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了,VR/AR概念似乎回暖了。投资、咨询、市场分析等领域里关注5G+VR/AR的人又多了起来。然而也有不少从业者认为5G+VR/AR纯属概念炒作,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毛线关系,甚至大有谈5G就踢群的架势。
所以5G+VR/AR到底有没有真实的价值?在做了相关的研究后,我们认为:
1、5G的大带宽特性对于VR的价值是在线观看5K以上分辨率的全景视频,对于AR在现阶段价值不大。
2、5G低时延特性的价值是通过云游戏技术提升画质,同时帮助云游戏技术降低其“网络时延”,使得采用云游戏技术方案的VR/AR产品的“运动到成像时延”能够达到20毫秒的及格线以内(“网络时延”是“运动到成像时延”的组成部分)。
3、5G的低时延特性并无法直接帮助现在的VR/AR产品降低“运动到成像时延”。
下文我们将详细拆解5G与VR/AR的关系。
对于AR来说,5G的大带宽有什么作用?
当前行业所畅想的AR眼镜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手机的大屏化:将手机操作系统变成一个大屏的、多窗口的体验。
手机的大屏化场景所需的网络带宽与现有手机和PC无差异,5G无法提供额外的附加价值。
第二类是原生AR体验:即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现实中的场景,将虚拟信息有机的叠加到现实的场景中。
原生AR体验往往是基于3D图形的,5G大带宽的作用主要是提升3D模型的实时加载速度,让3D模型无需提前下载到本地,只有需要用到的时候再从云端进行加载,减少包体大小(注意,这并不是云游戏的技术方案)。
然而3D图形加载速度这个改善的价值十分微小。受限于移动设备的算力,3D模型文件体积并不大,而且大部分应用场景对于实时加载的需求也并不强烈。
只有等到对3D模型的精度需求极高、对3D模型实时加载的需求很强的情况下,5G才有其发挥的价值。目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VR/AR Telepresence(又称VR/AR Holoportation),即将人体进行3D重建或体量捕捉(Volumetric Capture)后,远程进行近似于面对面一般的VR/AR通信。不过这样的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消费市场还很遥远。
另外,由于AR眼镜并不适合观看全景视频,因此5G的大带宽也无用武之地。
你好,现在5G只在部门地区测试,预计大范围投入使用在2020年。7月17日消息,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国5G的发展速度可谓是快马加鞭,在最关键的一项用频方面,近日又有了新的利好——工信部为5G新增8.45GHz频谱资源。截至目前,工信部共计在6GHz以下频段批复了400MHz以及在毫米波频段批复了8.25GHz频谱资源用于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
业内人士分析,2018年首个版本的全球5G标准将正式公布,频谱的落地将有助于我国成为全球5G标准主导者,为2020年5G网络正式商用,以及5G产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5G 频谱蓝图雏形已现
2015年,ITU正式定义了5G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包括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大规模物联网)、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为达到上述愿景,5G频率将涵盖高、中、低频段,即统筹考虑全频段:高频段一般指6GHz以上频段,连续大带宽可满足热点区域极高的用户体验速率和系统容量需求,但是其覆盖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全网覆盖,因此需要与6GHz以下的中低频段联合组网,以高频和低频相互补充的方式来解决网络连续覆盖的需求。至于中频段,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和组织对于中频段的具体范围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普遍认为3GHz~6GHz为中频段重要资源。
频谱属于不再生资源,移动通信从2G发展到4G,再到5G,可用在移动通信网络的的频谱资源越来越少。全球的国家在5G的用频方面都是慎之又慎。在经历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国开始公布5G用频计划。2016年1月,工信部确定3.4-3.6GHz频段用于北京和深圳两地5G技术试验,以验证5G关键技术性能。今年6月,工信部又先后公开就5G低频使用频段征求意见和5G毫米波频段规划征集意见,拟将4.8-5.0GHz、24.75-27.5GHz和37-42.5GHz频段用于5G技术试验。
近日,工信部又批复4.8-5.0GHz、24.75-27.5 GHz和37-42.5GHz频段用于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试验地点为中国信通院MTNet试验室以及北京怀柔、顺义的5G技术试验外场。
目前,工信部共计在6GHz以下频段批复了400MHz以及在毫米波频段批复了8.25GHz频谱资源用于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IMT-2020(5G)峰会上,5G项目推进组副主席王晓云透露,根据研究表示,中低频段方面,主要集中在6GHz以下,需求量在808到1078MHz高频方面,6GHz以上,需求量达到了14到19G。6GHz频段以下,将会成为移动业务的主频段,另外6GHz以上的频段会成为数据量高密度地区的峰值流量承载,如大型运动赛事场所、人流密集的商业中心、中心商务区等等。如果按上述所说,到我国5G频谱制定完成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大运营商公布5G时间表
移动通信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是全球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必争高地。我国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发展过程。我国在5G技术起步早,现在又在频谱资源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来看,我国已经进入5G研发试验的第二阶段,并在全国启动了外场试验。
据悉,今年下半年三大运营商将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苏州等多个城市展开5G试点工作。试点期间,三大运营商除了进行不同规模技术测试、网络验证和基站建设外,还将基于5G网络启动包括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在内的车联网、物联网应用。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早就释放出5G布局的加速的信号。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日前给出了中国移动最新5G发展进程表:“今年将在5个城市开展外场试验,2019年实现预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中国移动在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5G基站。
在2016年,中国电信挂牌了5G开放实验室,此外申请了5G相关发明专利59项。中国电信表示,希望在2019年建成若干规模预商用网,2020年实现5G商用的目标。
中国联通不久前在深圳开通了其首个外场5G新空口基站。中国联通计划在2018年在5到6个城市进行5G系统组网验证,2019年扩大5G试验的城市数量和基站规模,预计在2020年进行更大规模的面向商用的5G网络部署。
产业链加速成熟
对于在5G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设备厂商由于前期频段的不确定,其设备无法定型,导致研发投入加大。如今随着5G频段的逐步落地,设备厂商看到了曙光。
中兴通讯无线总工程师朱伏生在接受020189.cn采访时曾表示,因为频段的不确定,设备厂商们研究的模型不太一样,设备模型也不太一样,研发投入非常大。朱伏生呼吁,国家应该尽快把5G频段确定下来。“在5G领域,以中兴通讯、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很多5G关键技术上都有自己的技术点,在推动5G标准制定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不能因为一些问题,导致我们的标准技术没有进入全球体系。另外,尽管我们的技术和产业化能力较强,但销往全球也会面临种种壁垒。技术研究只是一个方面,要实现产业化,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5G频谱的落地减少了此类事件的发生,未来,设备厂商可以加足马力,大干快上了。
实际上,随着我国5G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入到5G的试验当中。据悉,中国移动研究院、北京移动、大唐电信集团联合组建的5G试验团队日前成立。根据规划,2017年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宁波5个城市启动5G试验,推动平台架构成熟,验证3.5GHz组网关键性能。伴随三大运营商5G试点的部署,参与5G试验测试的企业不断增多。据了解,大唐、中兴、诺西、华为等主流系统厂家,以及联芯、展讯等终端芯片企业正积极参与5G试验测试。
众多企业的加入,有助于我国5G的进程的加快,据GSMA移动智库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开展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有望在2025年前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