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芽孢(spore)某些细菌生长的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柱形的休眠体。由于它位于细胞内,为区别放线菌、霉菌等形成的分生孢子,故又称内生孢子(endospore)。芽孢有厚而致密的壁,不易着色,用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芽孢具多层结构(图3)。芽孢形成的位置、形状、大小因种而异,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图4)。产生芽孢的杆状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和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球菌中产芽孢的仅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形成芽孢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这些条件因菌种而异。例如炭疽芽孢杆菌在有氧(O2)条件下才能形成芽孢,而破伤风芽孢杆菌则在无氧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对恶劣环境条件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尤其耐高温。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沸水中可存活6小时,在180℃的干热中,10分钟仍可存活。在一定条件下,芽孢保持活力数年至数十年之久。高温灭菌的主要目的就是杀死细菌的芽胞。芽孢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个体,但一个芽孢只产生一个营养体,所以芽孢不是一种繁殖方式。对细菌芽孢知识的了解,在科研和生产上都十分必要。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小而轻的芽孢还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为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某些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耗尽营养时,形成内生孢子,又称芽孢,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由于芽孢在细菌细胞内形成,故常称为内生孢子。
芽孢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有些湖底沉积土中的芽孢杆菌经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肉毒梭菌的芽孢在pH 7.0时能耐受100℃煮沸5-9.5小时。芽孢由内及外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芽孢原生质:含浓缩的原生质。
2.内膜:由原来繁殖型细菌的细胞膜形成,包围芽孢原生质。还有细模质。
3.芽孢壁:由繁殖型细菌的肽聚糖组成,包围内膜。发芽后成为细菌的细胞壁。
4.皮质:是芽孢包膜中最厚的一层,由肽聚糖组成,但结构不同于细胞壁的肽聚糖,交联少,多糖支架中为胞壁酐而不是胞壁酸,四肽侧链由L-Ala组成。
5.外膜:也是由细菌细胞膜形成的。
6.外壳:芽孢壳,质地坚韧致密,由类角蛋白组成(keratinlike protein),含有大量二硫键,具疏水性特征。
7.外壁:芽孢外衣,是芽孢的最外层,由脂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糖类)组成,结构疏松。
1、鞭毛要选幼龄新鲜的菌种,老的鞭毛容易脱落。
2、芽胞幼龄菌尚未形成芽孢,而老龄菌芽孢囊已破裂。
3、荚膜荚膜染色用培养24~48小时的产荚膜菌种(常用圆褐固氮菌)。因荚膜较薄且易变形或脱落,故制片时要轻轻涂抹,不加热,自然风干固定,以免荚膜变形。
在有些细菌中,芽孢的直径小于菌体直径,这些细菌称为芽孢杆菌,为好氧细菌;在另一些细菌中,芽孢的直径大于菌体直径,使整个菌体呈梭形或鼓塑形,这些细菌称为梭状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在球菌和螺菌中,只有少数种类有芽孢。
扩展资料:
由于芽孢在结构和化学成分上均有别于营养细胞,所以芽孢也就具有了许多不同于营养细胞的特性。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
同时,芽孢还有很强的折光性。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芽孢细菌涂片时,可以很容易地将芽孢与营养细胞区别开,因为营养细胞染上了颜色,而芽孢因抗染料且折光性强,表现出透明而无色的外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芽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评论列表(0条)