情况下交互项也会出现显著。如果说R平方变化显著,但交互项并不显著,建议以没有调节作用作为最终结论;如果交互项显著,R平方变化显著,建议以有调节作用作为最终结论。
用户判断好数据类型后,直接按照上图流程,在SPSSAU中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即可。具体分析流程可参考SPSS在线版SPSSAU帮助手册-调节作用
介绍三种常见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别是因果逐步回归检验法、系数乘积法、改良后的因果逐步回归法,以及如果使用SPSSAU进行操作。
中介效应: 如果自变量X通过影响变量M而对因变量Y产生影响,则称M为中介变量。
例如,上司的归因研究:下属的表现→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反应, 其中的“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为中介变量。
中介作用的检验模型可以用以下路径图来描述:
方程(1)的系数c 为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总效应;
方程(2)的系数a为自变量X对中介变量M的效应;
方程(3)的系数b是在控制了自变量X的影响后,中介变量M对因变量Y的效应;
方程(3)的系数c′是在控制了中介变量M 的影响后,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直接效应;
系数乘积a*b即为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
因果逐步回归法由Baron和Kenny(1986)提出,其检验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分析X对Y的回归,检验 回归系数c 的显著性(即检验H0:c=0);
第二,分析X对M的回归,检验 回归系数a 的显著性(即检验H0:a=0);
第三,分析加入中介变量M后X对Y的回归,检验 回归系数b和c' 的显著性(即检验H0:b=0、H0:c’=0)。
根据检验结果按下图进行判断:
基于SPSSAU的操作
(1)第一步,登录SPSSAU,上传数据;
(2)第二步,选择【问卷研究】--【中介作用】;
(3)第三步,选择变量拖拽到右侧对应分析框内,点击开始分析。
结果分析
SPSSAU的“中介作用”可直接将中介作用的检验过程自动化,一键提供出上述提及模型结果。
本次结果中共包含三个模型:
①模型1:X对Y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x与y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回归系数c=0.130.
②模型2:x对m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x与y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回归系数a=0.175.
③模型3:加入中介变量m后x对y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回归系数b、c’均呈现显著性,系数a、b均显著,说明存在中介效应。
第一种因果逐步回归检验法简单易懂、容易理解和解释,因而受到广泛的应用,但有学者认为其检验效能较低,有时候本身有中介作用但却显示没有中介作用。有学者提出乘积系数法的统计功效优于因果逐步回归法,因此,系数乘积法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其原理是 检验a*b是否呈现出显著性。 系数乘积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中介效应的抽样分布为正态分布的 Sobel 检验法 ,另一类是基于中介效应的抽样分布为非正态分布的 Bootstrap抽样法 。
① Sobel中介效应检验法
Sobel检验的前提假设是中介效应^a^b是 正态分布且需要大样本。
使用Sobel系数乘积检验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验统计量依据的正态分布前提很难满足,特别是样本量较少时。因为即使a,b分别服从正态分布,ab的乘积也可能与正态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当前较为流行的检验方法为Bootstrap抽样法,SPSSAU系统里暂未提供Sobel检验,需要使用Sobel检验可参考此链接进行分析:http://quantpsy.org/sobel/sobel.htm
② Bootstrap抽样法
Bootstrap法能适用于中、小样本和各种中介效应模型,当前SPSSAU【问卷研究】--【中介作用】也使用Bootstrap抽样法进行检验。并且支持一次性放置多个自变量X、中介变量M及控制变量等。
检验方法: Bootstrap抽样法检验是指回归系数a和回归系数b的乘积项(a*b)的95%置信区间是否包括数字0;如果95%置信区间不包括数字0,则说明具有中介作用;如果说95%置信区间包括数字0,即说明没有中介作用。
基于SPSSAU的操作
(1)第一步,登录SPSSAU,上传数据;
(2)第二步,选择【问卷研究】--【中介作用】;
(3)第三步,选择变量拖拽到右侧对应分析框内,点击开始分析。
使用SPSSAU【中介作用】Bootstrap抽样法检验与第一种因果逐步回归检验法在操作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解读结果时有区分。
结果分析
由上图两项结果指标可知,乘积项结果显著,95%区间并不包括数字0,说明中介变量在x影响y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在a*b系数呈现出显著性时,可具体进一步得到中介作用的效应量。
由上图可知,直接效应为0.085,间接效应为0.045,总效应为0.130。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34.403%。
因果逐步检验法便于理解和操作而受到欢迎,但也有人研究认为逐步检验会比较不容易得到中介效应显著的结论,检验功效较低。因此,有学者在逐步检验流程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得到如下检验步骤:
基于SPSSAU的操作
与上述bootstrap检验法操作方法一致,选择SPSSAU【问卷研究】--【中介作用】,放入对应变量,点击开始分析即可。
结果分析
第一步,检验方程(1)的系数c,如果显著,按中介效应立论,否则按遮掩效应立论。 但无论是否显著,都进行后续检验。
第二步,依次检验方程(2)的系数a和方程(3)的系数b,如果两个都显著,则间接效应显著,转到第四步;如果至少有一个不显著,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用Bootstrap法检验。如果显著,则间接效应显著,进行第四步;否则间接效应不显著,停止分析。
如果第二步中,系数a、b有一个不显著,则查看a*b中介效应是否显著(a*b95%BootCI是否包括数字0)
第三步:间接效应显著
第四步,检验方程(3)的系数c′,如果不显著,即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只有中介效应。如果显著,即直接效应显著,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比较ab和c′的符号,如果同号,属于部分中介效应,报告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如果异号,属于遮掩效应,报告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ab/c|。
本次研究,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总效应是0.130,影响显著;其中直接效应为0.085,间接效应0.045,具有显著性;最终以有部分中介作用作为结论,中介效应在总效应占比为34.403%。
(1) 中介作用前需要标准化处理吗?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中介作用前需要标准化或中心化处理,可使用数据处理->生成变量功能批量完成标准化或中心化处理;SPSSAU提供的中介作用检验默认不会对数据进行处理。
(2)SPSSAU分析结果中有对检验结果的自动化判断,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智能分析中也有相应解读,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点击右侧的“灯泡”按钮查看帮助手册。
(3)spssau也支持链式中介检验,操作方法是点击【问卷研究】--【中介效应】,[中介类型]选择“链式中介”。提供中介效应分析方法为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
(4)如果数据是显变量如何处理?
如果数据是显变量,此时可转换成潜变量再处理即可。使用【生成变量】--【平均值】功能。当然如果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中介作用时,建议使用因果逐步回归检验法进行中介效应验证。SPSSAU提供的结构方程模型暂不提供Bootstrap抽样法检验。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因此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变量通过影响M变量来影响Y变量,则M为中介变量。通常将变量经过中心化转化后,得方程1:Y=cX+e1方程2:M=aX+e2。
方程3:Y=c’X+b M +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来衡量。
中介效应检验过程:
中介效应是简介效应,无论变量是否涉及潜变量,都可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
步骤为:
第一步检验c,如果c不显著,Y与X相关不显著,停止中介效应分析,如果显著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依次检验a、b,如果都显著,那么检验c',c'显著,为部分中介效应模型,c'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模型。
如果a、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做sobel检验,检验的统计量是Z=^a^b/Sab,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不显著则中介效应不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