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在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是什么?

水泥混凝土在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是什么?,第1张

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与非荷载作用下均会产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水平时,非荷载下的变形一般表现为收缩,收缩较大并受到约束时将产生裂缝;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分为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形及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徐变。

混凝土结构在非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分类包括:

水泥化学收缩、混凝土自收缩、塑性收缩裂缝、沉降裂缝、干缩裂缝、碳化收缩、温度裂缝、沉陷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以及碱骨料反应等。

1、 水泥化学收缩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熟料矿物转变为水化产物,固相体积增加,但水泥水化产物的固体体积,比反应前水泥-水体系的总体积减小。由此产生的体积减缩称为水泥化学收缩。化学收缩的幅度一般为7%。水泥的化学收缩贯穿于水泥水化的全过程,且正比于水泥水化的程度。主要在早期28d。水泥化学收缩特点是不能恢复,对混凝土结构强度没有破坏作用,但在混凝土内部可能产生微细裂缝。

在硬化混凝土的结构形成、硬化过程中,水泥浆体产生的化学收缩受到骨料的阻碍,因此,混凝土的收缩量较水泥浆体低得多。由于骨料的阻碍,水泥浆体在骨料-水泥石界面产生收缩,导致界面为混凝土最薄弱环节。硬化混凝土在未受荷载时,体内即存在着大量的微孔隙、裂缝。图1展示了硬化水泥浆体微观形貌,扫描电镜SEM表明其内部存在大量微孔隙。

2、混凝土自收缩

混凝土的自收缩是指混凝土进入硬化阶段后,即便是在保持恒温、与外界无水分交换的条件下,混凝土宏观体积亦将逐渐减少。混凝土自收缩主要是由水泥水化时矿物组分与混凝土中的水分结合形成水化产物导致。由此引起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减少、从而产生毛细管张力造成体积收缩。自收缩在混凝土内部相当均匀的发生。

自收缩对于现代混凝土具有重要意义。高性能混凝土如高强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混凝土的自收缩。由于内部干燥失水导致高性能混凝土因自收缩而产生裂缝较为普遍。由于混凝土结构相当密实,以至于外部水分难以进入混凝土内部补充水分,可能产生即使采用水养护条件,但是混凝土内部仍然处于干燥状态的情况。

3、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终凝前因水分蒸发速率过大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收缩裂缝。无论是新拌混凝土还是硬化混凝土,置放于干燥环境中时,混凝土中的水分将产生蒸发、干燥。新拌混凝土由于泌水以及水分的蒸发效应,体内逐渐形成一些毛细通道,当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毛细管凹液面,随着水分的降低,毛细管凹液面产生的表面张力导致混凝土体积产生收缩。由于此时混凝土已初步凝结硬化、本体失去塑性变形能力而强度极低,无法抵抗体积收缩,因此产生塑性开裂。

塑性收缩裂缝的特点是:裂缝的走向具有随机性状,呈现龟裂状形态。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水分较多、日光暴晒、干热、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750px,较长的裂缝可达2~3mm,宽1~5mm。深度一般不大,但薄板结构可能贯穿。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养护条件:包括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

主要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

4、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是指混凝土在浇注以后,产生离析:骨料趋于下沉,而水则趋于上浮,水分上升形成在混凝土表面的泌水,若水分的上升遇到钢筋或粗骨料阻碍,将积聚于钢筋或骨料下部形成高水灰比区域即所谓水囊,混凝土的沉降因受到钢筋限制收缩时,沿钢筋形成开裂。在大厚度的梁-板构件中,混凝土的塑性沉降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会形成裂缝。

沉降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内。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时易于产生沉降裂缝。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不宜过快,其目的是防止混凝土产生沉降裂缝。

5、干缩裂缝

随着周围工作环境湿度的变化,混凝土将产生干湿变形,表现为干缩湿胀。

当混凝土在水中硬化时,体积产生轻微膨胀,这是由于凝胶体中胶体粒子的吸附水膜增厚,胶体粒子间的距离增大所致。混凝土吸水产生的微膨胀量很小,对混凝土性能一般无不利影响。

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中的失水将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若混凝土置于不饱和空气中,因水分散失将引起体积减缩。水泥凝胶颗粒的吸附水发生部分蒸发,凝胶体因失水将产生不可逆干缩。

表面物理化学young公式表明:毛细孔径越细,产生收缩的表面张力越大。混凝土是多孔体系。随混凝土水分蒸发,不同孔径内水分的蒸发产生的表面张力令混凝土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收缩。干缩裂缝的产生原因:系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速率不同引起:混凝土表面暴露于干燥空气中,水分蒸发快,产生毛细张力、变形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对表面干缩变形产生约束,形成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环境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大面积混凝土工程,若不采取措施,每隔3~5m即产生一条裂缝,此现象为典型的干缩裂缝行为。混凝土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如浇筑在老混凝土或坚硬岩基上的新混凝土、两端固定梁、高配筋率梁等,都可能产生裂缝。干缩裂缝系由外向内发展,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但有时裂缝宽度也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干缩裂缝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而且影响比较大的一种裂缝形式。干缩裂缝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易于引起钢筋的锈蚀,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干缩裂缝对于民用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抗渗性,对建筑物的外部观感影响较大。对于道路工程,在荷载的交替作用下,在干缩裂缝处易于诱发结构混凝土破坏。

混凝土干缩影响因素:水泥品种、水泥用量、细度及品种。

减少干缩的材料为减缩剂。减缩剂可以有效减少干缩裂缝。

6.混凝土碳化收缩

在有水分条件下,水泥的水化产物氢氧化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碳化。碳化对于混凝土具有三种效应:碳化使混凝土产生收缩;碳化使混凝土表面密实、局部硬化,在无损检测技术中是影响回弹检测的主要因素之一;碱度降低导致钢筋锈蚀。

碳化速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度、水泥用量、介质的相对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碳化作用只有在适中的湿度(约50%)才会较快地进行。

7.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 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 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当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时,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从而形成内外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将产生裂缝。

温度裂缝产生原因: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2)在拆模前后,若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温度陡降,形成的温差将导致裂缝的产生。

(3)当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为内部温差。

三种温差都会产生温度裂缝。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1)是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

温差裂缝(2)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气温的降低将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当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干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

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

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时期。

对聚合物商品混凝土的深入研究并能够使其迅速在工程中得到最广泛地的普及应用迫在眉睫。 新一代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WSP(Water Soluble Polymer)易溶于水,在商品混凝土中分布均匀,不存在搅拌结团、离析、易折断等问题, WSP分子可以在商品混凝土内部生成三维网状纤维物质,纤维的缝隙间形成空间骨架体系结构,从而起到增强增韧作用。此外,WSP不同于传统的聚合物乳液,不仅具有高效减水剂的效果,而且形成的网状纤维物质与水泥石具有“亲附性”,使得商品混凝土力学性能在根本上进行改善。 本文对普通、掺加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及掺加WSP的三种水泥砂浆进行了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为聚合物改性商品混凝土的研究提供定性认识。2、试验设计 2.1 试验原料 1)水泥:秦岭牌PO32.5R水泥,各项指标符合国标GB 175-1999。 2)砂子:产于西安灞河,细度模数为2.7的中砂,级配良好。 3)外加剂:陕西金石商品混凝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WSP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2.2 试验方案 1)流动度试验,测定减水率; 2)测出相同流动度(133mm±2)下,普通砂浆、掺加聚羧酸、掺加不同掺量WSP水泥砂浆各组成原料的最佳比例;及其3天、7天、28天的抗压、抗折强度对比; 3)掺入WSP的砂浆其抗压、抗折强度及压折比同聚灰比的关系比较。3、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试验结果 普通、掺加聚羧酸以及WSP水泥砂浆各原料用量如表1所示。测定相同流动度条件下的各类砂浆的力学性能,分别如表2、表3所示。表1 水灰比与流动度一定条件下各水泥砂浆用量比

砂浆类别编号掺量(%)水泥:砂子:水流动度(mm)减水率(%)

普通N101:2.6:0.51330

掺加聚羧酸J1.51:3.2:0.518.85

掺加WSPW121:3.0:0.513.46

W241:3.2:0.520.00

W361:3.3:0.522.11

W481:3.6:0.527.30

表2 复合砂浆与同条件下普通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比较

砂浆类别编号抗折强度(MPa)相对普通砂浆强度提高率(%)

3天7天28天3天7天28天

普通N14.054.826.52000

掺加聚羧酸J3.424.656.34-15.6-3.5-2.8

掺加WSPW13.354.766.73-17.3-1.23.2

W23.804.587.17-6.2-5.010.0

W33.884.566.32-4.2-5.4-3.1

W43.784.565.74-6.7-5.4-12.0

表3 复合砂浆与同条件下普通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比较及压折比

砂浆类别编号抗压强度(MPa)相对普通砂浆强度提高(%)压折比降低(%)

3天7天28天3天7天28天3天7天28天

普通N115.324.341.7000000

掺加聚羧酸J12.521.534.6-18.3-11.5-17.03.48.314.6

掺加WSPW115.323.231.60-4.5-24.2-20.93.426.7

W215.121.832.5-1.3-10.3-22.1-5.05.629.2

W314.820.028.7-3.3-17.7-31.2-0.813.528.3

W413.619.226.3-11.1-21.0-36.9-4.816.528.4

注:表2、表3中强度负号表示与普通砂浆相比,强度降低,表3中压折比负号表示压折比提高。 3.2 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分别绘出图1-图4。 1)由图1、图2,在砂浆中掺入2%、4%、6%、8% (WSP与水泥的质量比即聚灰比)后的WSP抗折、抗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掺量为4%时强度最大,强度提高率随龄期的增长有所下降。表明,WSP掺量存在最佳值,最佳掺量在4%左右。 2)由图3,WSP水泥砂浆早期强度一般,28d龄期时,抗折强度较普通砂浆提高10%;聚羧酸砂浆抗折强度略低。由此可知,在相同流动度和水灰比条件下,掺入聚羧酸能够大幅度减少水泥用量,但对提高水泥浆体的抗折强度作用不大;WSP在最佳掺量时,在大幅度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能较大地提高水泥浆体的抗折强度。 3)水灰比相同,随WSP掺量的增加,减水率增大。 4)随着聚灰比的增大,压折比也增大。由图4,随龄期的增长,普通砂浆的脆性增加,而随着WSP掺量的增大,脆性逐渐减小。聚羧酸和WSP的掺入均可以降低压折比,提高柔韧性。 5)WSP相比聚羧酸,减水率更高,和易性好,流动性持久,保水性良好,且强度不降低。 3.3 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结构通过SEM照片进行分析,普通、掺加聚羧酸及掺加WSP的水泥砂浆7天龄期的SEM照片分别如图5、图6、图7所示。 水泥砂浆是一个多相多孔的体系,加入WSP后,其微观结构,特别是孔结构发生了变化,由SEM照片可以观察。由图5,普通砂浆中有大量针状的钙矾石晶体和一些絮状的水化硅酸钙凝胶,未水化水泥仍以颗粒形式单独存在,水化产物在其表面生长,存在较多孔隙且之间的连接稀少。由图6显示的聚羧酸水泥砂浆的水化结构中,一些絮状物形成多而杂,它们之间有薄弱连接,但不规则。当掺入WSP,由图7观察到聚合物WSP的成膜情况,针状的钙矾石晶体之间被许多膜状物粘结在一起,很多条形物聚集成为环形网状结构,许多膜状物越过孔隙,起到架桥和填充作用,孔隙体积变小,聚合物的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结构。照片显示,WSP在水化早期就开始逐渐形成大量的膜状聚合物网络和聚合物键桥,使得其后期的抗折强度以及韧性等有很大改善。 图8与图9对比发现,聚合物的掺入明显改变了骨料-浆体界面过渡区的形貌。普通砂浆,骨料-浆体界面过渡区较松散;掺入WSP,聚合物的成膜反应不仅在水泥浆体中形成了聚合物键桥和膜状聚合物网络,而且聚合物的黏附特性使得骨料颗粒的表面包裹着一层呈集聚态的聚合物膜。此时,骨料与聚合物改性水泥浆体的界面连接已经不再是水泥水化产物与骨料凹陷区域的直接啮合搭接,而是聚合物膜与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聚合物以聚合物键桥的方式搭接。此外,聚合物成膜反应所形成的聚合物网络结构以聚合物键桥和有孔聚合物膜相互交错的形式分布在整个水泥浆体中,在应力作用时可以发挥缓冲效应,对荷载作用下浆体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改善硬化水泥浆体的性能。4、结论 1) WSP使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得到一种全新的改善,抗折强度提高10%以上,压折比降低达25%,有效提高了水泥砂浆的柔韧性,并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水泥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水泥砂浆掺入WSP后,形成空间网状纤维结构,使得其微观结构得到改善。 2) 通过试验得出WSP的最佳掺量值,为WSP在实际施工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22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