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R来说,5G的大带宽到底有什么作用?

对于AR来说,5G的大带宽到底有什么作用?,第1张

5G来了,VR/AR概念似乎回暖了。投资、咨询、市场分析等领域里关注5G+VR/AR的人又多了起来。然而也有不少从业者认为5G+VR/AR纯属概念炒作,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毛线关系,甚至大有谈5G就踢群的架势。

所以5G+VR/AR到底有没有真实的价值?在做了相关的研究后,我们认为:

1、5G的大带宽特性对于VR的价值是在线观看5K以上分辨率的全景视频,对于AR在现阶段价值不大。

2、5G低时延特性的价值是通过云游戏技术提升画质,同时帮助云游戏技术降低其“网络时延”,使得采用云游戏技术方案的VR/AR产品的“运动到成像时延”能够达到20毫秒的及格线以内(“网络时延”是“运动到成像时延”的组成部分)。

3、5G的低时延特性并无法直接帮助现在的VR/AR产品降低“运动到成像时延”。

下文我们将详细拆解5G与VR/AR的关系。

对于AR来说,5G的大带宽有什么作用?

当前行业所畅想的AR眼镜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手机的大屏化:将手机操作系统变成一个大屏的、多窗口的体验。

手机的大屏化场景所需的网络带宽与现有手机和PC无差异,5G无法提供额外的附加价值。

第二类是原生AR体验:即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现实中的场景,将虚拟信息有机的叠加到现实的场景中。

原生AR体验往往是基于3D图形的,5G大带宽的作用主要是提升3D模型的实时加载速度,让3D模型无需提前下载到本地,只有需要用到的时候再从云端进行加载,减少包体大小(注意,这并不是云游戏的技术方案)。

然而3D图形加载速度这个改善的价值十分微小。受限于移动设备的算力,3D模型文件体积并不大,而且大部分应用场景对于实时加载的需求也并不强烈。 

只有等到对3D模型的精度需求极高、对3D模型实时加载的需求很强的情况下,5G才有其发挥的价值。目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VR/AR Telepresence(又称VR/AR Holoportation),即将人体进行3D重建或体量捕捉(Volumetric Capture)后,远程进行近似于面对面一般的VR/AR通信。不过这样的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消费市场还很遥远。

另外,由于AR眼镜并不适合观看全景视频,因此5G的大带宽也无用武之地。

说起5G,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可能一些人对5G技术的理解只存在于会提高网速。你了解它具体可以做哪些事情吗?可能大家会有些许疑惑。本文我们就从实际生活出发,举几个5G技术的应用案例吧。

2015年9月,ITU(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确认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eMMB,uRLLC和mMTC。

(1)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

这种场景是现在人们使用的移动宽带(移动上网)的升级版,主要是服务于消费互联网的需求。在这种场景下,强调的是网络速率。若速率达到10Gbps以上,就是服务于eMBB场景的。

(2)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低时延、高可靠通信。

uRLLC主要是服务于物联网场景的。例如车联网、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在这类场景下,对网络的时延有很高的需求。同时,这类场景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很高,不像手机上网,如果网络不稳定,最多引起用户的不满。

(3)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物联网通信。

mMTC是典型的物联网场景。例如智能井盖、智能路灯、智能水表电表等,在单位面积内有大量的终端,需要网络能够支持这些终端同时接入,指的就是mMTC场景。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这三大场景下,都有哪些具体应用?

5G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就是获取数据,再做数据分析,最后做数据运用。通过对这些行驶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学习,掌握车辆流向规律,对交通信号灯等进行控制,动态调整信号等待时间,提升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

除了行驶问题缓解之外,还有停车问题,通过对停车场数据的采集,也可以及时对车流进行疏导。这些都是车联网的发展方案。

在目前的物联网技术中使用广泛的技术包括LTE-V、NB-IoT、LoRa等,但还不足以支持车联网。

5G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困扰:

1. 5G网络可提升车联网数据采集的及时性。5G网络具有超低时延的优势,再感知能力的增强,可以保障人、车、路实时信息沟通,避免行车过程中人车碰撞和车车碰撞,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实时采集路况,避免堵车,消除人为驾驶的诸多风险。

2. 当公路被5G完整覆盖,动态采集车辆行驶速度信息,下达行驶指令,同时,及时采集天气信息、路况异常信息(例如动物闯入、货物掉落、落石滚入),并传递给车辆,进行规避。

3. 解决城市内拥堵的重点在于部署5G的通信能力,摄像头视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5G大带宽,海量数据连接,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

5G在联网无人机中的应用

业界将5G和无人机看作是最好的“搭档”。在没有遇见5G之前,无人机还只是以个人 娱乐 应用为主,还经常饱受安全诟病。而5G的无处不在联网、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使得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其中,5G物流无人机便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5G用例。亚马逊、谷歌等公司曾在测试无人机送货的服务。伴随着5G商用的到来,5G物流无人机应用将迅速推广开来。

5G无人机的优势有哪些:

1. 在无人机物流领域,进一步提升快递速度和可靠性。目前,杭州市计划建立覆盖杭州的5G无人机城域网络,为智慧物流提供基于网联无人机E2E解决方案。

2. 此外,5G技术将增强无人机运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小的延迟传输大量的数据。

5G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建设智能电网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通过传统专网建设智能配电网,存在成本高、灵活性低的问题而利用传统电信公网又存在业务隔离性差,安全保障和通信时延很难满足业务的要求。

5G技术则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1. 用5G网络切片来承载电网业务是一种新的尝试,将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以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切片,按需提供给电网公司使用,满足电网不同业务对通信网络能力的差异化需求。

2. 兼顾高性能、高可靠、隔离和低成本,成为智能配电网的有效解决方案。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基于5G网络切片的智能电网应用方案,包括华为、爱立信等。

5G在智能工厂中的应用

智能工厂已成为5G的典型应用。在目前的一些智能工厂中,使用机器人替代工人,虽然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对企业来说,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在未来决定企业整体效率的,不是机器人的制造能力,而是对整个制造、运输、存储、销售环节的控制能力。

5G将会为智慧工厂带来新的变革:

1. 5G网络会助推AI技术发展,工业机器人随之进步。

2. 5G网络低时延、大连接、高速率的特点可以满足工业制造过程中能够对精度和强度的要求,人对机器人的操控会更加灵敏,使工厂实现自动化。

3. 对生产数据的采集、传输将更及时,从而更快地掌握生产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相应计划。

5G在高清视频及直播中的应用

5G会在普通消费者领域造独角兽企业可能就是集中在视频领域,而且很可能是视频社交领域。

5G显现出的优势:

1. 5G的超大带宽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试听体验。

2. 在直播性质的视频传输方面,5G的低延时、稳定性,降低用户观看困扰。

在2019年央视春晚主会场与深圳分会场进行了5G 4K超高清视频直播,画面流畅、清晰、稳定。在2022年北京- 张家口冬奥会中,也将充分利用5G开展重大活动、重要 体育 赛事直播。

5G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5G在智慧医疗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列举两个典型场景:

1. 在5G网络下,可提高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的效率,医生可以随时进行电子病历的输入、查询和修改,也可随时翻阅X光片等较大的医疗文件。

2. 随着5G时代到来,基于5G稳定、低时延网络的远程医疗,将对偏远地区的医疗现状产生变革,降低各地区医疗资源的差距。例如,心脏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会降低7%~10%。5G提供的低时延(1ms),超高可靠性正好满足了这方面需求。

目前,5G网络在美国远程医疗中的应用已经初现端倪。以堪萨斯儿童医院为例,该院47名儿科医生中,已有26名通过网络,连接至堪萨斯城的儿童。

5G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数据,为了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全球农民在2050年将不得不产出多出70%的粮食。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环境在不断恶化。

有了5G,这些问题可以迎刃可解。

1. 利用5G高速网络以及多种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土壤的湿度、温度、肥度等各种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并做出实时处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减少体力劳动需求,提升农场运营效率。

5G在智慧家庭中的应用

智慧家居被提及多年,但一直遭遇落地难问题。5G能够彻底改变智能家居终端的部署与服务方式,它将解决一些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1. 5G拥有海量的连接数,可满足家庭中大量的智慧家居同时接入,解决了终端设置困难。

2. 通信容量大,不会担心连接设备过多过于密集导致个体无法通讯的情况。

3. 设备5G网络有效解决了终端设置困难。

4. 解决了此前智能家居中设备不可靠,以及时延过高的问题,从而让智慧家居真正照进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25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