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发起的撕裂者行动,使得联合国军在3周时间内就全线抵达三八线,但他想的是继续往前进攻,他把新一轮的进攻称为狂暴作战,目标是进抵堪萨斯线。
李奇微将新的作战计划定名为狂暴作战。狂暴,英文为RUGGED,可以理解成崎岖不平的意思。不知美军是指越往北朝鲜半岛地势越不平,还是指美军的前途犹如崎岖山路般的艰险。
但真实的情况是,困扰李奇微的问题是,几乎在每一条进攻的线路上,美军都会受到志愿军的异常顽强的阻击,局部战斗进行得艰苦而残酷,但是,这也只是志愿军小型的阻击部队。
被命名为堪萨斯线的目标线是:从临津江口开始,经过板门店,斜穿三八线,从涟川北一直到华川水库。这基本上是一条在三八线北侧20公里左右、与三八线基本平行的战场线。
李奇微所称的堪萨斯线全长184公里,西侧依托汉江和临津江的共同入海口,有22公里的水障;中部依托宽达16公里的华川水库。这样,整条战线上就有38公里长的水障。
在这条战线上,联合国军进可朝铁三角继续推进,退可依托水障从容后撤,能够做到进退有据。
在怀俄明线上,联合国军可以俯视铁三角地区,进可严重威胁铁三角,若想撤退则只需后撤约15公里就能退到堪萨斯线上。
在狂暴作战中,联合国军一线各军的作战任务则为:美一军和美九军:美一军西翼留守临津江南岸,向北岸不断派出侦察队探明敌情;美一军东翼和美九军向永平北侧至华川水库之线推进;美九军最西翼的美二十四师,划至美一军战斗序列;
美十军和南朝鲜一、三军:进至华川水库至东海岸杆城南侧之线。
在上述各部到达堪萨斯线后,美骑兵一师向汉城东南侧集结,美二师向洪川集结,南朝鲜军一个师向江陵以西集结,会同已于3月29日开始向大邱集结的美一八七空降团作为预备队使用。
一旦中朝军队发动春季攻势,则这些预备队就会被派往战线上的告急处。
李奇微认为,由于中朝军队的春季攻势很可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发动,在狂暴作战中,联合国军要一边和中朝军队保持接触以给中朝军队造成压迫和扰乱,一边极其谨慎地推进。
因此,狂暴作战中,联合国军部队要谨慎地准备才能发起进攻。
李奇微遂下令各部在4月2日至4月5日之间于谨慎准备完毕后开始向堪萨斯线推进。
4月1日,美第八集团军向前线各部补充了1.5万多名朝鲜民工,用于搬运战地物资之用。这样,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上的狂暴作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4月3日,麦克阿瑟又一次飞抵朝鲜,在东海岸的南朝鲜第一军作战区域内降落,与李奇微会面。李奇微向麦克阿瑟通报了狂暴作战和无畏作战的计划,麦克阿瑟表示同意。
随后,麦克阿瑟飞回日本,此时的麦克阿瑟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身份视察战场。
狂暴作战开始不久,随着志愿军的撤退,美陆战一师接近了华川水库。
但是,根据南朝鲜第六师的情报,华川水库不但有志愿军坚守,而且志愿军已经把水库的闸门全部打开了,北汉江江水猛涨,南朝鲜军不少士兵和装备被大水冲走。
打开华川水库闸门,用大水来减缓美军北进的速度,是我军第三十九军-一五师三四四团干的。他们于9日凌晨4时在师作战科副科长沈穆带领下,来到大坝,让看守水库的朝鲜工人把10个泄水闸门全部提了起来。洪水不但冲走了美军的一个炮兵阵地,把公路也冲垮了。
美军陆战一师七团对水库这个词特别敏感,他们对不久前在长津水库遭到的厄运至今心有余悸。但是,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回忆中,他们居然想学习一下志愿军的战术,对华川水库来了一个突然的袭击。
李奇微亲自审查和批准了陆战一师的作战计划。
袭击部队以七团为主,特别又配备了一个特种兵连。
这次行动,美军一改乘坐汽车白天行军的惯例,携带着个人补给品和弹药,开始利用黑夜步行前进。
美陆战一师的袭击部队想突然占领水库,然后把水闸关上。
袭击部队到达水库边,在他们乘坐橡皮舟渡水库的时候,被志愿军士兵发现了,立即遭到射击。七团留在北岸的两个连也同时遭到志愿军的猛烈反击,美军部队陷入危机之中。
没有大炮的支援,山高雾大,飞机也支援不了,美军士兵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陆战一师一营奉命强渡水库,但是他们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渡口,断崖上全是志愿军坚固的阵地。
正当李奇微的狂暴作战计划在逐步实施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命令,由他取代麦克阿瑟的职务,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一职。对于李奇微来讲,这无疑又是一件大好事。
正当李奇微趾高气昂地向三七线以北挺进时,彭德怀已经开始构思第五次战役了。
彭德怀在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必须在4月20日左右举行战役反击,消灭敌人几个师,粉碎敌人的计划,把主动权夺回来。
实施反击的主要方向是西线汶山至春川一线,该线敌人有南朝鲜第一师、英第二十九旅、美第三、第二十五、第二十四师、土耳其旅和南朝鲜第六师。由于敌人连续的北进作战,其纵深小,援兵主要依靠横向运动,所以我军在战役指导上,实施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迂回包围和战术迂回包围相结合的方针。在兵力布置上,拟从金化、加平一线的山区劈开一个战役缺口,将东西两线的敌人分割开,同时以三兵团由正面突击,以九兵团和十九兵团从东西两翼实施战役迂回。
北朝鲜人民军分别向当面敌人发起攻击配合作战。
彭德怀要求大家立即抓紧时间进行政治动员和战术教育,组织第一批参战部队的干部向新参战的部队介绍作战经验,并向新参战部队派出顾问,立即开展战役侦察和战术侦察。
同时,对后勤工作的要求是:加强囤集粮弹物资,保证参加这次战役的每个战士能自带5天的干粮,后勤分部同时准备可供部队5天的干粮随部队前进。
要克服王八线一带150公里无粮区的困难,不允许战士挨饿的情况发生,如果一两天断粮,再好的作战计划也没有用。卫生部门做好4至5万伤员的收容治疗准备。工兵部队立即开始修筑熙川经德岘里、宁远、孟山到阳德的公路,准备一旦对方从侧后登陆,志愿军的西线交通被切断时作为主要运输线。
10日,彭德怀将第五次战役的具体设想和部署电告毛泽东。
在中国北京中南海丰泽园内的书房里,毛泽东和周恩来仔细审查了这个战役预案。
毛泽东对周思来说:美军想在元山这个蜂腰部位做文章,占领这一线,进可攻,退可守,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有利,我就不信这个邪!我看彭德怀他们的分析很有道理!
彭德怀在电报中有这样的表述:现在,我第二番参战部队正在开上前线,而敌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进攻已很疲劳,伤亡未补充,部队不甚充实,且后备部队尚未来到。抓紧这个时机向立足未稳之敌大举出击,打一个大的战役,以加速朝鲜问题尽快解决……不然,我军动作慢了,坐失良机,等敌援军上来了,加之海上两栖登陆,势必逼迫我军两面作战,让我处于不利境地。此役原拟于5月上旬开始,但为了推迟敌人的登陆,避免同时两面作战,因此提前于4月22日开始。
这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场大恶战。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对方5个师……
看来,彭大将军的野心确实不小!毛泽东赞赏地说。
周恩来提醒说:这样,战役准备时间会很仓促,三兵团的兵团领导班子3月16日才组建,全兵团按照预定速度,4月中旬才能到达朝鲜前线。再说,这次的战役无论是从投放的兵力、战线的阔度,还是预想的效果,比起前4个战役来都大得多。我们前几次战役的情况证明,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一个整师、甚至一个团,都难以达到歼灭的任务,而这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就预定歼灭敌人5个师,其中有美军的3个师,恐怕客观上难以做到……
但是,毛泽东批准了彭德怀的作战预案。
13日,毛泽东回电同意彭德怀的部署,并且特别强调了警惕美军登陆作战的问题,指出把第四十二军部署到元山方向,以专门确保元山的安全。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发起的时间最后确定为:1951年4月22日。
4月21日,联合国军进抵开城、高浪浦里、三川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一线。
这里已经是志愿军的最后防线了,所以联合国军虽然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随着第二轮战役地展开,第四次战役终于结束了。
这次战役,志愿军是在尚未得到休整和补充的情况下仓促转入防御作战的,各种困难大大超过了前三次战役。
但是,志愿军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扬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抗击了美军的猛烈进攻。
志愿军以积极的坚守防御、反突击和运动防御作战,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大批有生力量,并有计划地向北转移。
整个战役从志愿军全部转入防御作战的1月27日起,至4月21日止,激战85天,共毙、伤、俘联合国军7.8万余人,使其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总共只前进了100余公里。
中朝军队保全实力并撤至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机动防御以空间换取了时间,为进行下一次反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掩护战略预备队十九兵团和三兵团的开进集结,为实施下一个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恢复均势的战役
1951年1月25日——1951年7月8日
五、战役经过(4)
1951年3月临近结束,第8集团军各部队正在接近北纬38度线。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和北朝鲜的军队正在为发起春季攻势而大规模集结兵力。李奇威将军决定继续向北推进,从而占领更利于防御的阵地。哈利S.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同意了这一方案。这次新的进攻计划又分为两个作战行动,代号分别为蛮勇行动和无畏行动。第一个作战行动,也就是蛮勇行动的目的是,在紧靠北纬38度线以北的地方建立一条名为堪萨斯的新防线。第二个作战行动,也就是无畏行动的目的,是联合国军再继续向北推进20英里,建立另一条名为怀俄明的防线。怀俄明防线最终将转变成为一条重兵防御的前哨线。当共产党的部队发起下一场攻势的时候,沿怀俄明防线的部队,将一边阻击,一边向南撤往堪萨斯防线,在这一过程中,给敌人尽可能造成最大限度地破坏和伤亡。防御作战的主要战斗将沿着堪萨斯防线展开。李奇威将军还希望,无畏行动能够对敌人位于金化西北,绰号为铁三角的后勤补给中心构成威胁。金化是堪萨斯防线以北20英里处的一个重要的公路交汇处。
这场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的作战行动,于4月1日开始。美军第1军和第9军位于战线西部,韩国第1军位于战线东部,上述部队在5日以前均已抵近堪萨斯防线。在战线中部,美军第10军和韩国第3军较晚才开始行动,也正在逼近堪萨斯防线。接着,美军第1军和第9军继续向前推进,目标直指位于铁三角地区西南的铁原,并在11日之前推进到了一个名为犹他的,非常接近目标的阶段线。在他们的右侧,5天之后,第10军的部队占领了一个俯瞰华川水库的大坝。4月20日,联合国军的最后一支部队,隶属第10军的美军第7步兵师和韩国第3师也已抵达堪萨斯防线。联合国军随即开始为继续向北推进至怀俄明防线做最后的准备。然而,4月22日,共产党的军队在整个防线上发起了春季攻势,联合国军的进攻行动遂告全部终止。
就在蛮勇作战行动期间,美军指挥高层发生了骚动,导致美军远东司令部和第8集团军的领导层发生了重大变动。4月10日,因为在战略上意见相左,杜鲁门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作为远东地区美军总司令的职务,并任命李奇威将军来接替麦克阿瑟。4天之后,詹姆斯A.范弗利特少将又接替李奇威,成了第8集团军的司令官。长久以来,麦克阿瑟将军因为强加在他身上的种种限制而非常愤怒,尤其是不允许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直接行动。3月份,他在写给马萨诸塞州众议员,约瑟夫·马丁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者在4月上旬将这封信公之于众。杜鲁门总统将这件事看做是,麦克阿瑟将军试图挑战他作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又一例证。因而,在与个别内阁成员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商量之后,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这位令人尊重,且受人欢迎的二战名将的职务。这次事件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政治风暴。但是,除了最高指挥阶层发生变化以外,它对朝鲜战场上作战行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中国人将这次新的进攻称作是第五次战役。当时,联合国军的部队正位于堪萨斯防线的两侧或者稍微靠北了一点。堪萨斯防线绵延116英里,在西部起自汉江与临津江的交汇处,沿着临津江向东北方向延伸,直达北纬38度线。然后,它大体上沿着这条纬线向东,经过一片利于防守的地带,直达日本海。第1和第9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越过堪萨斯线和犹他线,正在向怀俄明线挺进的过程当中。这两支部队都遭到了中国军队3个军群和北朝鲜1个军的迎头痛击。他们由正北和西北方向夹击美军,目标直指长度为50英里,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涟川—议政府—汉城),他们可直抵汉城。
共产党军队的进攻实际上是4月21日至22日晚间,首先在联合国军防线的中部地区开始的。一支中国部队攻击了位于华川水库以西的韩国第6师。敌人的进攻突破了该师的防线,于是在第10军的防区内,西边的美军第24步兵师和东边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侧翼都暴露在了敌人的攻击面前。第二天,中国部队继续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彻底击溃了韩国第6师,向水库西南方向推进了20英里,抵达加平以南地区。在那里,英国第27旅以及配属的美军第72坦克营的部队最终遏制住了中国军队的进攻,为联合国军的有序撤退创造了条件。因为此次作战行动,第72坦克营A连以及英国旅的加拿大营和澳大利亚营最后被授予总统部队集体嘉奖。
在第1军的防区内,第24步兵师和土耳其旅遭受了敌人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直接冲击。第1和第9军立刻开始向南撤往沿堪萨斯防线的既设阵地。第二天,他们抵达了目标阵地。也是在第1军的防区内,在敌人渡过临津江并在南岸建立桥头堡的过程中,来自比利时、菲律宾、英国和美国的联合国多国部队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在23日之前,第1和第9军的绝大部分部队退回到了堪萨斯防线。
同样是在4月23日,中国部队将进攻的范围扩大至战线的东部以及中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北朝鲜军队成功地击退了位于第10军右翼的韩国第5师,使敌人能够向南推进至堪萨斯防线和仁济以南。仁济是位于华川水库和日本海之间中间位上的一个重要城镇。沿临津江一线,仍然是在第1军的防区内,中国军队从韩国第1师和英国第29旅的阵地之间,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接着,在临津江以南几英里的地方,敌人将英军第29旅的格洛斯特营包围在了雪马里附近的一个小山顶上。格洛斯特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后来被授予美国总统部队集体嘉奖。当救援行动最终无法接近该营,先前该营于24日和25日分别进行的突围行动也均告失败以后,格洛斯特营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围,但最终被歼灭。该营的绝大部分幸存士兵被俘。第1军最终未能解救格洛斯特营,原因是多方面的:决策欠佳,通信不可靠,地形崎岖以及敌人意志坚定的顽强抵抗。英军损失极为惨重:20名英军士兵阵亡,35人受伤,575人在战斗中失踪或被俘。
尽管大规模使用了空中火力支援和炮兵集群的轰击,敌人在多处实施突破,摧毁了第8集团军试图沿堪萨斯防线建立牢固防御阵地的希望。4月25日,第1军的指挥官,弗兰克W.米尔本少将下令,再次向南撤退至堪萨斯防线以南大约10英里的德耳塔防线,接着又向南撤退到了更接近汉城,被命名为古尔登的新防线。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中国军队进攻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重新占领汉城。第1军的撤退迫使范弗利特将军将第8集团军的其他部队从整个战线上后撤。他匆忙将古尔登防线予以延伸,建立一条横跨整个半岛的新防线。他十分讽刺地将这条防线命名为无名防线。
都是讹传,造摇的
谣言:
2014年12月,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撰文称,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几十年后,美国西点军校研究人员,试图用电脑模拟再现直接导致板门店停火协定的上甘岭战役,但却怎么也搞不明白。而且早在之前就有文章称,美军在上甘岭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取名叫"伤心岭"。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世界最著名的军事战例,成为唯一列入美国军事院校教科书的中国战例,又称上甘岭以其战争史上的许多奇迹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
真相:
上甘岭战役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在美军的战史中,关于上甘岭战役及"金化攻势"等名词完全没有,只在中国战史数据中出现,而且对于所谓"金化攻势"的目标、范围都模糊带过,所使用的兵力也语焉不详。中国所推崇的上甘岭战役,不过是"白马山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书面语或可这样表述:战术性出击或反击中的大型高强度战斗。
而在中国战史文章中,常表示美军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称为"伤心岭",然而,美军命名的"伤心岭",和上甘岭没有关系。"伤心岭"在朝鲜东部,而上甘岭靠近朝鲜中部,两者距离约50公里。"伤心岭"战斗发生得较早,于1951年9月。上甘岭作战则发生于1952年10月。在美军公开的档案里,能够和上甘岭战役的时间相对应的,仅仅是一次代号"摊牌作战(1952年10月14日-24日)"的记录。
因此,称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入最著名战例,甚至是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都是无稽之谈,前者类似"西点学雷峰"之类的谣言,而后者没有充分举证、列出著作出版物,也毫无说服力。
真正的朝鲜战争三大山地战:
血染岭
1951年8月18日,南朝鲜第5师第36团开始了对以后被命名为血染岭的983高地的攻击。983高地位于大愚山(1179高地)和白石山(1142高地)之间的一座孤立小山,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沿水入川和西川北上的两条公路。夏季攻势的目标之一就是这个983高地。范弗里特上将指示这次攻击时,曾对作为阿尔蒙德中将的后任第10军军长的克洛威斯·E·巴亚斯(音译)少将作过如下的指示:“为了掩护堪萨斯线,增大防御纵深,必须夺取983高地。另外为了完成对‘亥安盆地’的大包围,和威胁文登里以扰乱敌人的后方,也必须夺取成为其门户的这个高地。虽然敌人的阵地可能很坚固,但只要是集中炮兵予以打击,就不会有多少困难了。
美第2师长拉夫纳少将以师的全部火力(中、轻炮7个营共126门和中、重迫击炮72门)支援这次攻击,并亲自到德谷里的团指挥所,师参谋长前出到杜密岭的团观察所为黄烨上校指挥的团的攻击准备工作提供建议。支援火力在4公里的攻击正面约为200门,1公里相当于50门。这样的密度在这次战争中也是罕见的,这体现了范弗里特上将让南朝鲜军队树立起自信心来这种想法的热情。
8月18日6时,约200门火炮和迫击炮一齐开始了攻击准备射击。由于当时正在下雨而中止了空军支援,准确地破坏射击没有希望了。但因拉夫纳师长规定的是“在这次攻击中弹药没有限制”这样的方针,所以炮击用“非常激烈”这样一个词就可说清了。目标高地和中朝军的炮兵和迫击炮阵地完全被爆炸的烟尘所覆盖,使人感觉好象一个活人也没有了。在这9天的战斗中所消耗的弹药仅炮弹就约有36万发,相当1门炮发射了2860发(平均一门炮1天320发)。这就是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北朝鲜军在受到集中炮击时,在掩蔽部里待机。当炮击停止的同时就进到射击线上开始投掷手榴弹和机枪射击,所以怎么炮击也收不到压制的效果,仅仅从正面攻击是不会解决问题。 这种战法是面对具有绝对优势火力的敌人进行防守时的一种战法,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坚守时间比较长的先例也几几乎乎都是采用这种战法,这是用地形来弥补火力上的劣势。
8月31日,美第10军全线同时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美军第9团(林奇上校)接替南朝鲜36团攻击血染岭,该团8月31日和9月1日从正面进行了攻击,仍然没有成功。该团的攻击和南朝鲜第36团的攻击采用相同的方法,因此遇到了几乎相同的经过和失败。无论怎样炮击,北朝鲜军躲在反斜面的坑道内,在美军将要突然进到山顶阵地时,突然予以猛烈射击,因此每次都遭到重大损失。虽然几次改变攻击方法,但还是被潜藏在反斜面深深的堑壕中投掷手榴弹的北朝鲜士兵所打败。
美第2师估计,北朝鲜军仅在血染岭遭受的损失就在1.5万人以上。在从8月18日到9月5日攻击血染岭的3周时间内,联合国军所受的损失实际是战死326人,负伤2032人,失踪414人,共计2772人。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夺取一个不过象个瘤子似的4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就需用3个星期的时间,近3000人的损失36万发炮弹(估算为100亿日元)。
伤心岭
范弗里特上将在血染岭的攻击开始陷于僵局之时,就设想在中、东部战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作战,将此命名为“Talons”(猛禽之爪)计划,于8月末提请李奇微上将批准。这是一座胆小的人一看就会胆怯的山岭,从主脉向东西延伸出的无数支脉会使人想起鱼的背骨而感到毛骨悚然。目击这个山峰战斗的新闻记者喊出了HEART BREAK RIDGE(意为伤心岭或断肠岭)。
支援攻击的炮兵有105榴弹炮两个营,155榴弹炮两个营,200榴弹炮一个连共计76门,用来夺取南北4公里多长的山峰被认为是充分够用的。
9月15日,美军第9团第2营在象要“炸掉山顶”那种程度的支援射击的掩护下再次发动攻击。美军第23团对伤心岭的攻击到第14天了。由于“两个星期无益的攻击”遭受了950人(32%)以上的损失。美第2师的损失合计为1670人之多。
金日成山脉
美第10军为了谋求完成“秋季攻势”的目的,于10月15日开始了全面攻势。这是为了要报伤心岭之仇,这里所说的全面攻势是在血染岭和伤心岭。10月4日,也就是进攻的前一天,49架战斗轰炸机猛攻沙汰里周围,美军斯塔曼支队开始了佯攻。这时北朝鲜军在876高地的棱线配置的是第12师第3团,在其北侧棱线配置的是第6师第1团,在伤心岭配置的是该师第15团,采取了死守的态势,但因自8月18日以来受到不间断的攻击,各团都减员到不足1000人了。
10月5日傍晚,美军将近300门的火炮和迫击炮对美军第9团和第38团的攻击正面开始进攻火力准备,接着海盗型飞机对成为炮兵死角的山谷间投掷凝固汽油弹和加以扫射和轰炸。
美国公开史料也称赞美军第23团英勇作战说:“不到战死或因负伤不能进行战斗时就不停止抵抗,被俘的人极少,而且没有见着一个没有带伤而被俘的”。但在13日拂晓法国营攻上山顶,给那么激烈的战斗打了终止符号。从第23团开始攻击伤心岭算起,这是第30天的事。
这次“底线得分”作战好歹算是取得了成果,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该师的死伤人数为2030人,加上第一次攻击时的损失为战死597人,负伤3064人,下落不明84人,合计共达3745人(为编制的22%),其中有1832人是属于第23团的。
另外,弹药的消耗量也庞大到惊人的程度,总计为:76毫米坦克炮弹6.2万发;105毫米轻炮弹40.1万发;155毫米中炮弹8.4万发;200毫米榴弹炮弹1.3万发;60、81、107毫米迫击炮弹11.9万发;57、75无后坐力炮弹1.8万发。
由于这次攻击是在险峻的岩山和深谷进行的战斗,所以迫击炮弹的消耗比预想的要多,首先是81毫米迫击炮弹不足,接着是107毫米迫击炮弹缺乏,为此从日本空运来1万发,从釜山将2.5万发由特别专列火车“突进”运来,才算凑合着敷衍了过去。巴亚斯军长充分考虑到所集积的弹药也还是不足。
承受了如此大量的钢铁而在“用鲜血保卫高地”的北朝鲜军遭受的损失好象是极为巨大,估计北朝鲜第6师、第12师、第13师和中国第204师的损失达2.5万人(确认遗体,1473具,估计死者8389人负伤者14204人),其后,北朝鲜第5军一直到停战没有在第一线出现过。
可是把战线仅仅从血染岭向北推进到约10公里的文登里、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和付出了约6000人的伤亡,军需品的消耗达到了天文数字。这实在是一次高代价作战,是一场极不合算的战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