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晋酒香白酒怎么样

凤凰山晋酒香白酒怎么样,第1张

凤凰山晋酒香白酒是一款经典的晋酒,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晋酒中的佼佼者。凤凰山晋酒香白酒的酿造工艺精湛,以优质的大米和高品质的水为原料,经过精心的酿造,色泽澄清,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淡雅的香气,清新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凤凰山晋酒香白酒的酿造工艺精湛,酿造出来的酒质量优良,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淡雅的香气,清新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凤凰山晋酒香白酒的酿造工艺精湛,酿造出来的酒质量优良,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淡雅的香气,清新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凤凰山晋酒香白酒的酿造工艺精湛,酿造出来的酒质量优良,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淡雅的香气,清新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凤凰山晋酒香白酒的酿造工艺精湛,酿造出来的酒质量优良,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淡雅的香气,清新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凤凰山晋酒香白酒是一款非常优质的晋酒,它的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精湛的酿造技术,使它的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淡雅的香气,清新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晋酒。

夏县古称安邑,历史悠久,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此建都而得名。4500年前大禹在此建都,战国时魏国也曾在此建都,因此号称「 ”华夏第一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夏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老而文明的黄土地曾孕育了难以数计的历史名人。大禹疏渠通水,始定九州,并以此而取得了帝位,封国号为夏。大禹是黄帝的玄孙,承袭华族,国名为「 ”华”,从此,「 ”华夏”代称中国,夏县可谓是「 ”华夏”的源头。 夏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较多,有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201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主要有:司马光祖墓、禹王城遗址、堆云洞等。 一代名相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为政治通史,治国安邦,警诫后世;黄帝元妃嫘祖植桑养蚕,始于夏县西阴;东晋书法大师卫夫人,传技授道王羲之;唐代威震边关的名将薛嵩、谏官阳城,元朝教育家归阳、明代诗人王翰等长留史册。 风景名胜 司马光祠 司马光祠位于大运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晃村北峨眉岭上。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即今夏县)涑水乡人,世称「 ”涑水先生”。自幼聪明过人,以「 ”砸缸救童”为世代妇孺口碑。 遗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 ),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司马光茔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四大部分: 茔地:占地面积约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石刻遍布,气象肃穆雄浑。每逢深秋季节,松柏翠拥,秋柿尽染,红绿相映,景色极丽。 祠堂:创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规制,迎面是五间「 ”杏花碑”亭,内藏宋苏轼撰文并书石、金代摹刻的《司马温公神道碑》(俗称「 ”杏花碑”)。后为祠堂,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间。殿内祀温公四代先祖塑像。 余庆禅院:为北宋英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创建的司马温公祖茔香火院。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敕赐「 ”余庆禅院”额,五间大殿系宋代原物,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达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艺术精湛,造型传神,施彩绚丽,满堂生辉。 涑水书院:系司马光为家乡子弟所建学堂。现内陈列司马光手迹,《资治通鉴》各种版本,科举制度展,邵仲节艺术展馆等。 茔祠内还保存众多的北宋石雕,以及宋、金、元、明、清珍贵碑刻。如王安石撰文、书法家雷简夫书丹的司马沂碑,苏轼撰文并书石的司马光神道碑(又名杏花碑)以及明代时用宋制螭首(高1.8米)龟跌(高1.6米),宋哲宗篆额的「 ”忠清粹德之碑”,均为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品。 司马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7.5千米处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因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 禹王城遗址有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台四部分,大城形状如梯形,小城在大城的中央,禹王台在小城的东南角,中城在大城的西南部。禹王城遗址文化遗物有锛、锄、镢、斧等器具的陶范、平首布陶范及陶罐、陶盆、铁锛等。汉时,古安邑(禹王城遗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华夏寻根溯源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8年,禹王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26年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考古学家李济主持发掘,它是中国考古学者主持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内发现有窖穴、灰坑等多处遗迹,并出土各种陶片、石器、骨器6余箱。 半个蚕茧图片 特别是在遗址中发现了半个蚕茧证明了远在6000年前这一带就出现了植桑、养蚕业。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迹有半地穴式圆形或长方形房址及不同形状的灰坑。出土遗物包括石、骨、蚌、陶等类。主要器型有釜、灶、夹砂罐、尖底瓶、直口或敛口钵、敛口瓮、缸、彩陶罐等。 1996年国务院公布西阴村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瑶台山 瑶台山又称巫咸山,位于夏县县城2公里处的中条山前沿,瑶台山孤峰峭拔,苍翠摩空,是夏县古八景之首。瑶台山古时就为游人拜遏游赏的最佳去处,如今更是。 瑶台山山顶为太虚观,太虚观中建有九层佛塔,塔高43.69米。塔中供奉有三世佛及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五大菩萨,又建有三清、三官、文昌、药王、雷神等殿阁,是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也是夏县旅游的标志,是人们去夏县不得不参拜的一个景点。 堆云洞 堆云洞位于夏县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上牛村土岗上,两侧沟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涧环绕,涧水东流入涑水河。因雨后岗上积云缭绕,雾霭长存,洞门云封,故称「 ”堆云洞”,又因为其外观似 *** 布达拉宫,堆云洞又被称为「 ”小布达拉宫”。 堆云洞是一座道观,建筑始于元代,明清两代相继增建和扩建。布局严谨,设计巧妙,亭台阁楼,因地制宜,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现存建筑有北极台、笔峰塔、三皇阁、三圣殿、真武殿、三王祠(药王、牛王、马王)和白衣大士祠等,配以廊庑、厢房、道院,形成一组宏丽的道观建筑群。 庙内现存石刻「 ”堆云洞全景图”,形象地反映了兴盛时期的洞景。由于堆云洞所处地势高峻,环境幽邃,景致秀丽,清人慕其景色,题赞堆云八景为:双涧合流、石穴隐云、路盘层磴、庭俯乔林、东楼朝雨、西殿晚风、笔峰留月、高台孤耸。有诗云:「 ”曲折螺旋步步升,青云足下会飞腾。回头试看行将处,已离琼楼十二层。”被列为夏县十二景观之一。 东下冯遗址 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南北两岸的台地上,是夏商时期晋南地区的典型遗址。 其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即今东下冯遗址。史载:夏朝君主启率众从阳翟西迁到夏(华夏族故地),建都安邑。 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发现的遗物有陶器、骨器、铜器、石器等。 东下冯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探讨夏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夏商文化变迁的研究。 东下冯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交风景区 泗交大峡谷旅游风景区是三晋最大的生态旅游景区,坐落在山西夏县风景秀美的泗交镇,依山傍水,融于巍峨群山之中。泗交镇位于中条山中,景区属于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 这里,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是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避暑度假宝地,景区内群峰耸立,古木成林,环境清幽,鸟兽群集,春闻山花飘香,夏沐凉风送爽,秋赏红叶烂漫,冬望松柏傲雪,周围丛林环抱、松杨迭翠、浓荫蔽日、青草连连,清泉汇聚成河穿流而过,林水相映、水沙交融,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田园画卷。 周边还有架桑村峡谷漂流、唐回村峡谷漂流等知名的游乐景点。 名人及传说 嫘祖传说 夏县西阴,远古时期为西陵氏部落居住地。先民们生养繁衍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创造了辉煌的「 ”西阴文化”(学术界公认)。有关嫘祖的故事有不计其数。 嫘祖,西陵(西阴)氏之女。黄帝正妃,教民养蚕治丝。使先民摆脱了束叶裹皮的原始生活,进而有了闻名于世的「 ”丝绸之路”,又有了近代的(中国)「 ”丝绸大国”。约1500年前的北周时,封嫘祖为「 ”先蚕”(蚕神)。从此全国开始祭典「 ”先蚕娘娘”。 夏县西阴村古时在灰土岭上有「 ”娘娘庙”占地约三亩,四季有人进香、供献,后毁于日寇的「 ”三光”蛮行,村人将「 ”泥塑”娘娘像搬到村边的一个土窑洞内,每年照归香火不断。洞壁上绘有娘娘生活、劳作的彩图。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圣像被毁。窑洞在近几年因村民盖房建院被开挖不存。 1992年山西省省委工作队为弘扬五千年历史文明及西阴文化又重塑嫘祖像一尊,敬放于村南古庙中,并在墙壁上绘了有关嫘祖的画图若干组,为后人瞻仰。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部长达300万字的皇皇巨著,19年的呕心沥血,书写的是中国编年体通史的千古绝唱。「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关于这部史学大典, *** 主席留下了「 ”精读17次”的感人佳话,并在书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眉批点评。有人盛赞它是开国领袖「 ”驮在马背上的秘密武器”「 ”放在床头边的高级参谋「 ”。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卫夫人 卫夫人,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表亲戚,成为「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卫夫人,被誉为「 ”中华女书法家之祖”。她擅长一手「 ”簪花小楷”,「 ”如插花 *** ,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笔阵图》据信为卫夫人所作。 名优特产 泗交黑木耳 泗交黑木耳是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镇的特产。泗交镇黑木耳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品质好,营养价值丰富,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特殊功能。 泗交黑木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夏县板栗 夏县板栗以野生为主,具有外形美观,面有光泽,水分少,易剥皮,出粉率高,肉质细腻,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夏县板栗肉质细腻,生吃脆甜,熟吃绵甜,而且都营养丰富。很多人都喜欢把剥好的板栗用来炖汤,汤汁鲜美,栗肉绵甜,也称得上是一款营养丰富,美味多汁的美食。 祁家河柿饼 夏县祁家河的柿子饼,这里环境优越,水源丰富,阳光充足,种植的柿子也非常好,个大,色泽纯正,肉质细腻,鲜香可口,用它来制作的柿子饼可谓是上乘品质,好看,绵甜可口,营养丰富。

1. 关于晋祠的诗句

关于晋祠的诗句 1.描写"晋祠"的诗词有哪些

1.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2. 《木阑花慢 春日游晋祠》

年代: 宋 作者: 李时

忆阑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一觞一咏畅怀襟。尘世任浮沉。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3. 《游晋祠上李逢吉相公》

年代: 唐 作者: 令狐楚

不立晋祠三十年,白头重到一凄然。泉声自昔锵寒玉,

草色虽秋耀翠钿。少壮同游宁有数,尊荣再会便无缘。

相思临水下双泪,寄入并汾向洛川。

4. 范仲淹《题晋祠》

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一泽甚澄澈,数步忽潺溪。

此意谁可穷,观者增恭虔。锦鳞无敢约,长生如水仙。

5. 欧阳修《秋游晋祠》

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

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

并人昔游晋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颜。

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描写晋祠的句子:

1.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2. 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3. 全碑共一千二百零三字,旨在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政策,以达到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墨宝,他在书法艺术上也有颇高的造诣。

2.描写晋祠的句子

进入晋祠,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有近百座的殿、堂、楼、阁、亭、台、榭,它们点缀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是一处历史悠久文物,遗迹丰富的古建林园。

晋祠有三绝。一为宋代侍女像。圣母殿内的宋代彩色泥塑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各有其特殊形象,身体丰满,脸庞俊俏,姿态自然,恰似一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造型。二为周柏。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树高18米,树周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难老泉是第三绝。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晋水源头特有的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长青。

3.描写晋祠的句子有哪些

1、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2、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3、晋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

4、晋祠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中。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亲自撰写的,名为《晋祠之铭并序》。

5、全碑共一千二百零三字,旨在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政策,以达到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墨宝,他在书法艺术上也有颇高的造诣。

6、《晋祠之铭并序》书法飞逸洒脱,骨格雄奇,笔力遒劲。刻工以洗炼的刀法,充分表现出原书法的神韵。"唐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对于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重要的价值。

7、祠区北侧有唐叔虞祠。据郦道元《水经注》说:"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又北宋太平兴国修晋祠碑记中描绘它"前临曲沼","后拥危峰",旧祠位置似与现在不在同一个地方。

8、现存建筑分前后两院,颇为宽敞。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是唐叔虞殿。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唐叔虞塑像。

9、神龛两侧有从别处移来的十二个塑像,多为女性,高度与真人相近。她仍手持笛、琵琶、三弦、钹等不同乐器,似乎是一个较完整的乐队。

10、远些塑像约为明代作品,是研究我国器乐发展和音系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3史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11、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瑞,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

12、塔高三十八公尺,七屋八角,琉璃瓦顶,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村著蓝天白云,甚是壮观。

13、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

14、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维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15、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

4.晋祠有不少诗人题过咏,请问有哪些诗句

大诗人李白游晋祠之后,写下了《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诗中用比喻与白描的手法渲染了晋水之美,其中“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百尺清潭写翠娥”等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宋代范仲淹《题晋祠》写道:“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一泽甚澄澈,数步忽潺溪。

此意谁可穷,观者增恭虔。锦鳞无敢约,长生如水仙。”

欧阳修《秋游晋祠》云:“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

并人昔游晋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颜。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两诗讴歌了难老、善利二泉汇为清流晋水的美景,欧诗还热情歌颂了晋水给人民带来“稻花漠漠”的丰收景象。金代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元代小仓月的《晋溪》,明代杨基的《观晋祠泉》、孙玉的《游晋词》、朱鉴和的《晋祠山水》、雷霖的《游晋词》,清代王尔详的《难老泉和韵》、吴重光的《难老泉》、于汉翔的《难老泉》、周景柱的《晋祠记》、郑昆英的《晋祠难老泉赋》等诗文,从不同侧面或描写泉水的秀美,或歌颂泉水惠泽百姓的美德善利,其中佳句多多,如“泉流戛玉清盈耳,禾稻边云绿满畴”(孙昱);“清泉已代千家井,美利犹滋万顷田”(雷霖);“岚光凝黛,翠草含碧,湛珠辉于星夜,流镜彩于月夕。

……稻花溪畔,红霞与日影同新,靛草池边,紫雾共春禽并飏”(郑昆英),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5.水经注记载晋祠的句子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

县,故唐国也。《春秋左传》称,唐叔未生,其母邑姜梦帝谓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及生,名之曰虞。《吕氏春秋》曰:叔虞与成王居,王援桐叶为珪,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请曰:天子封虞乎?王曰:余戏耳。公曰:天子无戏言。时唐灭,乃封之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晋。故子夏叙《诗》称此晋也,而谓之唐,俭而用礼,有尧之遗风也。《晋书地道记》及《十三州志》并言,晋水出龙山,一名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海经》曰:县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於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契集,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6.晋祠的题咏上有哪些诗词句

大诗人李白游晋祠之后,写下了《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诗中用比喻与白描的手法渲染了晋水之美,其中“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百尺清潭写翠娥”等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宋代范仲淹《题晋祠》写道:“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一泽甚澄澈,数步忽潺溪。

此意谁可穷,观者增恭虔。锦鳞无敢约,长生如水仙。”

欧阳修《秋游晋祠》云:“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

并人昔游晋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颜。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两诗讴歌了难老、善利二泉汇为清流晋水的美景,欧诗还热情歌颂了晋水给人民带来“稻花漠漠”的丰收景象。 金代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元代小仓月的《晋溪》,明代杨基的《观晋祠泉》、孙玉的《游晋词》、朱鉴和的《晋祠山水》、雷霖的《游晋词》,清代王尔详的《难老泉和韵》、吴重光的《难老泉》、于汉翔的《难老泉》、周景柱的《晋祠记》、郑昆英的《晋祠难老泉赋》等诗文,从不同侧面或描写泉水的秀美,或歌颂泉水惠泽百姓的美德善利,其中佳句多多,如“泉流戛玉清盈耳,禾稻边云绿满畴”(孙昱);“清泉已代千家井,美利犹滋万顷田”(雷霖);“岚光凝黛,翠草含碧,湛珠辉于星夜,流镜彩于月夕。

……稻花溪畔,红霞与日影同新,靛草池边,紫雾共春禽并飏”(郑昆英),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5179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