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 是四室两厅,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适合大型企业,适合多业务场景,文件,块,对象,大数据HDFS需求
业务部门喜欢HCI,一套集群搞定,IT 运维和基础架构部门,喜欢SDC,SDS,SDN 拆分部署,计算,存储资源容易量化
HCI 的弊端是选择一个厂家的HCI,比如虚拟机是KVM就没法再选择 VSPHERE ,计算跟存储无法分开扩容,不适合30个节点以上的集群需求,实际上HCI的案例,大部分都是30节点以内一个集群,如果有大型案例,用户一般都会拆分到很多个集群去管理,SDS 比较好的厂商,一个集群200个节点很常见,比如电信全球眼,移动咪咕,这些基于SDS架构的平台,20PB 是常见容量,这些应用不适合采用 HCI
其实问这个问题是没有搞清楚软件定义存储、分布式存储、超融合三者的关系。超融合对存储性能的要求如下:软件定义 – 解除硬件绑定,可通过升级拓展更丰富的功能,自动化能力高
全分布式架构 – 扩展性好,消除单点故障风险
高可靠性 – 智能的故障恢复功能,丰富的数据保护手段
高性能 – 支持多种存储介质,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式硬件的性能
高度融合 – 架构简单并易于管理
软件定义存储(SDS)是什么SDS 的全称是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字面意思直译就是软件定义存储。关于 SDS 的定义可以参考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SNIA),SNIA 在 2013 正式把 软件定义存储(SDS) 列入研究对象。
SNIA 对软件定义存储(SDS) 的定义是:一种具备服务管理接口的虚拟化存储。 SDS 包括存储池化的功能,并可通过服务管理接口定义存储池的数据服务特征。另外 SNIA 还提出 软件定义存储(SDS) 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自动化程度高 – 通过简化管理,降低存储基础架构的运维开销
标准接口 – 支持 API 管理、发布和运维存储设备和服务
虚拟化数据路径 – 支持多种标准协议,允许应用通过块存储,文件存储或者对象存储接口写入数据
扩展性 – 存储架构具备无缝扩展规模的能力,扩展过程不影响可用性以及不会导致性能下降
透明度 – 存储应为用户提供管理和监控存储的可用资源与开销
分布式存储是什么关于分布式存储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名称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多数情况下称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维基百科中给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它通常以数据复制的方式将信息存储在多个节点中。
在百度百科中给出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尽管各方对分布式存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分散放置在多个节点中,节点通过网络互连提供存储服务。这一点与传统集中式存储将数据集中放置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分。
超融合是什么参考维基百科中的超融合定义: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个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架构,它可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存储(SDS)和虚拟网络。HCI 通常运行在标准商用服务器之上。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与 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最大的区别在于,在 HCI 里面,无论是存储底层抽象还是存储网络都是在软件层面实现的(或者通过 hypervisor 层面实现),而不是基于物理硬件实现的。由于所有软件定义的元素都围绕 hypervisor 实现,因此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上的所有实例可以联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资源.
软件定义存储、分布式存储、超融合的区别与联系软件定义存储(SDS) 的着重点在于存储资源虚拟化和软件定义,首先在形态上,软件定义存储(SDS)区别于传统的“硬件定义”存储,它不依赖专属的硬件,可以让存储软件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可避免硬件绑定以及有效降低硬件采购成本;拥有标准 API 接口和自动化工具,有效降低运维难度。存储资源虚拟化,支持多种存储协议,可整合企业存储资源,提升存储资源利用率。但从定义上来说,但 软件定义存储(SDS) 从部署形式上来看,并不一定是分布式或者是集中式的,也就是说 SDS 不一定是分布式存储(虽然常见的 软件定义存储(SDS) 更多的是分布式的),SDS 存储内部有可能是单机运行的,不通过网络分散存放数据的,这种形式的软件定义存储(SDS) 的扩展性就可能有比较大的局限。
分布式存储,它的最大特点是多节点部署, 数据通过网络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储的特点是扩展性强,通过多节点平衡负载,提高存储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与 软件定义存储(SDS)相反,分布式存储不一定是软件定义的,有可能是绑定硬件的,例如 IBM XIV 存储,它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存储,但实际是通过专用硬件进行交付的。那么就依然存在硬件绑定,拥有成本较高的问题。
超融合基础架构从定义中明确提出包含软件定义存储(SDS),具备硬件解耦的能力,可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之上。超融合基础架构与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类似,计算与存储融合,通过全分布式的架构,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并具备易于扩展的特性。
由于很多读者对超融合构成还比较混淆,以下以 SmartX 的超融合软件 SMTX OS 为例说明分布式存储和其他模块的关系。其中分布式块存储,SMTX ZBS 是SMTX OS超融合软件最核心的组件。它采用全分布式架构并且是完全符合软件定义理念的。
除此之外,超融合基础架构有更进一步的扩展,它强调以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为核心,以软件定义的方式整合包括虚拟化计算, 软件定义存储以及虚拟网络资源。从笔者来看超融合基础架构未来的可能性更多,可促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容灾等等 IT 服务大融合,降低IT 基础架构的复杂性,重新塑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技术核心
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说综合了软件定义存储(SDS),分布式存储,甚至是 Server SAN 的许多优良特性,并且不难看出这些概念中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存储。很明显,超融合基础架构的技术核心是存储,存储承载用户数据,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超融合的各种高级功能(HA、在线迁移等等)都极度依赖存储能力,存储的扩展能力直接限制了超融合产品的扩展规模;存储的自身的可管理性也制约了平台的灵活性;考虑到超融合形态中,计算与存储是同一软件堆栈运行在服务器中的,它们之间是资源竞争的关系,因此在保障存储软件的稳定性和性能前提下,开销越少越好了。
最后,总结一下超融合基础架构对存储的要求,可作为考察超融合中存储能力的一些参考:
软件定义 – 解除硬件绑定,可通过升级拓展更丰富的功能,自动化能力高
全分布式架构 – 扩展性好,消除单点故障风险
高可靠性 – 智能的故障恢复功能,丰富的数据保护手段
高性能 – 支持多种存储介质,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式硬件的性能
高度融合 – 架构简单并易于管理
首先,软件方案和一体机方案如何选择?
如果 IT 规模比较大,会涉及到当下或未来使用多个服务器品牌的可以考虑购买超融合软件产品自行构建方案;
服务器用量较大,具有议价能力的,也可以考虑通过购买方案降低整体的方案成本;
对于虚拟化、硬件等运维能力强的客户可以使用软件方案,但对于运维能力不强的客户建议一体机方案以便降低维护和服务支持的复杂度。
其次,超融合可以适用于哪些场景?具体可以参考Gartner 在其报告《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里面提到了超融合的 6 大适用场景与 11 个评估关键点。
Consolidated:以降低 TCO 为目标的不同层级 IT 设施整合的数据中心超融合项目。
Business-Critical:用于承载类似 ERP 等关键业务,并用于提升可靠性与可扩展性的超融合相关项目。
Cloud:用于承载基于私有云设计的新型应用或重新设计的核心应用。
Edge:支持和 IoT 设备接口,并基于边缘计算相关应用、微服务的超融合相关项目。
ROBO:被远程管理的非主数据中心,亦可用于作为 IoT / 边缘计算的桥接基础架构。
VDI:VDI 架构可通过 LAN/WAN 的方式,通过远程显示协议访问,通过超融合简化部署而受益。
以上 Gartner 定义的六大场景包含重要信息:
超融合最早被广泛的应用的场景以 VDI 和 ROBO 为主,即使是生产环境,也用于非核心生产系统,但时至今日, 超融合已经完全覆盖了传统架构中块存储覆盖的所有的领域,甚至包含企业级核心应用。
超融合作为私有云的重要基础,同样成为超融合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目前热点的边缘计算和物联网领域,也成为超融合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