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 王和皇帝 有什么区别

三国时期 王和皇帝 有什么区别,第1张

1、概念不同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王代表天下共主,是天下名义上的领袖,是最高的神权象征。

秦之后,皇帝是天下独主,既是最高的神权象征,也是最高的唯一的统治者。而王只是最高封爵,一般都是异姓不封王的。也就是说国王是皇帝的下属,或者是属国的君主。

2、权利不同

中国的“王”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像汉,晋那样分封的诸侯王,在帝国之内有自己的王国,具有派遣官吏,实行税收的半独立的权力;

另一种是属国的”王“,比如朝鲜, 安南,暹罗等国的君主,想来诸位是没有听过朝鲜皇帝的说法,因为朝鲜的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那位著名的越南傀儡皇帝保大是在越南脱离中国属国地位后才能有这种称呼。

中国历史上,对皇帝这种称呼是非常敏感的,国王可以有许多,但皇帝只能有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属国君主只能称为国王,不能叫皇帝的缘故。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大朝代中,只有宋代,由于实力太弱,所以会承认辽、金的君主也为皇帝,其他朝代没有这种现象。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最著名的独身主义者自然是“梅妻鹤子”的林逋。

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

共主是指分封制下的周天子天下共主,当时的诸侯、卿大夫和士都是分封,政治被贵族垄断并且世袭,独主指的是皇帝制度,天下独尊,官员实行任命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垂直的官僚体系。因此,

共主到独主反应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01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