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都城在商都。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 建立商朝。
商朝都城的变迁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这段时间共进行了五次迁都。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的建立者是汤,去世后被谥为“成汤”?商朝又称“殷”?“殷商”,它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传17世31王,至商纣王时被周武王所灭,延续600余年?
从商汤立国到武丁中兴,商王国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邦畿千里”的大国?
商代把管辖区域分为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朝直接统治的部分,畿外是众多方国分布的地区?还通过“登人”的办法对人口进行有效管理?
先商时期,商族为夏后氏的诸侯,商族首领称作“商侯”?晚商时期,商的势力范围北至辽宁,南至湖北,西至陕西,东至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有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和四川的一部分?为当时的一个大国,但主要治理区域还是中原一带?
商代曾经多次迁都?商汤建国时,最早的国都在亳,即现在的河南洛阳?在以后300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5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
从商汤开始传了20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把都城迁到殷,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小屯村?此后200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代又称作殷商或者殷?
商代首先针对王都及王畿的地域进行行政区划?王畿指王都周围千里的范围?
商王朝对王都和王畿这些直接控制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域的划分:都城称作“邑”或“商邑”?在都城之外35千米至50千米范围内,属于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称作“蒿”?“鄙”?“奠”?邑?蒿?鄙?奠此四地在《尚书·酒诰》中称之为“内服”?
邑在这里是指国都?京城,如商都称为商邑蒿即郊,国都百里之内为郊,离国都25千米的地方叫近郊,50千米的地方叫远郊鄙指的是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奠即甸,指的是天子所辖的以都城为中心的250千米范围内的地方?
商代方国的行政区划和商王畿基本一致,也是由邑?奠或鄙组成,这是商代行政区划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商代集权国家的一个重要表现?
方国或方国部落是指我国夏商之际时的诸侯部落与国家?
现今学者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代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
狭义的方国仅包含那些称为“某方”的国,而广义包括所有的与中原王朝对称的国?
多数方国规模较小,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氏族部落,但还有少数方国规模较大,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如羌方这样的方国,甚至达到了能与当时中原共主王朝平等抗衡的规模?
商代方国使用的名称,是商族给这些方国附上的他称,其中与商族敌对的方国的名称多为贬称,而与商族友好的方国的名称多为中性名称?各方国根据与商王朝的关系分为敌对?臣服和时服时叛三类?
《尚书·酒诰》指出,商代有内服?外服之分?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分封给方国的封地?只是依据远近表示小诸侯应尽的义务和待遇,所以不能算地方行政
区?只有商王直接统治的疆域内,才算是行政区划开始的标志?
总之,在当时,商代就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一个部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后,建立了城郭,就是城池?一个城池一个部落?那时没有划分行政区域,只有地盘的概念?更没有所谓的县?村的概念?
商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