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行业迎来历史性突破,迎来了最好发展时机
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诞生,宣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来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始研制4Kb
DRAM,在次年投入生产40年后,2018年第四季度,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研发的64Gb 32层三维闪存芯片(3D NAND
Flash)将实现量产,8月份刚刚推出的Xtacking技术更是给闪存芯片结构带来了历史性突破,为全球闪存产业的发展留下了中国企业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国家、政府到企业、科研人员,上下齐心,奋发图强,在走过40年曲折艰难的发展之路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我国集成电路产品是最大宗进口产品
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关乎信息安全、产业安全、外汇安全,更关乎国家安全,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然而,从2013年至今,每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都逾2000亿美元,是最大宗进口产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2-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有不同程度的浮动,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为386亿个,同比增长14.2%。2018年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为382亿个,同比增长10.4%。
在进口金额方面,2018年3-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整体呈增长趋势,2018年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274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3%。
政策频繁出台,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
2014年6月,工信部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募集千亿资金用于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的股权投资,发展龙头企业。
2018年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摆在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位置。
国家战略和利好政策提供了产业最大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场纵深、资本纵深和人才纵深的形成,也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设计制造是产业突破关键
紫光集团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芯片产业,现已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之一。2017年,紫光集团总资产超2000亿元,收入超600亿元,芯片年供应量超30亿颗。
放眼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具有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全球化竞争等特点,而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也正经历重大变化:摩尔定律几近失效,技术瓶颈日益凸显,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芯片产业发展中有所突破,是紫光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集成电路产业链复杂,简单讲就有芯片设计、EDA工具软件、芯片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这六大环节。在产业全球化的今天,很难有一家企业包揽芯片链条的全部环节。紫光实践中的经验就是抓住其中产业影响力最大、价值最大的两个关键环节,做强、做大。这两个环节就是芯片设计与制造。
在芯片设计上,紫光首先选择以移动通信芯片设计为突破口,是因为手机芯片数量大,并且有通用的ARM构架和成熟的软件生态及代工模式而同时聚焦安全芯片设计,是因为中国身份证、银行卡等安全芯片设计市场广阔,且国内在安全芯片领域技术已成熟,可迅速实现市场化。
从2013年开始,紫光通过收购全球第三的通信基带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和全球第四的芯片设计企业锐迪科微电子,抢占下“桥头堡”,迅速站稳脚跟。如今,在手机芯片、物联网芯片、FPGA和身份证、金融卡等智能安全芯片等诸多芯片设计领域,紫光的市场份额均居中国第一。
在芯片制造上,紫光瞄准的是存储芯片,因为存储芯片是个“大粮仓”,市场增长迅速。2017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中约1/3是存储芯片,而且存储芯片产品接口标准化,生态成熟其中闪存芯片更是有发展历史短、技术壁垒低、国内有专利积累等优势,并且闪存不仅广泛应用于移动端,而且正取代磁盘进入云计算数据中心,在AI和大数据驱动下,应用前景广阔。
2016年7月,紫光牵头组建长江存储科技公司,设计制造三维闪存芯片。长江存储核心厂区占地面积约1717亩,将建设3座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
Flash
FAB厂房。之后,紫光也陆续在南京、成都等地开工建设存储芯片制造基地。2018年第四季度,长江存储首批64Gb三十二层三维闪存芯片将在新厂房实现量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是紫光发展的原动力。紫光展锐研发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拥有自主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的手机芯片平台SC9850KH紫光国微研制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CCEAL5+证书的IC卡安全芯片THD88紫光同创推出目前中国唯一一款自主产权千万门级高性能FPGA产品PGT180H。
2017年,长江存储耗资1800亿元、千人团队研发两年的32层三维闪存芯片研发成功,填补中国闪存芯片空白。
芯片产业的发展必须形成系统化的体系,不仅要有前端的技术创新,还要有后面应用端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被用户所接受,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紫光创造性地打造了极具紫光特色的“从芯到云”内生链,通过集团内企业的相互配合,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芯片产业系统。以存储芯片为例,长江存储设计制造的三维闪存颗粒,可以由紫光宏茂等公司进行封装测试,经紫光存储做成模组板卡等产品,再应用于紫光展锐的手机系统,或是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的服务器及存储系统,进而延展至紫光云等数据中心。
芯片内生链的建成,不仅找到了新产品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更解决了应用测试、优化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了产品上市后的竞争优势。这就好比是菜还没上来,先把客人找好,并和厨师一起对好了口味。
展望未来,紫光正紧扣移动通讯领域5G和IoT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布局,力争用下一个十年打造出世界级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企业在存储芯片制造领域,紫光坚持顽强的战略耐力,冷静的战术心态,争取五年站稳脚跟,十年有所成就,成为全球三维闪存的主要厂家之一。
在此,请容许笔者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释:ODM即原始设计制造商;OEM即原始设备生产商。那么这些又与我们的主题—手机,有什么联系呢?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奔主题。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ODM/OEM的实际含义,笔者在此要打一个比方,大家可以将ODM想成是Android,而OEM就是iOS。可能这样做转喻不是很恰当,但有助于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如今的手机市场。Android历代版本均为甜品代号Android一路高歌猛进 首先来解释一下ODM。顾名思义,原始设计制造商,就是拥有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完整流程的自主权限,而这样一款产品最终却被烙印上了别的品牌LOGO,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早期的HTC呢?Google的Android不就正在走着这样一条ODM之路吗?要不是靠着HTC、MOTO这样的一线大厂相助,Android不会有今天可以和iOS平起平坐的地位。当然合作是双方面的,如果不是Android,HTC可能还只是一家代工厂商,MOTO也很可能还是翻不了身。 同理,我们将iOS比作OEM,虽然拥有核心的技术,但产品一样需要依靠不同配件提供商的协作,才能完成最终的成品,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自己的利润。下一代iPhone很可能搭载iOS5.0 经过笔者这样一解释,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一点道理呢?Android在每一部手机上都留下了Google的印记;运行iOS的iPhone背后,有着屏幕、处理器、内存、摄像头等无数硬件厂商的撑腰,两大阵营看起来势均力敌,但实际上整个市场真的就被他们左右了吗?当然不是。三星这个天之骄子差在哪儿?三星这个天之骄子差在哪儿? 韩国三星电子,笔者大胆将其比作电子行业百年一遇的奇才,不知道大家可否认同呢?在此笔者恳请大家先抛开民族情结,我们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如果说Android强,它确实强,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将诺基亚的Symbian逼得节节败退;从一开始不被认可的几款手机,到现在各种品牌高中低端产品全面覆盖;从一开始只有手机,到如今手机、平板、智能电视、车载中控、电子书......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是Android做不了的,难道你说它不强吗? 再来看iOS,与Android情况类似。iOS就好像一个组合变形金刚的头部,它仍需要躯干、四肢才能发挥作用,尽管最终的成品很强大,但那不是苹果的一己之力。苹果的产品主要分飞三类 最后回到三星的话题上来,Android虽强大,但需要有允许其植入的产品;iOS同样强大,但没有帮手的话就是“瘫痪”。况且以上所述还仅限于目前,未来的事情更加充满变数。三星就不一样了,以最简单的手机为例,从设计、研发到量产,所有环节都是三星独立完成。要屏幕、要内存、要存储、要系统、要什么有什么,这才叫真正的“霸主”,就好像当年的诺基亚。三星电子三星自主操作平台bada 说到诺基亚就额外提一句,既然笔者说三星就好像当年的诺基亚,那么诺基亚现在的状况是不是就意味着三星的未来呢?要知道,诺基亚一直是“老大”,而三星稳居“二把手”交椅,诺基亚的失策在于对于市场没有及时地做出反应,三星一定要借鉴这个经验教训。产品没有问题,运作没有问题,口碑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创新,要能够正中红心的创新点,这样才不枉费“天赋异禀”。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