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光镜光阑。在双聚光镜系统中,该光阑安装在第二聚光镜的下方。作用:限制照明孔径角。
(2)物镜光阑。安装在物镜后焦面。作用:提高像衬度;减小孔径角,从而减小像差;进行暗场成像。
(3)选区光阑。安装在物镜的像平面位置。作用:对样品进行微区衍射分析。
亲,我很高兴为您服务。目镜的孔径光阑与物镜的孔径光阑重合
目镜的孔径光阑与物镜的孔径光阑重合,其出瞳位于目镜的后焦平面附近,目镜的GH-313A孔径以出瞳的直径表示。大多数仪器的出瞳直径与人眼瞳孔的直径相当,其值为2mm~4mm。测量仪器的出瞳可以小于2mm,以提高其测量精度。军用仪器的出瞳直径偏大,以适应极其困难的观测条件。
镜目距p 7是出瞳到目镜最后一面的距离,也是观察时瞳孔的位置。镜目距一般不小于6mm—8mm,相对镜目距是其与目镜焦距之比。由于出瞳的位置很接近于目镜的后焦点,所以镜目距接近于焦点的截距。一定结构的目镜的焦点位置基本上是确定的,因此相对镜目距接近于一个常数。一般目镜的相对镜目距为0.5~0.8,有些目镜的相对镜目距达到1以上。选择镜目距或者相对镜目距的数值,与其使用要求分不开。最小的镜目距不得小于6mm,加戴眼罩或者防毒面具的仪器,要求最小镜目距的值在20mm以上。镜目距p’确定后,在相同视场的条件下,越大的相对镜目距,光线在目镜上的投射高度越大,像差越难校正。
目镜的视场光阑与物镜的视场光阑重合,位于目镜的前焦平面上,若有分划板,则分划板的外框就是它的视场光阑。物镜的成像面直至目铳前表面的长度称为目镜的工作距离,以Z:表示。为了适应近视眼与远视眼的需要,工作距离Z:应该大于视度调
节的深度。当目镜的焦距为f;时,一个折光度对应的调焦量,即目镜相对于前焦面的移动量.
通常,视度的调节范围一般在±5视度,则目镜的调节深度为±Sx,目镜的工作距离至少应大于±5x。
目镜的孔径光阑与物镜的孔径光阑重合,其出瞳位于目镜的后焦平面附近,目镜的GH-313A孔径以出瞳的直径表示。大多数仪器的出瞳直径与人眼瞳孔的直径相当,其值为2mm~4mm。测量仪器的出瞳可以小于2mm,以提高其测量精度。军用仪器的出瞳直径偏大,以适应极其困难的观测条件。
镜目距p 7是出瞳到目镜最后一面的距离,也是观察时瞳孔的位置。镜目距一般不小于6mm—8mm,相对镜目距是其与目镜焦距之比。由于出瞳的位置很接近于目镜的后焦点,所以镜目距接近于焦点的截距。一定结构的目镜的焦点位置基本上是确定的,因此相对镜目距接近于一个常数。一般目镜的相对镜目距为0.5~0.8,有些目镜的相对镜目距达到1以上。选择镜目距或者相对镜目距的数值,与其使用要求分不开。最小的镜目距不得小于6mm,加戴眼罩或者防毒面具的仪器,要求最小镜目距的值在20mm以上。镜目距p’确定后,在相同视场的条件下,越大的相对镜目距,光线在目镜上的投射高度越大,像差越难校正。
目镜的视场光阑与物镜的视场光阑重合,位于目镜的前焦平面上,若有分划板,则分划板的外框就是它的视场光阑。物镜的成像面直至目铳前表面的长度称为目镜的工作距离,以Z:表示。为了适应近视眼与远视眼的需要,工作距离Z:应该大于视度调
节的深度。当目镜的焦距为f;时,一个折光度对应的调焦量,即目镜相对于前焦面的移动量.
通常,视度的调节范围一般在±5视度,则目镜的调节深度为±Sx,目镜的工作距离至少应大于±5x。
期待您的下个问题
孔径光阑的定义是:光学系统中用于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大小的光阑。孔径光阑也叫入射光瞳,是光学系统接受外界射入光线的入口。由于射入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线全部是通过物镜射入的,所以它们的孔径光阑基本就是物镜的不透明边框或称镜座。
不过也有例外。一些劣质望远镜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精度很差的物镜,同时又追求短焦小体积等特点来迎合消费者,造成像质极度劣化。为改善像质,这些制造商在镜筒里加装了孔径很小的消光环,用来限制物镜的口径,从而缩小了实际的F/值,缓解像质问题,但代价是降低了实际口径,同时又带来渐晕问题。在这种镜子里,孔径光阑就变成了这个所谓的消光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