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标尺无法知道放大倍数。
拿尺子量一下标尺,用尺子上的刻度除以标尺的刻度就是放大倍数。
例如:尺子量出标尺长10mm,标尺上标称10um,那么放大倍数就是10mm/10um就是1000倍。
扫描电镜的放大率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不同,在SEM中,是通过控制扫描区域的大小来控制放大率的。如果需要更高的放大率,只需要扫描更小的一块面积就可以了。放大率由屏幕/照片面积除以扫描面积得到。所以,SEM中,透镜与放大率无关。
工作原理:
SEM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在那里被闪烁器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为了使标本表面发射出次级电子,标本在固定、脱水后,要喷涂上一层重金属微粒,重金属在电子束的轰击下发出次级电子信号。
关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光学放大倍数。光学放大是指我们从显微镜目镜中观测到物体被放大后的效果,这个放大我们称为光学放大倍数。光学放大倍数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即物镜倍率*目镜倍率。举个例子:体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连续变倍0.7-4.5倍的话,目镜10倍的情况下,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7-45倍;像金相、生物的计算则更为简单,物镜通常有4倍、5倍、10倍、20倍、40倍、50倍、60倍、80倍和100倍,另外目镜有10倍、16倍、20倍不等,只要将下面观察物体时用到的物镜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10X),即可得出总放大倍数。
第二:数码放大倍数。数码放大通常指外接设备成像后物体的放大倍数,目前市场上较多的三目显微镜,通过CCD设备连接至电脑,液晶显示器或者电视机等设备进行成像观察,减轻眼睛的疲劳程度,同时也便于与他人分享。但是连接设备后物体被放大了多少倍呢?现在小编给大家推荐两种方法去计算这个数码放大具体的倍数。
(1)第一种情况,如果您对被观察物体的实际大小有精确的数据时,小编建议您这么计算。现假如您的物体大小为0.002mm(2微米),这时成像在显示器上后,你可以拿尺子测量成像后物体的长度,如果为2mm,那么这时物体就是被放大了1000倍,依此类推。将物体被放大后的尺寸/物体的实际大小=物体的实际被放大倍数。
(2)第二种情况,如果您对物体大小没有清晰的概念,则用第一种方式无法计算。那么小编给您推荐另一个计算公式来计算实际的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倍数=物镜倍数*{25.4*屏幕尺寸(英寸)/CCD对角线的长度}*连接环的放大倍数
这个公式怎么理解:
1:物镜倍数指的是您现在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镜头的倍数,如20倍;
2:连接环的放大倍数:指的是三目接口的放大倍数,通常为1倍,也有0.35,0.5倍的;
3:25.4*屏幕尺寸(19寸):这个是把屏幕尺寸换算成mm,1英寸=25.4mm;
4:CCD对角线的长度:指的是CCD的芯片尺寸,常有的是1/3英寸1/2英寸2/3英寸的,相对应的长度分别为6mm;8mm;11mm,这个是行业内统一规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