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相法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时,经常需要使用有机物进行水解或改性什么的,利用红外可对纳米粉体中的有机物进行检测,对金属氧化物的吸收峰进行说明,但很多情况下都是推测,也不大容易把握。
而粉末X射线衍射及电镜分析就比较容易了,能够清楚地说明,因为都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为依据。比如通过XRD 的各衍射峰及其指标,可判断金属氧化物粉体的晶型、粒径大小等,是很有用的。至于电镜,就更简单了,扫描电镜主要看形貌,透射电镜主要看微细结构形态的。
相关的分析方法都是搞材料研究必须掌握的,不是简单就能说清楚的。建议同学要多看资料多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可以观察。需要你将你的样品进行抛光,最好再做一个横断面的抛光试样,这样在表面和横断面都可以观察。
放大倍数需要样品进入SEM后具体观察,放大倍数不是问题。估计只需要很小的放大倍数,1000倍左右没什么问题
SEM全称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一般常用微观形貌观测模式。电流大小是由电流密度和镀件面积决定的,电流密度是由各电镀工艺决定的。那么,知道了这几个条件怎样计算镀层厚度或者时间呢?首先要了解电化当量的概念,所谓电化当量,就是单位电流和单位时间内能够镀出的金属的质量(重量),电镀常用的电化当量单位是克/安培小时,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电化当量,可以查相关资料得到,也可以自己计算出来,计算方法是金属的克当量(就是金属的原子量除以它的价数)除以26.8。
比如,镍的原子量是58.69,价数是2,它的克当量就是58.69/2=29.35,它的电化当量就是29.35/26.8=1.095(克/安培小时)。怎样由电化当量计算镀层厚度呢?举个例子,比如镀镍,已知电化当量是1.095克/安培小时,假定给的电流密度是3A/平方分米,那么1平方分米面积,镀1小时,就是3安培小时,就会镀出1.095乘以3,等于3.225克镍,这么多的镍分布在1平方分米的面积上,镍的密度(比重)是8.9,不难算出镀层厚度是3.6丝,考虑到电流效率不是100%,镀镍电流效率一般为95%,修正后镀层厚度就是3.6乘以0.95=3.4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