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标志着爱捷云云平台的适配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更广泛验证,在国产信创产业中的兼容适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随着新基建的加速落地,信创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爱捷云也一直非常重视国产化生态建设,积极完成与上下游国产化基础设施的兼容适配。
此前,爱捷云已与国产处理器华为鲲鹏、海光、兆芯,国产操作系统统信UOS、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完成联合适配互认,在国产数据库、服务器等领域,爱捷云也与多家国产化创新平台开展了合作。
爱捷云是一家中立可靠的云计算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及产品创新,基于开源生态为企业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广泛兼容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助力客户专注于业务及应用创新,帮助教育、医疗、制造、金融、政务、媒体、能源、交通等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腾是云灾备领域的先行者,也是国内首家通过可信云·云容灾解决方案认证的厂商,其自主研发的数腾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软件V6.0是一款集备份、容灾、仿真测试三合一功能为一体的云灾备产品,能为用户的混合IT环境提供统一的灾备保护。
浪潮是一家行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自主研发的浪潮行业数字平台IDP是一款集行业云服务管理平台、行业数据工厂、行业应用服务、行业能力中枢、行业使能控制台为一体的数字中台类产品,可满足企业业务应用在数据协同、消息协同、业务协同等场景的需求。
爱捷云一直积极拥抱信创国产化生态建设,未来将继续携手更多生态伙伴,为用户提供更有保障的国产云产品与服务,助力中国信创产品国产化进程。
“信创“,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大家对这个词的第一反应,很陌生。就算对IT人员来说,概念也很模糊,听说过,但没有深入理解。本文将主要从“信创概念、为什么要搞信创、信创发展情况、与国产替代关系”四个方面,来扒一扒“信创”,增强大家的理解,为它“火起来”添点油。
百度百科里的定义: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说本质点,就是为了解决 科技 安全问题,达到自主可控,由国内部分企业单位牵头发起,最终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一项 科技 战略,涉及的行业有: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目标是在信息 科技 领域构建自主的IT架构和标准,目前已逐步形成产业和生态,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信创”有四个主要产业领域,包括有芯片、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操作系统、ERP、办公软件等各细分产品和领域,但在目前形成的产业格局中,隐隐有把“CPU”“操作系统”作为核心。
个人觉得“信创”可以理解为国产化在信息 科技 领域的“缩小版”,即信息 科技 领域的“国产化”。
多年前的棱镜门事件,涉及国家层面的监控窃听,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最近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对我们的单方面 科技 制裁,包括“实体清单”、“华为”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但由于 历史 原因,我们的发展比别人落后,造成在信息 科技 领域长期处于模仿、引进的定位和阶段,国外 科技 产品占据我们的市场,它们制定了相关标准,也控制了部分生态。于是我们发现,我们要战斗,我们要枪炮,但“枪炮”有哪些?这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枪炮少和不好用,所以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还是从信息 科技 发展来看,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信创产业,不断得将其培育发展壮大,只有“信创”做起来了,我们去战斗,才有让敌人胆寒的利器。
“信创”发展经历了觉醒、起步、破冰、建产业等阶段,目前已形成产业体系,正在布局延伸。“信创”的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市场容量还在不断扩大。具体到一些产品领域,如芯片,我们有龙芯,鲲鹏等,服务器有华为、浪潮、曙光等,操作系统有鸿蒙、 银河麒麟等,数据库有华为高斯,人大金仓等,办公软件有金山WPS、福昕等。产业市场已逐步建立起来,相关产品线也越来越丰富,功能也越来越强,在一些特殊行业和企业,信创产品比例已非常高,基本上实现了安全可控。相信 在国家 科技 政策引领下,国内各关键领域的企业纷纷入局, “信创”突破在即,将逐步进入全面推广和应用阶段,这块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
“国产替代”是一个泛概念,简单理解就是用国产化的产品替代国外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信创”是基础,是底层,是产品。“国产替代”是决策和过程,是应用的结果。
我们举个例子,最近国内无人机领头企业“大疆”,受到了美国制裁,禁止使用 Figma ( 一款云端协同设计的软件),软件的突然封禁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影响了生产运营。那如何破局?目前国产有多款同类产品,如Pixso,MasterGo等,用Pixso,MasterGo这类软件替代Figma用于生产设计,就是国产替代,开发建设Pixso,MasterGo等系统平台,就是“信创”。
随着“ 信创 ” 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相信也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国产替代潮。
我们的“信创”还很年轻,但已硕果累累,只有 坚持信息 科技 自主创新,才是 科技 安全发展的硬道理。 “信创” 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一项伟大的民族事业。
无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哪种方案和产品对现有 VMware 环境进行替换,都不能 100% 保证在功能特性和使用体验方面的完全一致。因此,最终的替换决策必然是在认真评估后做出的主动调整:放弃部分非核心、不必要的功能,或通过应用层、架构层的改造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可用于 VMware 替换的技术路线
1、聚焦替换 vSphere 并兼顾存储
虚拟化基础设施的核心是 Hypervisor 和存储。
首先,从 Hypervisor 技术和产品角度考虑:有可能用于填补 vSphere 空白的国内虚拟化产品都是基于 KVM 进行的开发。我们从 IDC 发布的“2020 年中国软件定义计算市场份额”中看到,有潜力成为 vSphere 虚拟化产品替代者的,是榜单上的华为、新华三、浪潮。2022 年 Gartner “Market Guide for Server Virtualization” 中则仅提到了华为和深信服。
再考虑虚拟化环境中使用的存储:在国内用户的 vSphere 部署中,大部分采用了集中式 SAN 存储与之配合。那么,替换 vSphere 的方案,也必须包含对集中式 SAN 存储部分的考虑。比如,既有 SAN 存储产品是否为国外品牌?是否在 vSphere 替换的同时,将 SAN 存储也替换为国内自主研发的、符合信创要求的产品?
2021 年上半年的 IDC 报告列出的中国企业级外置存储市场排名前三的华为、新华三和浪潮,采用的都是全自研的存储产品。在 vSphere 的国内部署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用户采用了这些国产存储产品,以国产存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并不存在障碍。对于这一部分用户,首先考虑选择成熟的 KVM 虚拟化软件作为 vSphere 的替代者。虚拟化与存储之间通过 iSCSI、NFS 等标准接口连接,这就为保留现有国产集中存储、并逐步将非国产存储产品进行替换创造了条件。
针对这个方案需要注意的两点是:
虽然目前国内 IT 厂商具备了自主研发中端存储的实力,但之前大多基于 x86 平台,并非符合信创要求的产品。而基于海光、鲲鹏、飞腾等国产 CPU 的硬件,则需要全新的设计。从“国产存储”到“信创存储”,整个产品的成熟和迭代周期会比较长。
由于 SAN 存储系统的复杂性,应对企业数字化业务快速增长的弹性需求已经捉襟见肘,目前 SAN 存储的分布式和软件定义转型也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时也可以选择支持 vSphere 虚拟化的国内超融合厂商,先完成存储部分的转型和替换,再逐步实现对 vSphere 的替换。
2、置换为超融合 HCI
在虚拟化和存储的改造过程中,有些用户也有可能将“虚拟机与外置存储分离部署”的方式替换为更加简单、弹性敏捷的超融合(HCI)方式。在这个领域,IDC 2021 年排名靠前的国产自主研发的超融合产品分别来自华为、新华三、深信服、浪潮和 SmartX,其中 SmartX 作为唯一独立的超融合厂商,在金融行业超融合软件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以良好的口碑被 IDC 评价为“在金融行业得到青睐”。
从 SmartX 等厂商的金融行业案例可以看到,对于现有基础架构为 vSphere + SAN 存储的用户,将其替换为国产超融合方案已经得到生产环境的验证。同时,选择国产自主研发的超融合产品不仅意味着实现 VMware 替换,更能实现从传统架构到分布式架构和软件定义方式的转型——简化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的层次结构,落地容易,弹性很好,按需扩展(通常 3 个节点起步),风险更低。
超融合架构除了具备软件定义和分布式架构带来的优势,因为包含了虚拟化、存储这两个核心组件,可以同时实现虚拟化层和存储层的信创替代。从信创角度看,国产超融合方案普遍基于标准的信创服务器,实现了软硬件的解耦,可以快速地适配。随着信创产品的不断升级,标准化的服务器和软件也都可以快速迭代。同时,分布式的架构通过软件方式解决系统冗余问题,还能提升整个资源池的性能,减少了信创 CPU 在性能上目前的不足。
3、转向整体私有云方案
国内的整体私有云解决方案大部分以 OpenStack 为基本技术栈进行开发。OpenStack 基于大量开源项目组成,并经过各个厂商的商业开发,形成了多种商用云方案。OpenStack 全面的云方案可以同时管理 IaaS 层的资源池(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将不再需要分别从计算、存储或网络的角度考虑对 VMware 的替换路线图,而是从整体“私有云”维度进行重建。
根据 IDC 2021 年发布的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市场半年跟踪报告,华为、新华三、浪潮、EasyStack 和九州云,在主要体现 OpenStack 技术路线的“云系统软件”分类中排名前五。
基于开源 OpenStack 方案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快速从社区获得最新的功能。在 OpenStack 社区贡献度排行榜上,国内云企业近年来也名列前茅。
不过目前基于 Openstack、Ceph 构建的私有云方案,由于模块众多、商用化程度有限、稳定性欠佳,因而大部分部署在开发测试环境,不能实现对用户架构的真正统一,没有真正达到用户云化转型的预期效果,在热度过后,理性用户已经开始更加谨慎地选择类似的架构。
4、依托公有云技术栈的专属云
专属云(Dedicated Cloud)是以公有云为基础,面向特定行业、特殊需求的云客户,提供全栈资源池的专属解决方案。专属云客户可以选择在公有云上独占机架、服务器和网络,通过基础设施隔离获得资源的专属使用权和安全性,但专属云的建设和运维仍交由公有云提供商承担。专属云打消了国内用户对公有云资源共享模式带来的安全合规、数据私密性等一系列顾虑,也在规模化部署、快速交付和集中运维方面享有了公有云深厚技术底蕴带来的福利。国内的主要公有云服务商都可以提供专属云服务,通常面向规模较大的国企、央企、集团公司、金融等行业。
由于专属云所依赖的公有云技术在管理平面的开销较大,起步即要求几十个节点(管理节点的要求)。这导致专属云的首次投入占比大,而且普通用户往往不具备运维这种规模的云平台的能力。除了大型客户以外,其他客户很难承受其巨大的投入和运维压力。
完整版可参考知乎专栏文章:生产级 VMware 虚拟化方案替换路线与评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