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有什么精神

墨子有什么精神,第1张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平民教育家,在我国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墨子》一书,内容包括政治、军事、哲学、逻辑学、文学、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数学、光学、物理学等,是我国第一部文理兼备的大百科全书式著作,在周秦诸子各家各派中显示出特有的光辉色彩。墨家学说在多元互补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与技艺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自己学派的特色。学者们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儒墨道互补,兼综他家的多民族的综合文化体。墨家文化系统的存在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不容忽略的客观事实。墨家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德力”并重,“义利”统一的一思想。其重要的特征是:重视知识(科学和逻辑),重视人才(尚贤和使能),重视发展生产(尚力和贵利),追求外在超越(改造环境,自强不息)。尽管在其体系中,杂有尊天事鬼和轻视乃至否定音乐(非乐)的成分,但从总体结构来看,却有胜过当时儒家文化价值体系和道家文化价值体系之处。在充满情感、伦理的中国传统总体思维模式中,墨家的理性思辩是一个难得的例外。墨家在从事生产劳动进行科学实践中,发展了其理性化和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在思维科学的领域内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开创了我国古代具有体系的逻辑学说,与古希腊三段论式的形式逻辑,印度三支、五支式的因明,鼎立而三,并称世界古代三大逻辑宝典。墨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富科学精神的一个学派,“墨者”们汇集了当时社会生产,特另!〕是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买际经验,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作为立论的依据,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写下了一些相当科学的定义,在科学新知识的创作上为功甚巨。墨家学派代表了我国先秦时代之科学成就,在我国自然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墨家学派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和学术流派,但是墨家作为传统文化的因子,已经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之一。因而,墨家在中国文化的总体构架中,在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其精神作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部分,二千余年来一直对中华民族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其反对侵略的和平精神,非命崇力的科学精神,以奉献为核心的无畏精神,以及舍命行道、贵义重行之精神匡救时弊、兴利除害的抱负与忘己济物、热心救世之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值得取法和发扬。进一步开展对墨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对我们的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及加强对于地方文化建设和齐曾文化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来做文章。接着连用五个\“不可谓”,深入揭露对方“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和\“义”的虚伪性,层层推进,句句在理,咄咄逼人之势跃然纸上,使公输盘最终不能不服。

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很富于表现力,能从中见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语言尤其如此。如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而在和楚王的对话中,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的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道家创始人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主要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做过周朝史官。孔子曾向其问礼,后退隐,著《道德经》(即《老子》);一说即老莱子,或太史儋。《老子》书是否为其所著,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大体反映其思想。即以

“道”为核心,说明宇宙本质、构成、生灭、变化,提出“道生万物”、“有生于无”,认为道无状无缘,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道法自然”,有本质、规律的含义,提出“反者道之动”,认识到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及转化与运动,但忽视转化的条件和运动的发展上升特征。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进取;主张直觉冥想,绝圣弃智;抨击时政,主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反对战争,认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要求回归自然,主张“小国寡民”、“结绳而用”。又有“见素抱朴”、“大音希声”等伦理、美学观点。学说影响深远,为后世各派吸收、阐发。道教奉之为教主,封建统治者曾封之“太上玄元皇帝”称号。

2.墨子的主张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对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墨子有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学在先秦时期曾为一时之“显学”,可是到了汉代就衰落不显了。但是,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中国的民间社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传。中国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学和道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588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