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生存进化私服哪种好玩?

方舟生存进化私服哪种好玩?,第1张

看你是PVP还是PVE。我是PVE玩家,官服主要就是太累,训个龙没准备饲料动不动几个小时,特别是孵化,飞龙连续一个星期要命,现在有了双倍,但是还要几天,隔几个小时就要关注....

自己总结了一下,玩PVE,一个是负重要高,十倍以上最好。二个是不要刷经验,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哪里专门有空刷经验,本来第一天就能进入电气时代,但是等级不够出不了技能憋屈。三是采集训龙敷龙要快,不要百倍千倍,看了一下,普遍还是10-50倍的服务器最多,也最适中,我是上班族,两个小时包括建家,打材料,训龙能够勉勉强强,每天不累就好。四是龙的属性成长要高,加攻击幅度高一些,打个bos有挑战但能不那么难。还有官服PVE服务器不能叼野生龙等等。还有还是要服主的,一些被卡住什么的麻烦事可以随时呼救,进服送一些简单工具能快速建家。最后是不要MOD,安装麻烦不说,出了问题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我现在的服务器很适合独狼、上班族、PVE、建家玩家养老。

1月14日新开,独狼PVE福利。

老图孤岛纯PVE图,无MOD,采10训50敷50,出生满级(不包括飞升),人龙负重耐力增加,进群送狮鹫,辅助不在服务器玩,现在整个服务器最多不超过5个人,清静,不卡。

非官方搜104。注意有两个104孤岛,一个是PVE,限时PVP,一个是纯PVE。限时PVP那个已经开了两年了,四通服,人多热闹,有信誉保障。这个PVE是最新开的,月亮岛、恶魔岛、红树林、火山口、石林等等地方都还没人建家(我是玩家,雷霆崖被我占了)。

平时和辅助聊很好,说已经有计划加开仙境。不多说了,我也是觉得人太少,没个聊天的人,进服找我聊天,送打一趟毒气洞的水泥珍珠油什么的(能打一万多水泥),一般晚上在线。

读at

读“矮沓”,拼音就是“ai ta”,第一个音读三声,第二个读二声。

下面是摘抄的

主流读法就是英语at的读音,即“埃塔”,网友戏称“爱她”!但是,我还是想前面说说着“爱她”——

■@从哪里来?

虽然俺是中国人,虽然我们有四大发明,不过我还是必须承认,这个小a加圈——@——并不是中国人的首创。据法国学者的推测,@最初出现于欧洲的中世纪。那时候当然没有电脑,连打字机也没有,什么东西都要靠手写。写字写多了,为了图快和省事,字母之间就会形成连笔,有点像我们中国的草书。那时候通行的拉丁语中有一个常用介词ad,表示“去,到”(类似现代英语的介词to)的意思。你不信试一试,把a和d这两个字母连写,然后加快速度,最后写d时候要画的小圈就有可能缠绕在a的周围了。

虽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是真正的拉丁人,如果你要向他们打听@是什么意思,他们绝不会说@是ad的简写。对他们而言,@乃是一个陈旧的重量单位的符号(一个@相当于12公斤),源于阿拉伯数字4。这个重量单位在1859年采用公制以后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只有一些西班牙老人现在偶尔还用@这个单位来描述斗牛场里公牛的重量。

几乎在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忘却@的涵义的同时,19世纪的美国人却开始广泛使用@来表示商店里货品的单位价格,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如果你有机会到美国的商店转一转,不难发现这种商品标签:“2 books@$10”(两本书一起卖,每本10美元)。

■@与伊妹儿

那么@是怎么和伊妹儿扯上关系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考证一下@是什么时候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打字机上的。1868年6月23日, 美国专利局正式接受了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注册的“打字机”专利,著名的QWERTY键盘正式问世。可是,从流传下来的古董打字机上,人们并没有发现@这个符号,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前后@才出现在打字机键盘上。可以想象,我们可以肯定@出现在打字机键盘上一定是适应了美国商人或者作家们需求,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其他国家都不知道@为何物,只有美国人才使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单位价格。

1971年末,当另外一个美国人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发明电子邮件的时候,他想到了利用计算机键盘上@这个符号来分割使用者的姓名和计算机的名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使用@,使用任何其他字母充当分割符都难以避免和它前面的人名以及它后面相混淆。而且,这时候@的意义恰与拉丁词ad的含义大致吻合。好像历史真的画了一个圈。

■@到底怎么念?

那么,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到底怎么念?

这个问题对美国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从19世纪@这个符号用来表示单价以来,美国人一直就把这个词念做“阿特”(at)。也有人使用“商业a”(a commercial)的说法,但是毕竟太绕口,所以 “at”还是主流。

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来说,也不成为问题,因为斗牛场上的公牛重量就是用@表示,而这个符号的发音自古以来就是 “阿鲁巴”(arrobas)。

对中国人来说,@的发音就成了老大难问题。除了自然主义的“a圈”以外,我还见过以下几种说法:

“小老鼠”

“‘在’字符”

“花a”

“猴头”

其实,不仅是我们中国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读。于是乎,各民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各自的智慧和幽默感给@起了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名字:

大象的耳朵(丹麦)

猴尾巴(荷兰,芬兰,德国)

猫爪子(瑞典)

耳朵(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

蜗牛(意大利)

蚯蚓(匈牙利)

至于法国人,广大网民们似乎分成了两大派:一派直接按照英语发音使用at来称呼@;另一派坚持拉丁人传统,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口中的“阿鲁巴”法国化,念成“阿鲁巴斯”(arobase)。似乎是为了给这两派人做一个评判,一贯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法国政府2002年12月通过政府公报给@定性,正式宣布@的拼写可以有两种方式“arrobe”或者“arobase”,但发音应该为“阿鲁勃”。

不知道中国有关部门有没有给@正名的计划。如果有,我这里借花献佛,转述一位网友的建议:干脆按照at的英文发音把@译为“爱她”。

@——“爱她”没商量。

【岛主有话】网友们已经给@创造了很多诙谐、有趣的读音,你也同样可以发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透露一个秘密,月亮岛主有时就喜欢将@称为“猫耳朵”。所以@得发音反而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彼此知道意思就行了。当然,为了便于交流,还是为@正正名好。朋友,你还说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429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