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IOPS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设置啊

固态硬盘,IOPS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设置啊,第1张

固态硬盘中的IOPS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IOPS越高表示硬盘读(写)数据越快。IOPS不能设置,是出厂就已经定了的。

IOPS是一个用于计算机存储设备(如硬盘(HDD)、固态硬盘(SSD)或存储区域网络(SAN))性能测试的量测方式,可以视为是每秒的读写次数。和其他性能测试一样,存储设备制造商提出的IOPS不保证就是实际应用下的性能。

扩展资料

硬盘的IOPS值一般从几十到几百(大多在100-200区间),所以对硬盘而言,IOPS值是个不经常提到的值,因为几乎不值一提。IOPS值现在主要作为SSD固态盘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一般一个普通的SSD,都很容易达到几千,专业些的产品可以达到几万。

IOPS最常量测的性能特性是随机存取及循序访问时的IOPS。循序访问是访问存储设备中相邻位置的数据,一般和较大的数据区块访问有关,例如128KB,随机存取是访问存储设备中非相邻位置的数据.一般访问的数据区块比较少,例如4K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OPS

存储协议目前主流的有三种,AHCI、NVMe、SCSI。 HDD 磁盘和早期 SSD 磁盘的传输协议一般采用AHCI(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AHCI 为单队列模式,主机和 HDD/SSD 之间通过单队列进行数据交互。对于 HDD 这种慢速设备来说,主要瓶颈在存储设备,而非 AHCI协议。不同于 HDD 的顺序读写特点,SSD 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位置读取数据,具有高并发性。因此对于 SSD,AHCI 的单队列模式成为了限制并发性的瓶颈。随着存储介质的演进,SSD 盘的 IO 带宽越来越大,访问延时越来越低。AHCI 协议已经不能满足高性能和低延时 SSD 的需求, NVMe(NVM Express 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应运而生。

NVM(non-volatile memory)是固态硬盘(SSD)的常见的闪存形式。此规范主要是为基于闪存的存储设备提供一个低延时、内部并发化的原生界面规范,也为现代CPU、计算机平台及相关应用提供原生存储并发化的支持,令主机硬件和软件可以充分利用固态存储设备的并行化存储能力。相比此前机械硬盘驱动器(HDD)时代的AHCI,NVMe/NVMHCI降低了I/O操作等待时间、提升同一时间内的操作数、更大容量的操作队列等。基于 NVMe 的驱动器可实现高达 16Gbps 的吞吐量,且当前供应商正在推动 32Gbps 或更高的吞吐量产品的应用。在 IO 方面,许多基于 NVMe 的驱动器,其 IOPS 可以超过 50 万,部分可提供 150 万、200 万甚至1000 万 IOPS。与此同时,许多驱动器的延迟低于 20 微秒,部分低于 10 微秒。

SCSI即小型计算机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指的是一个庞大协议体系,到目前为止经历了SCSI-1/SCSI-2/SCSI-3变迁。 SCSI协议定义了一套不同设备(磁盘,磁带,处理器,光设备,网络设备等)利用该框架进行信息交互的模型和必要指令集。SCSI协议本质上同传输介质(SATA线,PCIE线,网线等)无关,SCSI可以在多种介质上实现,甚至是虚拟介质。例如基于光纤的FCIP(Fiber Channel over IP)链路协议,基于SAS(Serial Attached SCSI)的链路协议,基于虚拟IP链路的iSCSI协议。通俗点说SCSI协议就是一个存储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接口通讯的一个规范。因为这种“兼容各种传输介质”的特性,存储网络都是以 SCSI协议为基础框架,前端传输网络层一直以 FC(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网络为主,后端则以 SAS(串行 SCSI 技术,Serial Attached SCSI)网络为主,这构成了服务器间以 IP 为主要互联手段的 IP 存储网络。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由IBM公司研究开发的IP SAN技术,该技术是将现有SCSI接口与以太网络(Ethernet)技术结合,基于 TCP/IP的协议连接iSCSI服务端(Target)和客户端(Initiator),使得封装后的SCSI数据包可以在通用互联网传输,最终实现iSCSI服务端映射为一个存储空间(磁盘)提供给已连接认证后的客户端。

存储区域网络 iSCSI SAN 是一个基于 IP 的系统,允许 SAN 连接到常规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和 IP 路由器,一般没有额外的硬件要求。实施iSCSI SAN有以下几个优势:

1.简化与整合:iSCSI SAN 可以将数据整合到一个分层系统中,该系统自动利用网络上的所有存储设备来平衡负载。这极大地简化了存储结构,消除了对日益繁琐的 IT 环境的需求,从而减轻了 IT 人员的负担。

2.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iSCSI SAN 消除了传统上由服务器磁盘执行的繁重数据存储工作。通过专用于存储数据的 iSCSI 阵列,可以显着减轻网络其余部分的负担。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吞吐、更好的可靠性和更快的速度。

3.数据保护、备份和恢复:随着数据的增长,传统的备份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对网络造成负担。数据越多,备份所需的时间越长,停机时间越长。此外,灾难发生后,恢复数据可能需要数天时间。ISCSI SAN解决方案提供自动化、更快的备份过程,对现有业务运营无中断。灾难发生后,数据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恢复。

4.节约成本:使用iSCSI SAN,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立即降低成本:1) 通过简化网络架构并消除对昂贵存储扩展硬件的持续需求,2) 减轻管理网络的 IT 人员的人力成本,3) 通过性能更高的系统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力 4) 通过降低能耗的硬件来降低能源成本。

目前主要的 iSCSI SAN 产品包括 Equallogic、Compellent、HBlock等。EqualLogic建立在虚拟化对等存储架构之上,为小型到大型组织简化和自动化数据存储;Compellent是基于可扩展 SAN 架构和虚拟化的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使用强大的数据移动引擎,帮助组织更有效地管理数据;HBlock是纯软件的绿色存储控制器,可以将商用服务器及其内部的硬盘驱动器(HDDs)和固态驱动器(SSDs)转换成高性能的虚拟存储阵列。

提到HBlock,一个更加普及的名字恐怕是存储资源盘活系统。没错,这个全新的革命性概念已经被中国电信天翼云所开发为现实产品了。存储资源盘活系统通过标准iSCSI协议提供虚拟Target和逻辑卷。它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成本,助力企业用户实现绿色转型。它能够安装在任意Linux服务器上,可以把各服务器中分散的磁盘整合成高性能的存储资源池,通过分布式双控制器架构保证了低延迟、高可用、易拓展的特性;通过完善的控制台、命令行与API来统一调度管理所有存储资源;通过强大的兼容性和独特的硬件异构特性充分利用全部存储资源。存储资源盘活系统特别适用于边缘计算、混合云存储、次级存储(备份/视频监控)、提升硬件利用率等场景。如果部署在可靠的硬件环境中,还可以承载企业的重要工作负载。因此,无论使用哪种存储协议,存储资源盘活系统都可以将各种服务器、空闲磁盘整合为统一高性能资源池,灵活调度、分配、使用、上云,打造无缝融入现有业务的存储系统。

固态硬盘正快速地成为解决性能问题的一项关键技术,固态硬盘制造商推出了可供潜在用户选择的一系列部署选择。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一项应对所有情况的完美选择,用户必须在选择固态硬盘的使用清楚地了解他们自己的需求。

现在,选择包括:使用RAM或者闪存的外置附加系统、(通过PCI系统或者传统服务器内存的)间接附加系统、闪存添加到现有存储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每一种部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确定,这取决于用户需求和预算。最常见的是对更高性能、固态硬盘共享、更高容量、更高可用性、简化的数据管理、减少物理空间以及更低成本的需求。

这些需求往往彼此之间会存在一些冲突,因此必须区分出优先次序。几乎在所有案例中,彼此冲突的需求之间必定要有某种折衷。

固态硬盘部署选项

大部分情况下固态硬盘最开始是被作为一种类似于机械硬盘的外置SCSI附加设备所使用。SCSI接口被光纤通道接口所取代,因为后者提供了更高的I/O带宽以及在多个应用之间共享固态硬盘投资的功能。

多年来,传统存储厂商和固态硬盘制造商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那时候固态硬盘虽然具有非常高的性能,但大多数是基于RAM的,而且成本极高,仅限于少数利基应用。然后,随着这些系统的价格逐渐降下来,容量提高——特别是由于闪存的出现——传统制造商开始将固态硬盘技术集成到他们的系统中。不少提供商开发出了可以像机械硬盘那样封装在相同空间的闪存固态硬盘系统,让这项新技术融入到现有的存储系统中。

最近几年出现另外了一种方法,就是把固态硬盘像应用一样通过PCIe卡接入到同一台服务器中。服务器以近似于识别内置硬盘的方式识别出PCI固态硬盘。利用服务器的总线和电源线意味着固态硬盘可以突破新的价格障碍。

正如前面所说,不管哪一种固态硬盘部署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用户应该根据这些特性如何满足需求来进行选择。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存储经理应该考虑选择一家提供了不止一类固态硬盘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样就避免了“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你往往会把一切问题都看成钉子”。

性能

投资任何一种固态硬盘的主要原因就是它能够提供高某个应用或者整个环境性能的能力。也就是说,想要获得固态硬盘的性能好处,应用所产生的存储I/O需求就要超过传统机械驱动器,而这要取决于一个应用可以生产的等待I/O请求数量,也被称为队列深度或者同步请求的数量。

如果应用或者使用实例可以生成这些需求,那么所有固态硬盘部署选择的最终结果就是要提高性能。不过,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对比不同解决方案的带宽、延迟和I/O限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制十分重要。简单地说,外置系统应该是在服务器之外的,所以速度较低。一些PCI设备的速度要比外置系统更低。一些外置系统提供了比PCI总线更高的速度。另外,确定使用固态硬盘的理由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固态硬盘是用于数据库log,那么用户应该更关注延迟和IOPS,而不是带宽。

I/O链中总是存在性能瓶颈。固态硬盘性能的关键之处是,确保你所选择的实施方法和连接性不会导致这个瓶颈。

共享固态硬盘

在分析性能需求的过程中,如果多台服务器上的多个应用需要加速,或者一个固态硬盘需要为运行在多台服务器(例如集群数据库)上的应用提供数据,这时候一个可以共享的外置固态硬盘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些系统可以被当作一个SAN,允许多个应用使用固态硬盘加速应用性能。对于这些应用来说,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个基于PCI的固态硬盘。

共享固态硬盘是在多个应用之间分摊解决方案成本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机械存储不同的是,固态硬盘通过支持来自多个应用的数据集而不会遭受性能丢失的问题。固态硬盘没有需要重新配置的活动部件,因为读取或者写入请求都是随机的。最后,因为固态硬盘的成本更高,所以它适合于使用90%或者更多的容量从投资中获取最大价值。

如果只是一个应用需要加速并且这个应用不要求共享存储的话,PCI固态硬盘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一些微软SQLServer数据库是集群的,但是这个集群是不能共享的,这意味着虽然多台服务器被用于提供冗余性,但是存储是不能共享的。在这些案例中,PCI固态硬盘可以用于扩大SQLServer集群中每个服务器的存储容量而不会削弱集群效率。基于PCI的固态硬盘也适用于以服务器为主导的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当需要更高性能、但服务器RAM已经达到上限、无法从服务器中有限数量的磁盘驱动器中获得足够的应用I/O时,PCI固态硬盘才会发挥出它的优势。

容量

除了适用的应用数量之外,你在做决定的时候还要考虑需要多少固态硬盘容量。如果需要的容量比较小的话(例如不超过128GB),那么你可以考虑基于RAM、外部附加的系统或者额外的服务器内存。如果数据集较小并且是读取密集型的,那么建议首选服务器RAM来提升应用性能。如果数据集较小并且是写入密集型的,那么你可以考虑外置RAM固态硬盘或者有些情况下可以选择内置的PCI固态硬盘(只要应用可用性模式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数据集大小超过128GB的话,你可以考虑选择闪存固态硬盘。尽管写入密集的性能会有一些削减,但是这些缺点已经被解决了。

通常,所有规格的闪存固态硬盘(从128GB到500GB)都值得考虑。当接近500GB的时候,大多数基于PCI的固态硬盘都需要向系统中增加第二个卡。不管是哪一家厂商,他们的系统都需要有额外的物理插槽用来安装这些卡。然后,根据他们闪存控制器软件的质量和所属厂商,增添一个额外的PCI卡可能要求额外的服务器资源,而这会对性能有所影响。一定要问清楚厂商,他们的PCI固态硬盘是否要求额外的服务器资源。

如果容量超过了500GB,那么强烈建议你选择外置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精密的固态硬盘系统以及集成了闪存和磁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容量等级上,将有多个应用可以获得固态硬盘提高性能以及支持共享环境的好处。

如果环境可以使用TB级的固态硬盘存储,那么你就不需要考虑集成的解决方案了。因为基本上不会有缺乏容量扩展的问题,因为只要有驱动器插槽,集成系统就可以添加固态硬盘。这时候的挑战就是性能方面的了。从某些方面来说,固体硬盘的原始I/O潜力将超过存储架或者存储计算引擎本身的I/O容量。通常来说,因为外置附加固态硬盘是专门针对基于内存的I/O,因此这些固态硬盘可以大幅度地扩展容量和提升性能。

除了性能、应用工作负载和容量之外,你还需要考虑数据可用性、数据管理和消耗的物理空间。我们将在该系列的第二部分谈到这个问题,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将集中谈到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预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69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