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分子
样品导电性很差,在做sem时
表面电荷累积,使得画面发白,分辨率下降。这时候可以在表面蒸镀上一层很薄的金或者碳,提高
材料的导电性。当然,碳和金层必须非常薄,不影响材料原有性质。材料表面镀导电材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避免材料荷电。所谓荷电其实就是入射电子的量大于产生的二次电子或者背散射电子的数量,从而导致在材料表面形成电子的富集(产生负电位)。由于负负相斥的原理,使得后面的入射电子不能在材料表面会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例如聚焦不太容易聚清楚,表面形成一道一道白色的二次电子突然放电的现象。因此要得到满意的形貌,应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有效的电子通路,即在样品台和材料表面有导电通路。最佳的办法就是在表面镀膜,这就是为什么扫描电镜要镀膜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增加二次电子发射率,使图像信噪比增强,看上去更漂亮。导电性能差的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时,当入射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会在样品表面产生电荷的积累,形成充电和放电效应,影响对图象的观察和拍照记录。因此在观察之前要进行导电处理,使样品表面导电。常用的导电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金属镀膜法
金属镀膜法是采用特殊装置将电阻率小的金属,如金、铂、钯等蒸发后覆盖在样品表面的方法。样品镀以金属膜后,不仅可以防止充电、放电效应,还可以减少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作用,增加二次电子的产生率,获得良好的图象。
(二) 组织导电法
用金属镀膜法使样品表面导电,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比较复杂,同时对样品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有人采用组织导电法(又称导电染色法),即利用某些金属 溶液对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脂类和醣类等成分的结合作用,使样品表面离子化或产生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盐类化合物,从而提高样品耐受电子束轰击的能力和导电率。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