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从“类空壳”公司的定义、特征、以及其与高风险行业的关联性等角度,做了初步的分析。对于类空壳公司隐性特征的分析,除了上篇中提到的注册地址、经营活动和关联方信息异常等维度以外,下篇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补充其相关的维度分析。
同时,我们将对类空壳公司的“属性”做进一步的延伸,下篇将着重从行业分析的角度,将“类空壳”公司的风险指标项做具体阐述。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利用企查查全量企业大数据分析,透过数据特征强化对“类空壳”公司的认识,将进一步增进对其客户的了解程度,并以此出发点, 探索 有效防控“类空壳”公司输入性风险的手段与措施。
一、特征分析
上篇中针对“类空壳”公司的隐性特征侧重分析了人员及组织架构异常,下面将从公司登记地址、经营活动和关联方,以及公司联系方式等角度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公司登记地址信息异常。公司的注册地址属于公司“身份信息”的重要属性,“地址”不仅代表着一家在册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归属地,同时也是有别于其他公司主体的特征指标之一。此外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依托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的现象客观存在,对于注册地址高度重合这一特征将难以直接定位属于“类空壳”公司,仅能作为其中的判断条件之一。
根据《安徽日报》2020年4月20日报道,“截至2020年3月底,合肥依托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的涉网市场主体达6.23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6.05%。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占涉网市场主体总数的84.2%。据了解,涉网市场主体主要以企业自建网站开展宣传、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以依托异地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办网店销售商品为经营模式”。由于受今年年初疫情的影响,网上购物、订餐、 娱乐 、在线问诊、在线课程、远程办公和直播平台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助推了“居家”这一新的经营模式。而对于居家经营或办公这一行为需要有客观的认识,不仅应当关注于当下时点的“经营状态”,更加需要关注居家经营活动的动态变化。
实践中遇到的类空壳公司注册地址呈现高度的一致性,除了公司注册地址雷同或处于居民区等典型特征以外,注册地址呈现区域化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由于公司服务提供商提供注册地址、办公地址或通讯地址的现象客观存在,同时各地经济园区内存在的代办注册公司现象相对也较为普遍,一方面便利了公司的注册登记,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大量的空壳公司。与此同时,公司主体虽然注册在不同省份的经济开发区或经济园区,但资金流动呈现跨区域特征。
公司的经营活动异常。经营活动包括了采购、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同业竞争等常规性活动以外,从风险的角度,还包括了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遭受的行政处罚、税收违法、股权冻结、司法拍卖、破产重整、立案信息等等。其中针对涉税处罚、甚至未进行纳税登记的公司将结合其他指标,共同组合定位和判断是否属于“类空壳”公司。
关联方异常。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公司为例,对于其贸易的关联方背景调查是判断该项指标异常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注册在透明度较低的避税天堂,或者是贸易往来中涉及一些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关联方的身份透明度低也是判定“类空壳”公司的维度之一,此外我们对于受益所有人识别的关联风险也将成为该指标的组成部分。
除了上述五种特征标签以外,企查查对于公司的联系方式进行了专项的统计和分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转账、现金支取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11〕116号)规定,“对于两个以上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信息中的联系电话相同的,除审核存款人提供的证明文件以外,应采取回访、实地查访、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等一项或多项措施进一步核实存款人身份”。
基于企查查大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以后注册、截止2020年8月31日仍处于经营状态的的公司联系方式(含固定电话)、并且同一联系方式同时归属三家(含)以上的公司,排除了金融业、国际组织、以及公共管理/公共管理/ 社会 保障和 社会 组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具有监管特性或公共事业管理属性的行业。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留存的联系方式重复的公司总数最多,共计360.44万家。其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共计175.8万家;最后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计111.2万家。
从相对占比来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册公司联系方式重复的占比最高,为该行业总体在册公司数的80.62%;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为76.3%;最后为房地产业,占比为68.7%。
二、行业整体分析
我们先从行业角度,对整体的类空壳公司数量进行了统计,依然是参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行业分类。
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行业口径统计,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总体命中“类空壳”模型的比例较高,类空壳公司数量绝对数较大,分别为264.1万家、88.26万家和48.71万家。
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类空壳”公司数量分别为43.64万家、43.59万家和39.11万家。
最后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 体育 和 娱乐 业、房地产业和农/林/牧/渔业,“类空壳”公司数量分别为14.04万家、13.67万家、12.85万家和12.23万家。
三、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通过对命中“类空壳”模型的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的信息做了比对分析。公司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的原因常见的有四种,(1)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信息;(2)未按照工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3)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4)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我们将其中的两项“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信息”指标进行了专门列示。
1、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企业
实践中遇到的类空壳公司大多注册时间不超过一年甚至更短,能够保证工商基础信息核查的验证要求,但在开户动作完成以后,可能短期内即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例如“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这一类的情形需要特别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标准行业项下,“批发和零售业”命中该类型的公司数量最多,为44.27万家,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数量为17.01万家,排名第三位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8.56万家。
2、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
针对“公司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这一异常经营指标,对类空壳公司的数据结果进行了细分统计。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仍是“批发和零售业”,该行业中命中类空壳模型的公司,由于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共计有97.73万家,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计有30.15万家,排名第三位的是“制造业”,为19.52万家。
3、指标横向对比
将上述两项指标的统计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横向对比来看,“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占了69.13%,“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占了30.87%。
四、风险防范
1、关注行业风险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综合规划司的《2019年前三季度市场环境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第三产业占注销企业总量比重超过80%,一、二、三产业注销企业分别为7.9万户、33.3万户、194.7万户,占注销企业总量的3.4%、14.1%、82.5%。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注销总量的60.6%”。
从整体的行业生命周期来看,隶属于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公司主体、从注册到注销的时间过短,将大大缩短整体的行业生命周期,而注销数量占比过高侧面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该行业经营状态的不稳定,因为从进入到退出行业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
同时,通过上述对“类空壳”公司的行业风险程度分析,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风控视角下值得关注的行业领域。
2、关注地域风险
上篇中我们对按照地域对“类空壳”公司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命中“类空壳”模型的公司数量相对较多。根据腾讯网对2020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的GDP排名数据统计,“从GDP总量上来看,排在前三名的为广东、江苏、山东”。从侧面也印证了“类空壳”公司这一客观现象与经济发达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五、结语
对于“类空壳”公司的数据分析来自于企查查自定义指标所创建的模型,并基于“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多维度客户身份信息的分析与研判。
作为对现实存在的客观现象的一种反映,理论上的数据模型仍需结合实际业务场景、以及我们的专家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助力金融机构防范“类空壳”公司输入性风险的过程中,期待与更多的金融领域专家和老师一同携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范化解“类空壳”公司引发的洗钱及欺诈风险。
各省关于空壳网站早就开始注销了。正常的备案信息,包含主体信息、网站信息和接入信息。所谓的空壳网站,是指备案信息中,没有接入信息。需要您联系您的接入商进行新增接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是谨慎起见,才又通过邮件发一遍通知。其他省市都已经开始注销空壳网站信息了。不信你可以问问其他省的。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