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的吸氢容量

钇的吸氢容量,第1张

吸氢容量 hydrogen capacity

稀土化合物贮氢材料。AB5型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吸氢性能。...Zr9Ni11合金在高压吸氢系统的吸氢床中于 40 0℃下充氢活化后 ,进行等温吸、放氢实验。 2 5℃时 ,出现了 40Pa、14 13Pa两个等温吸氢平衡压 ,解吸平衡压为 7Pa ,吸氢容量为 195 5mL·g-1。吸氢平衡压随平衡温度而升高 ,但 10 0℃下的吸氢平衡压则低于 2 5℃的第二个吸氢平衡压。扫描电镜(SEM )及X射线衍射 (XRD)分析结果显示 :经烧爆及充氢活化后 ,Zr9Ni11合金中作为表面吸氢活性中心的Ni明显增加 ,相组成为Zr9Ni11、ZrNi的合金经活化后Zr9Ni11相消失 ,出现Zr2 Ni、Zr0 17Ni0 .83 两个新相。活化的Zr9Ni11合金暴露于空气后吸氢速度显著降低 ,但可吸去空气中的全部氢气

混合稀土中La含量增加使合金中晶胞体积增大,分解氢压降低至0.4MPa(50℃),气态吸氢量增大,放电容量增加;Nd含量增加,当La和Ce为0.5时,可增大前者放电容量,

钇是一种灰黑色金属,化学符号Y,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稀土金属元素,有延展性。 [1] 与热水能起反应,易溶于稀酸。可制特种玻璃和合金。

钇是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是指钪、钇和全部镧系元素。由于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稀少,它们的氧化物与氧化钙等土族元素性质相似,因而得名。由于稀土元素分布分散,往往杂乱成矿,再加上它们性质彼此很相似,所以发现、分离以及分析它们都比较困难。钇和另一稀土元素铈是稀土元素中在地壳中含量较大的两种元素,因而它们在稀土元素中首先被发现。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和瑞典是稀土元素矿物比较丰富的产地,因而这两种元素在这个地区最先被发现。

工业上生产的钇的纯度一般不小于93.4%,其主要杂质是其他稀土元素,含量:3.8%,钙1.6%;铁0.05%;铜0.1%;钽或钨1%。也可生产纯度不小于99.8%或更纯的钇。高纯钇中的主要杂质仍是稀土元素。

1923年,法国科学家Louis de Broglie发现,微观粒子本身除具有粒子特性以外还具有波动性。他指出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电磁波和微观运动物质(电子、质子等)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如图4-1所示,是一个电场与磁场交替转换向前传递的过程。电子在高速运动时,其波长远比光波要短得多,于是人们就想到是不是可以用电子束代替光波来实现成像?

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H·Busch提出了关于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理论。他指出:具有轴对称性的磁场对电子束来说起着透镜的作用。从理论上设想了可利用磁场作为电子透镜,达到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目的。

有了上述两方面的理论,1932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高压实验室的M.Knoll和E.Ruska研制成功了第1台实验室电子显微镜,这是后来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的雏形。其加速电压为70kV,放大率仅12倍。尽管这样的放大率还微不足道,但它有力地证明了使用电子束和电磁透镜可形成与光学影像相似的电子影像。这为以后电子显微镜的制造研究和提高奠定了基础。

1933年,E.Ruska用电镜获得了金箔和纤维的1万倍的放大像。至此,电镜的放大率已超过了光镜,但是对显微镜有着决定意义的分辨率,这时还只刚刚达到光镜的水平。1937年,柏林工业大学的Klaus和Mill继承了Ruska的工作,拍出了第1张细菌和胶体的照片,获得了25nm的分辨率,从而使电镜完成了超越光镜性能的这一丰功伟绩。

1939年,E.Ruska在德国的Siemens公同制成了分辨率优于10nm的第1台商品电镜。由于E·Ruska在电子光学和设计第1台透射电镜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被誉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而荣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Knoll、Ruska以外,同时其他一些实验室和公司也在研制电镜。如荷兰的菲利浦(Philip)公司、美国的无线电公司(RCA)、日本的日立公司等。1944年Philip公司设计了150kV的透射电镜,并首次引入中间镜。1947年法国设计出400kV的高压电镜。60年代初,法国制造出1500kV的超高压电镜。1970年法国、日本又分别制成3000kV的超高压电镜。

进入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透射电镜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现代透射电镜(如日立公司的H-9000型)的晶格分辨率最高已达0.1nm,放大率达150万倍。人们借助于电镜不但能看到细胞内部的结构,还能观察生物大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深入。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作为商品出现则较晚,早在1935年,Kn-

oll在设计透射电镜的同时,就提出了扫描电镜的原理及设计思想。1940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试制成功扫描电镜。但由于分辨率很差、照相时间过长,因此没有立即进入实用阶段,至1965年英国剑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商品扫描电镜。80年代后扫描电镜的制造技术和成像性能提高很快,目前高分辨型扫描电镜(如日立公司的S-5000型)使用冷场发射电子枪,分辨率已达0.6nm,放大率达80万倍。

我国从50年代初开始研制透射电镜,1959年第1台透射电镜诞生于上海新跃仪表厂,此后中型透射电镜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国产透射电镜分辨率已达0.2nm,放大80万倍。扫描电镜也于70年代开始生产。国内主要生产电镜的厂家是:北京中科院科学仪器厂、上海新跃仪表厂、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354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