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触达
不管是一个企业用户,还是一个C端用户,其购买流程始终包含这几个行为:
当然,一旦涉及到购买行为,必然有一个前提,就是有需求。那对于一个企业用户,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一个用户有需求后,他会进行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检索。如何让你的产品/产品信息迅速的到到达客户那里,这是产品触达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
具体指的就是,当用户在有相关的需求时,她能通过外部的信息检索渠道找到你的产品/产品信息。
1、渠道触达
这里存在两个阶段:
(1)潜在客户没有需求时
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听说过你或者知道你,这就够了。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做的事情其实都是这个层面的。潜在客户,对于绝大部分ToB产品来讲,都是细分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如何让他们知道你,其实这就是大部分公司做的品牌相关的事情。
这里,你首先要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比如我接触的体育类型的场馆,行业内存在各种线下展会、协会、论坛等活动。如果我们要让潜在客户知道我们,在这些层面去做推广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我个人不建议花大价钱去做所谓的大范围、多渠道的品牌内容推广。
在潜在用户没有需求的知道,我们让他们见过我们或者听说过我们,这就是伏笔。当他真正有需求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比那些他都不知道的产品更容易出现在他的选择清单呢。
(2)潜在客户有需求时
这就回到了前面的购买流程,一个用户从有需求,然后通过线上、线下、朋友推荐等多种信息搜索渠道搜索相关的产品信息,然后进行使用、对比分析,最终在确认一家进行最终购买。
我们在第一步做的伏笔,就是当用户有需求是,能够作为一个选择进入他的视野。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在用户搜索信息的这些渠道进行布局。
比如线上搜索,SEO/SEM、内容营销等
朋友推荐,案例包装和转介绍流程
线下了解,展会、论坛
其核心在于:用户有需求的时候能够迅速发现你,越快、频次越高,我们进入他的选择清单中的可能性越高。
以上做举例的这些,都是为了让用户在有需求的时候,哪怕不知道我们,也能够让我们的产品信息尽快的触达到他们。当然,这个只是渠道层面的表述。但是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才是需要下功夫的。
2、内容触达
在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方面,其实ToB的业务做的很不足。作为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产品,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用户无法迅速感知你的产品价值。因为作为一个ToB的产品,他解决的是一个组织一系列的问题。
而对于一个ToB类产品,往往出现的问题时用户无法快速的感知你的产品价值。
那对应的问题明确了,要做的事情也大概如此:
(1)快速感知价值,让潜在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感知产品价值。所以产品介绍不宜多而杂
(2)产品立场,适用场景等。如果产品立场阐述不能够命中受众的绝大部分,尽量让用户深有体会或者引发好奇和兴趣。
就任何一个用户来讲,他有需求之后,是带着问题来的。通过各种信息搜索找到我们,是想了解我们产品是否可以解决他的具体问题的。
初创业公司是做网站还是做公众号,取决于你的业务模式。如果你的业务模式toB,那首选应当是做一个PC端站点+H5站点。如果你的业务模式toC,那肯定是做一个微信公众号了。2B业务
toB业务,就是指你服务的目标客户是企业,比如:你是一家影视宣发公司,服务的目标客户应该是电影出品方;你是一家广告策划公司,服务的目标客户应该是品牌公司...
2B业务如何推广
toB业务的网站流量一般都来自搜索,或者垂直的行业平台。受众人群,基本都是上班族,受访时段也都是在工作时段。所以在经营自己的pc站点时候,应当注重品牌塑造,打造核心品牌关键词,注重SEO、有钱可以做SEM,同时开通百度百科;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在今日头条上开一个企业媒体号,一般头条会根据内容推送目标客户,获取的用户会比较垂直。
2C业务
toC业务,就是指服务的目标用户是个人。比如:一群摄影爱好者,一群健身迷,要不然就是anybody...
2C业务如何推广
toC业务适合通过公众号来获取流量,因为国内最大的流量入口在微信。通过微信获取用户的门槛和成本都比较低,使用人群就不用说了anybody,受访时段不限。所以,与toB一样,经营微信公众号也应当有自己的品牌定位。但是做法不一样,你的公众号里的所有内容、包括你在微信中做的活动、都要围绕着你的品牌定位展开。第一批的天使用户,应当从线下小活动开始,线下小活动获客应该算是成本比较低的启动方式了。
有了第一批天使用户,以后的事就暂时不说了。
致力于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
微信 一字刀
先来说说各自的优势吧。
DSP——APP或网页,几乎囊括所有APP类型
信息流——资讯阅读类APP,以及社交类APP
(1)受众覆盖量
信息流/DSP是主动展现的。从这个层面来说,信息流/DSP所覆盖的量,相对来说会更大。且对于品牌建立这块,信息流曝光量大的优势完全显现出来
(2)适用行业
然而,从展现位置上也可以看出,信息流和DSP都是在用户休闲之际。这也说明了信息流产品的使用场景:通常用户在浏览资讯的时候,多数是放松的状态,此时向他推荐某款游戏、某个课程、某款促销的商品,对他来说是可能会有需求的;而如果推送的广告换成某个锅炉机,某个玻璃水,或者某个办公自动化系统,用户会不会觉得推送有病?这时就突出了信息流的一大限制:仅适用于TOC行业。
(3)精准性
信息流的广告藏匿于用户正常浏览的信息之中,广告的推送机制是基于用户过往浏览的资讯内容,说白了其实靠猜测。
在此想要说个小笑话,有一位好友,是个很孝顺的姑娘,她的淘宝记录多是给母亲和弟弟买的东西,于是某资讯平台给她推送的内容,大多是“第二春”、“离异妇女相亲”、“单亲妈妈”等相关的广告……可见大数据再会揣摩人心,也不如用户亲口所说的精准。
再来说说各自的缺点吧。
信息流/DSP广告抢量严重,很容易有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没量,由于广告位会不停刷新,曝光量大,造成消费会过快,不适用中小客户,另外由于场景切换的原因,也不适用于TOB客户。
既然各有所长,则要扬长避短。这两大类广告,并非不能共存。每个广告主的推广需求都不同,产品特点、受众特点都不尽相同,渠道孰好孰坏,不可一概而论。关键在于弄清楚产品的特点与推广的目的,才能结合渠道特点,选择适合的推广渠道。
最后泼一泼冷水
之所以很多人会产生信息流广告要强过SEM千万倍的、将取代搜索推广的错觉,大约是因为市场里的头部客户几乎都进行了信息流的投放,且投入金额非常高。游戏、金融、电商、旅游等土豪客户都是信息流广告的常客,而大多数APP推广也惯用信息流/DSP的方式。要知道,如今能有预算进行推广的APP,多数是资本方面玩得溜,前期需要快速累积用户,不差钱,或者底子深厚,要砸钱抢量,没量不行的那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